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w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地整理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的制约或限制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 现如今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加以解决。
  【关键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土地整理泛指人们为了一定目的,对土地进行调整、安排和整治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工程与技术、经济与法律、行政与管理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广义的土地整理分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两方面内容,狭义的土地整理则仅指农地整理,我国目前开展的土地整理活动大都属于农地整理,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根本目的农用地整理。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地区土地整理目标仍主要是扩大耕地数量,补偿因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 尚未进入以提高生态环境品质和农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阶段,这就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1土地整理的内涵
  土地整理的实质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的制约或限制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其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1土地整理强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相互结合
  土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基础;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有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作前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为前提;而土地资源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也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土地整理必须把开发利用与保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2土地整理本质是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能力
  土地整理是通过影响土地的经济供给因素,如提高土地经济能力和数量,从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土地整理来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能力,是解决土地利用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土地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1.3土地整理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协调统一
  土地整理应追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做到生态上平衡,经济上有效,社会上可行。
  2规划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
  2.1规划设计思想与现行农村管理体制的矛盾
  (1)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思想与现行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方式有比较大的冲突。土地整理的设计思想是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集约化利用土地,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与现行的农村联产承包的土地政策和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有不小的冲突,突出表现在:零碎的耕地使用权属与建设大格田之间的矛盾。现在的农村联产承包、分田到户由与距离农民住宅的远近、田块质量的差异等原因多采用远近搭配(农田离住房的距离)、好坏搭配(农田质量、设施的好坏)的方式,单个农户所承包的土地较少,而且并非连片集中,而是零碎分散,这样的土地使用状况给土地整理中田块平整带来了比较大的阻力。整理后农民依旧把集中连片、整齐划一的大格田分割为零碎的小田块,难以达到方便农业机械耕作的目的,妨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让土地整理的效益大打折扣。
  水利设施重建与现有水利利用格局的矛盾。整理以前的灌排水系大部分是依据自然形成的村组界线自发形成,或者说村组界线大部分依水系划分,两者相辅相成。改造重建时由于要为实施大农业生产服务,要建设满足大灌大排要求的大型水利设施,以提高整体灌排保证率,必然要打破原有保证小范围灌排的水系,也就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平衡,有的人因此认为设计方案不科学,还不如整理前经济实用。
  依据建立大农业生产思想而设计的方案必定与实行小农业生产方式的农民在土地平整、过路涵和放水口的设置、农用机械下田口的配置、灌排水系的调整布置、甚至田间道路的设置和取水水源等问题上存在不小的矛盾。
  (2)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与当前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存在矛盾。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当前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体制已经多元化,如从大型水库取水要支付水资源使用费,小型水库、泵站等水利设施已经承包给农户经营,因此为节约灌溉成本,有些农民就以农田周边的小坑塘收集雨水和田间排水为灌溉水源。土地整理后可能要填埋这些坑塘以增加耕地面积,建设节水型的硬化灌溉沟渠,引用大型水库的水进行灌溉,在现有小农业生产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增加少部分人的灌溉成本。所以有些农民不同意填埋这些坑塘,有的农民弃新修的硬化渠道不用,用潜水泵从排水沟或坑塘取水灌溉。
  2.2规划设计队伍有待整顿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是一个微观上的设计,设计的对象就是农民田间使用的土地和沟、渠、路、涵、桥等建筑物,同时,它又是一个大范围的规划设计,平均一个国家投资项目涉及农田近3万亩,而且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不但设计任务相当繁重,而且需要对项目区的情况达到相当细致的了解。而有些设计单位就是一个老师带几个学生的草台班子,实际经验和技术水平都不够,到项目区调查也是蜻蜓点水,三两天就结束了,根本来不及了解当地的水系和地理情况,当然设计出来的项目就不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中没有认真征求群众意见,公众参与过程中的规划公示也只满足于走过场,流于形式,蒙混过关。当然设计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2.3规划设计审查程序有待改进
  目前的规划设计审查程序有点不合情理,熟悉情况的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没有能力或不注重对项目设计的审查。而省级以上国土部门由于需要审查的项目太多,精力有限,又不熟悉实际情况,无从进行细致地审查。有些过分追求线形地物横平竖直的规划设计与不切实际的片面追求好看的审查也有关系。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只注重争取项目,争取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查批准,不注重对项目设计的把关,有些项目设计甚至是从设计单位拿过来后直接盖上章就上报了,部门论证也只是走走过场,设计的到底是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到实施时才发现有那么多问题。
  2.4 规划设计规程有待完善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规程中的有关规定也与农民的现实需求不相符合,比如在我们南方,生产路的宽度规定为2m,但在项目实施中基层干部群众大多认为偏窄,不利于农业机械下田作业,强烈要求加宽到2.5m。
  3结束语
  土地整理涉及地形地貌、土壤土地利用、产权调整、路渠沟建设等一系列内容,要达到可持续土地整理目的,必须把土地整理作为一个系统,将这些因素统筹考虑、使之协调一致,整体最佳。具体应包括:面向问题设计。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满足土地利用要求和发展需要为原则,并通过可持续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和施工,最大限度地消除那些影响土地合理、高效和方便利用的限制性因素。
  整体性设计。整理区内的地形地貌影响甚至决定田块、沟渠、道路的设计;气候、水文条件和水资源状况、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或决定土地利用方式设计、沟渠路的设计;整理区外道路、水系、地形等因素会影响整理区内主干沟渠路的线路设计,城镇布局会影响整理区内的土地利用设计,而且很多因素之间还有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
  [2]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版社.2002.
其他文献
农业机械对于农民的收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解放农民的农动力,还能够使得产业具有规模化,而农业机械的效率又决定了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好坏,同时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增产增收
我国的教育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同时我国的很多中职院校也在英语教学中下了不少的功夫,对中职学生而言,其英语能力相对比较弱,所以很多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都会有吃力的感
厦门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Motic China Group Co.,Ltd,MOTIc,以下简称"麦克奥迪")以实际行动说明:围绕产品功能提升、质量改进而进行的技术集成,是实现集成创新的重要发
【摘要】本文通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维修的意义、路面性能的检测与评价以及市政道路损坏的原因对市政道路路面养护维修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养护;维修技术;论述  一、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维修的意义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维护是指在城市道路路面构造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作前期,即对其进行维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开展,然后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证道路平整度、提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重要手段,但学校、学院、辅导员和学生社团纷纷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导致内容单调和建设
油田企业工程结算滞后问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本文对其产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The lagging problem of project settle
目的 研究微血管中红细胞特性,为治疗微血管疾病和研究微流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来研究微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特性,用连续介质方法仿真微血管中红细胞之间
针对目前的生源质量,中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需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运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方法
学风,即学校风气,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当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同时又引发了教学、管理、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综合反映就是许多高职院校学风的不正,如上课出勤
今年2月,广西在接到国家计委、西部开发办、财政部、林业局、粮食局安排我区2001年退耕还林试点县2个、退耕还林18万亩的任务后,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