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传教士林乐知的翻译与译论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haoguoh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翻译学的角度研究林乐知从事翻译的缘起和动机、与华人合译的翻译方式、其鲜为人知的译论文章《新名词之辨惑》。《新名词之辨惑》体现了林乐知独特且明确的翻译观。他认为,翻译中遇到的一种语言相对于另一种语言的明显的词汇匮乏,是源于人心不得释放,新学不得发展。林乐知从文化的视角分析译名问题,使其成为继傅兰雅之后又一位对中国译论做出贡献的近代来华传教士。
其他文献
【摘要】“十点梅花”是流传于粤北曲江区村镇的惊狮锣鼓,鼓声欢快激昂,是农民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打击乐。随着时代发展,传承人已年迈,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对其进行保护刻不容缓。  【关键词】曲江沙溪镇;欧氏“十点梅花”;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曲江区隶属韶关市,地处粤北中部,北江上游,咽喉交广,唇齿江湘,是粤北重要交通枢纽地区,曲江这片土地有着深厚
发展始终以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标准,发展科技、教育和进行制度创新的目的是要依靠促进人本身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以满足人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我国弱势群体主要由六类人构成,经济上贫困、文化教育程度低、社会地位低、社会承受力脆弱是其基本特征。从经济学角度而言
本文介绍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从基础知识着手,精选习题,进行优化组合,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教学方法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