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发展现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ing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发展现状。
  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间的所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所实施的多种临床护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来总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发展现状。
  结果:根据肺气肿患者的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临床反应来选取适当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日渐重要。
  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除了要进行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行持续的低流量给氧,呼吸肌锻炼和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没有阻塞物,同时还要为患者做好心理及饮食方面的护理。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护理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60-01
  肺气肿这种疾病主要是从慢性支气管炎或是其他的一些肺部慢性疾病发展而成的,而当人体的肺用力呼气时间变长以及呼气速度减小就会演变成为另外一种肺部疾病,这就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由于患者的肺组织终末细支气管的肺泡囊的破坏不断加重,渐渐就会造成人体的小气道阻塞,就会出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明显特点就是患者的病情容易复发,发病时间长且伴随的并发症较多,以下是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发展现状的综合概述。
  1 护理干预
  1.1 氧疗的护理。
  1.1.1 持续低流量给氧。低流量吸氧,就是指在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多于湿化瓶容度的2/3,这个时候要注意瓶内的氧气的温度和湿度,为了保持湿化瓶内氧气的温度与湿度一般都是采用在湿化瓶的外部用热水袋来保温的方式;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夜间或者是在患者活动后可以将给氧量适当提高2.0~3.0L/min,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每天的吸氧量保持在15h以上,在这里需要注意的,就算患者的症状有所好转也不能极为明显的减少患者的吸氧时间,患者的吸氧量最少也要保持在每天12h以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病情在急性期,所需要的氧浓度应该保持在一个特殊范围(25~30%),氧气的每分钟流量为1.5~2L[2]。
  1.1.2 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早期呼吸衰竭的患者一般都是采用无创呼吸机鼻罩或者是面罩无创通气的方式治疗[3]。无创通气治疗方式的优势相对其他的治疗方式而言,这种治疗方式操作更加方便,而且该方式依从性好,这样就会大大的降低护理难度,同时还明显的减少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患者带来的危险因素,此外这种治疗方式还降低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并发症的发生。在进行无创治疗前有些事项需要注意,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排出患者呼吸道内的痰液,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1.1.3 家庭氧疗。家庭氧疗是指患者在病情稳定出院后,在家中进行的一种治疗方法。有相关资料指[6]出长期的合理的家庭氧疗是有效帮助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减慢病情发展,并且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的有效方法。家庭氧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缓解期患者来说是一种操作简单、过程安全且效果显著的治疗手段。有学者报道指如果在进行出家庭氧疗的同时结合呼吸训练这样会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细胞免疫能力,并且可以明显减少该病患者病情加重的概率。
  1.2 药物治疗护理。
  1.3 呼吸运动功能锻炼。呼吸运动功能锻炼主要是指导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锻炼腹式及缩唇的呼吸方式,这样可以加强患者的膈肌功能锻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提高患者的呼吸效果。人体的主要呼吸肌就是膈肌,因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的膈肌受损功能减弱,这样就会使得患者的使腹式呼吸也相对变缓。而腹式呼吸就是以膈肌运动为主,患者使用腹式呼吸就可以帮助患者锻炼其膈肌,能够增强患者的膈肌机能,提高患者的呼吸能力。
  1.4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在医院中一旦有患者被确定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病症后,马上要为患者抽气,为患者在胸腔安置闭式引流[4],并且加强对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在医学上对气胸超过50%的患者一般都要做胸腔闭式引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缩短患者的病程。
  1.5 呼吸道感染预防。患者呼吸道的感染、刺激性气体的吸入等情况,都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炎症、水肿,最终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会导致患者的呼吸衰竭,这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秋冬季节是肺病患者病情复发率很高的季节,患者应该在这个季节多加注意气温的变化,适时的增添衣物;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内的空气流通。
  1.6 心理与饮食护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来说心理护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关注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当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5],积极配合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同时医护人员要耐心的为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使他们了解仅靠单方面的药物治疗对患者来说是不够的,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病魔,这样才更有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
  2 小结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的肺部疾病,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除了要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进行持续低流量給氧、呼吸肌锻炼等治疗,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患者在出院后还要进行长期的家庭氧疗,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 吴洪,段惠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缩唇式呼气的训练与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半月刊,2009,11(11):194
  [2] 凌懂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的护理干预.中国医药指南,2009,37(5):137-138
  [3] 曾剑儿,何炳斌.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研究.中国医疗前沿,2010,5(18):33-93
  [4] 王永红.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康复治疗.吉林医学,2010,31(27):4793
  [5] 马成芳,潘林娟,王卿,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9,24(9):853-85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儿科护理中如何有效的利用“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  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进行医治的250例患儿,将2012年12月~2013年2月入院治疗的125例患儿纳入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将2013年3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125例患儿纳入实验组采用“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依从性以及家长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94.4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与建立熟地黄中的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熟地黄药材中的5-羟甲基糠醛含量进行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比例为5∶95,在280nm进行检测。  结果:本次研究中的5-羟甲基糠醛线性范围为0.021至0.105μg,线性尚可;平均回收率为99.73%,RSD为1.2%(n=5)。  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熟地黄中的5-羟甲基糠醛含量进
期刊
摘要:颅脑损伤致吞咽失用、口颜面失用、言语失用1例个案分享。  关键词:颅脑损伤吞咽失用口颜面失用言语失用个案分享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右利手,高中文化程度,因“脑外伤致意识不清9月”2011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2011年2月15日骑电动车时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当即昏迷不醒,即行“双额骨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予营养神经、降颅压环及高压氧等治疗,患者有睡眠-觉醒周期,偶有眼球追踪,偶可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急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查阅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门急诊全部Ⅰ类切口手术病例的电子处方,重点了解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  结果:209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单用药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的81.6%,二联用药占15.5%,三联用占2.9%。  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期刊
摘要:目的:本研究从蛋白水平检测抑癌基因p14ARF、p16INK4a和p53在乳腺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乳腺癌组织p14ARF、p16INK4a和p53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4ARF、p16INK4a和p53在乳腺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14ARF、p16INK4a和p53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结果:乳腺正常组织中p14A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98例重症药疹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方法:通过创造相对的无菌环境、创面保护、病情观察、预防感染、皮肤护理、饮食营养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并对皮肤、黏膜、眼部、鼻腔、口腔、会阴等进行临床护理干预。以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和死亡率的发生。  结果:重症药疹患者通过早期足量应用激素治疗和各种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其发热消退、黏膜糜烂治愈、躯干四肢皮疹治愈时间等临床治疗指标明显
期刊
摘要:利用现代科技建立系统的档案管理体系,如何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最大化的利用档案,并在其基础上充分开发,合理创新,是提升档案性能的关键。深入利用的基础是熟悉档案内容,了解档案的价值,同时延伸,熟悉了解内容,在其中发现共性,合理归纳总结,创建自身档案数据体系,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设备、数据基础,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医院档案 创新 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以肢体震颤、肌肉强直、运动减少及姿势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晚期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脑黑质、苍白球和纹状体等锥体外系变性、多巴胺不足及神经递质平衡失调等因素有关。帕金森病合并强迫症的患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帕金森氏病及其合并强迫症的发病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辨证论治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细胞血清前炎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并了解其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9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区组随机与对照、单盲等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分为“依证选用中药与2HRZE/4HR化疗”组(试验组)和“2HRZE/4HR化疗”组(对照组),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2个月末观察血清前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变化情况。  结果:抗结核治疗后初治肺结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补益中药的微量元素含量以及主要功效。  方法:收集20种常用补益中药,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其Fe、Zn、Mn、Cu等微量元素含量。  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补益中药中Fe、Zn、Mn、Cu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中补血药物中Fe的含量最高,而补气药物中Zn、Mn、Fe的含量均较高,补阳药物中的Zn及Mn的含量较高,而补阴中药中Fe的含量相对上述三种药物更低。  结论:不同补益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