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试验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888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卡托普利试验(CCT)后各试验指标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2017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184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CT后血醛固酮水平/肾素活性(ARR)、血浆醛固酮水平(PAC)、血浆肾素活性(PRA)以及PAC抑制率这4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184例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症(PA组)125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59例,后者又分为正常肾素原发性高血压(NREH组)38例,低肾素原发性高血压(LREH组)21例.EH组与PA组CCT后PAC抑制率中位数(P25,P75)分别为0.190(0.083,0.351)与0.125(0.024,0.237).LREH组CCT前、后PRA低于NREH组(P0.05).LREH组口服卡托普利后PRA和ARR与PA组有很大重叠,而服药后PAC与PA组重叠范围很小.在原醛症与原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中,CCT后ARR、PAC、PAC抑制率和PR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置信区间(CI):0.800~0.907〕、0.881(95%CI:0.825~0.924)、0.771(95%CI:0.703~0.831)和0.632(95%CI:0.558~0.701),前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3,P=0.658),且均高于后两者(P<0.05).CCT后PAC与ARR在PA组与EH组中诊断原醛症最佳切点值分别为19.24 ng·dL-1(敏感性78.4%,特异性88.1%)和32.47(ng·dL-1)/(ng·mL-1·h-1)(敏感性84.17%,特异性72.41%).结论 CCT后ARR和PAC对原醛症诊断价值均较PAC抑制率高,尤以PAC更适合作为原醛症的确诊试验指标.
其他文献
本文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对母婴的影响、监测及治疗各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展开综述。并指出由于IC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死胎、死产的突发性难以预测,目前尚缺
【摘 要】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农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其经济功能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本文就农村家庭经济经济功能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农村家庭经济功能变化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家庭经济功能变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经济功能;变化  农村家庭作为人类社会这个复杂有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备其相应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