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之发展--兼论实践思维方式确立的必然性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从客体向主体再向实践理性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根据新的实践课题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又是对马克思的"文本"重新解读的过程.现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任务就是确立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以使哲学返回生活世界,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自由基致衰老的小鼠模型DNA氧化损伤的情况。方法通过给2月龄小鼠吸入一定量的O3,建立O3衰老小鼠模型;然后以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O3衰老小鼠模型、自然衰老小鼠和正
东亚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的地区,儒教伦理的演变及其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新儒教伦理在东亚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渗透是对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命题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的实地田野调查,考证了蒙古族穆斯林形成的历史渊源,介绍了其文化概貌,探讨了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文化涵化现象。
佛教伦理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不利的因素,它们对佛教伦理的开展与贯彻起着种种消极的限制、压抑以及侵削作用,并由此最终使佛教伦理陷入了不可避免的困境.这些不利
"物极则反"是中国辩证思维的重要命题,战国时期的就阐发了这一思想.但它作为一个命题,是由汉代京房提出来的.至北宋欧阳修发展为"物极而必反"说,丰富了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思想.
作为社会伦理秩序建构之基础与出发点的基点,无疑是现世的、平民的和普适的,因而它应是一个社会的底线伦理。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伦理秩序的基点乃是社会公德。只有多渠道、多
命题逻辑是现代符号逻辑的基础,属于现代符号逻辑中的经典逻辑部分.命题逻辑对传统形式逻辑的改造和发展充分反映出现代符号逻辑对传统形式逻辑的改造和发展.这种改造和发展
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这两种隐喻系统表示"前"、"后"的顺序是不同的.本研究通过对基于这两类隐喻系统的时间语
近年来 ,计算机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讨。国外计算机问题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其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追溯了西方计算机伦理学的发展历程 ,
以近代社会的变迁及与之相应的“古今中西”之争为背景 ,中国哲学也经历了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与走向近代的总的历史过程相应 ,中国哲学在折射近代社会变迁的同时 ,本身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