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态文明体系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擅于调侃的中国人编出各种各样的段子暗讽和自嘲,却似乎谁也没有办法快速有效地还给神州大地一片湛蓝天空……
  隆冬,雾霾再次笼罩祖国大地。
  元月中旬,北京,天津、河北、长沙、上海、郑州、广州、哈尔滨,福建西北部、云南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部等地有大雾;其中,河北南部、天津、江西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一片茫然!
  环境问题从未如此揪紧这么多人的心。擅于调侃的中国人编出各种各样的段子暗讽和自嘲,却似乎谁也没有办法快速有效地还给神州大地一片湛蓝天空。
  “发展中国家”,这个我们从小学起就朗朗上口的词汇,无比清晰而具体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发展还是要环境”,这个耳熟能详的问题也曾在一段时间内困扰着各级决策者,仿佛是一道“二选一”的单项选择题。
  我国选择采用什么样的路径解决环境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尝试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四个渠道,建立一整套生态文明体系。
  可以看出,这套制度体系的核心思路是“用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通过为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确权,再加之以资源付费和生态补偿体系,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等交易制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
  可以预见,生态资源亦将成为“环保市场”上的一种特殊商品,此种途径,与《决定》确立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心思路相一致。
  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是一道单选题,依靠城市化发展其实更能有效解决环境治理问题呢。
  在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今天,希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厘清发展与环境的本质关系,破除“环境保护”的相关思维误区,寻找发展中国家一条既不损害发展速度又能兼顾环境的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已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课题。
  该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的发展与环境问题?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的环境问题非常尖锐和严峻,怎样看待环境问题、怎样确定指导思想、怎样分析问题寻求中国发展路径首先需要一个逻辑的起点。这样的逻辑起点有四个:第一,人的任何生产和生活行为都要消耗资源,都要对自然有索取,也就是说目前的污染排放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生产的个体行为息息相关;第二,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人类取得了进步,但在自然面前毕竟是沧海一粟,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第三,人对大自然、宇宙、地球演化以及对人自身的认识都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对环境的认识不要为没有严密逻辑的公众舆论所左右;第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始终是我们的诉求,但实现这个诉求需要支付成本,我们还要发展,发展就有排放和消耗。这四点是我们研究环境问题的逻辑起点。
  多数人的意见就代表真理吗?不一定。比如现在PM2.5在媒体上都成为基本用语,说PM2.5跟北京人的健康高度相关,但又说PM10跟北京人健康基本不相关。这样没有事实和数据根据的说法经得起检验吗?你的数据是怎么来的?所以在有些政策和问题上应该敢于否定:大家都说对则不一定正确,人类历史进程一直都是这么个过程。
  环境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不是单一因素,更不是简单的A+B。环境问题有自然的有人为的。比如北京雾霾,老天爷来场风就没了,你说雾霾到底是人为还是自然的?这个很难说—如果没有工业排放,没有汽车尾气,没有扬尘,我们的pm2.5就一定能够解决吗?这个也未必。
  雾霾形成的自然原因比如大气活动的偏弱,不是人类现在的技术条件可以改变的;再比如北京的地形地貌,三面环山一面平原,这样的地貌不利于污染空气的自然扩散;还有北京的资源禀赋,周边地区以燃煤为主,这里有个“此处不排放彼处排放”的问题,所以刚刚我说的逻辑起点还要加上一点:企业该不该被关闭不应该取决于污染的大小,而应该取决于这个企业的产品有没有真实的社会需求。
  一个企业的产品如果有真实需求又没其他替代品可替代,那么将其关闭的结果就将是“此处不生产彼处生产”。也就是说此处因为对环境要求高把产业向外地转移,接受产业转移的地方也接受了排放的污染,污染总量并没有减少。
  首钢是最明显的例子,搬到唐山去,污染空气照样要向北京输送,这种污染排放是跨区域的、能扩散的。又比如px项目,只要人类社会对塑料有需求,就没法杜绝px项目的生产,关闭的结果只能是生产转移,除非人类从此不使用塑料。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就像汽车排放有污染,你能从此不使用汽车吗?就像你吃牛肉,牛还放屁污染空气呢,你就不吃牛肉不养牛了吗?逻辑关系就是这样的。
  基于这样的逻辑认识,可以认为城市化是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合理切入点。也是现实可行的方式。
  对策应该针对原因来制定,属于人为因素的就进行结构调整。比如燃煤污染大,就要增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而这个转变最终还得依靠科技进步。所以环境问题的路径核心是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基础是技术进步。要认识到,依靠科技进行节能减排需要条件和时间,需要支付成本。比如生产塑料有污染,我们要么就开发出一种塑料的替代产品,要么就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一关了之是不行的。提高技术的条件需要一个社会整体环境做支撑,所以我们考虑问题不能范围太窄,这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现在讲的一些措施,恐怕最后还要回到基本问题上来,那就是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有三个逻辑:中国人多地少;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大国,各地发展极不平衡,资源禀赋也不平衡。
  发达国家在过去已把高速铁路、公共设施、城市都建设得差不多了,而中国的重工业阶段还未过去,还需要修地铁建房子搞基础建设,所以未来的排放总量还有一个增长时期。在这样的时期里,我们要重视应对环境问题,但不能过度夸大更不能恐惧,过度地作出一些反应恐怕更不可取。   发展和环境的矛盾实际上是找一个平衡点的问题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我们还要发展,经济建设还是我们的中心工作,这个逻辑是一个基本点,中国的一切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也是如此。科技进步就是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不是发展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是发展吗?这里每个环节都跟科技进步相关。
  依靠科技进步来治理环境,其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城市化。国家现在划定了一些生态保护区,限制生态敏感区或对生态作出重大贡献地区发展工业,对这些地区,最好减少他们的人口密度,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给自然一个自我修复的契机。减下来的人口怎么办?也只有进入城市,这就把环境治理跟城市化联系起来了。
  过去我们讲“生态移民”,现在要讲“经济移民”。整个过程不能是“三年内必须洗脚进城”这样的强制进行,而应该通过市场化经济吸引农民来进行“经济移民”,这其中的要害就是城市要给这些移民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享受平等市民待遇,要从政策上、经济上构建进城条件。比如说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款,一部分可以用作进城补助、职业培训。
  人们常常认为城市化是导致污染的一个因素,不仅对环境问题有恐惧心理,对城市化也恐惧而且更深层。因为人类的农业历史太长,很多人有逆城市化的心理倾向,之所以对城市化恐惧,是因为人们的思想根源对城市效益和城市病的位置摆不清所作出的过度反应。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城市化是低成本地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享受同等生活水平的条件下,在城市消费比在农村消费实际上更节约资源。诚然城市化会带来污染,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污染产生,而选择城市化是比较的结果:它所支付的成本远小于效益,是一种理性选择。
  治理环境得有大规模的治理需求,这样大规模的治理需求只有依托城市才能进行。我见过不少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建得起用不起,总处在停运状态,为什么?因为集中治理污水需要达到一定的污水量,而小城镇排放量不够,所以污水处理厂只能停半个月开半个月。再看北京的污水处理厂,是天天开着的。再比如说技术进步,技术的开发创新要依靠大量资金投入和专业性人才投入,这些条件也只有城市能够提供。
  因此我们的环境治理问题不能光看表面就事论事,政策制定需要顶层设计,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注重关联效益和综合效益。总而言之,城市化不仅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结合点,也是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合理切入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关于院士的争议不时见诸报端,学术造假的消息不绝于耳。从王正敏被举报以及其他人心照不宣的态度来看,这并非个例……  近几个月的高校颇不平静,人大招生处主任蔡荣生被调查,四川省内大学多名校长被举报,而象征着学术权威的工程院和中科院院士,也屡屡被抹黑。这些天,央视再次报道调查了王正敏院士涉嫌学术造假一事,让人们从师徒个人恩怨的评判,扩展到了对学术道德、科研评价体系、院士遴选制度的拷问。  院士造
期刊
2014年是一个新的开始,医药领域各个行业都开始谋求新的模式以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药品流通行业面临大洗牌。2014年是一个新的开始,医药领域各个行业都开始谋求新的模式以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由于中药的种植、运输成本在增加,中药的价格一直居高难下。201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低价药品管理征求意见稿。在众多中成药品种中,高毛利率的独家品种和中药注射剂调价幅度最受争议。
期刊
未知的2014年,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报业究竟将作何表现?不妨循着报业2013年走过的轨迹预测一番……  “再见!”2013年12月31日23:58,距离2014年的元旦钟声敲响还有两分钟,《新闻晚报》的官方微博发出最后一条微博,向2013年告别,也向即将走进2014年的读者道别——2014年1月1日,14岁的《新闻晚报》正式休刊。  一份报纸在新年时刻以这样的方式向读者道别,不免让人心生几分悲凉,
期刊
为了办好公立医院,应该大大精简公立医院数量,建立一个民营医疗医院占主体、竞争充分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  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卫计委首次出台实在、易操作的政策发展社会办医,这一政策出台,将引来医
期刊
银行破产,这看上去只有西方国家才有的事在我国正变得现实起来,储户存款是否会血本无归?老百姓的钱谁来保障……  近日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称,银监会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银行破产,这看上去只有西方国家才有的事在我国正变得现实起来,储户存款是否会血本无归?老百姓的钱谁来保障?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理论上,“允许银行破产”是个好政策,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就是应该可以破产。  所谓商业银行,本质上是一
期刊
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是倒逼养老保障制度深化改革的契机,既可使企业职工受益,又可促进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近日表示,2014年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研究将继续深化,各相关改革也将多点推进。而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值得注意的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或将使得我国每年职业年金的滚动增量将近4000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老金市场化运营的资金量
期刊
公务车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处理、拍卖款项上缴国库,之后对公务人员发放相应补贴。拍卖后的车贴,是否能成为公车改革的新起点,还需要观察和考验……  公车改革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自去年中央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以来,一些地区和单位的公车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些改革的基本途径是,公务车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处理、拍卖款项上缴国库,之后对公务人员发放相应补贴。五粮液集团和江
期刊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许多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去破解,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去解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号角。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许多制约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能信业取得快速发展……  ①微信收费传闻,微信沃卡易信相继登场 运营商OTT创新合作之路;②“棱镜门”引发全球安全思考 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升级;③“宽带中国”国家战略出台;④电话实名制;⑤TDD频谱划分;⑥4G牌照发放;⑦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发放;⑧移动版iPhone5S;⑨伪基站横行;⑩网间结算不对称式调整。  一、微信收费传闻,微信沃卡易信相继登场 运营商OTT创新合作
期刊
[摘要]从图书馆本身的优势以及由于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电子产品在图书馆的收藏,它们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从充分性和必要性来论述对当代图书馆进行营销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营销图书馆必要性  一、图书馆实行营销的充分性  21世纪图书馆收藏特点和网络的发展赋予营销图书馆的充分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信息利用的共享化和信息系统的虚拟化,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