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购买为名非法占有手机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zhao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情:犯罪嫌疑人柳某、李某预谋到手机店以购买手机为名,伺机非法获取手机。2009年12月22日,李某驾驶小轿车在事先选定的手机店外等候接应,柳某进入该手机店,表示要购买手机,售货员按其要求提供了两部价值3000元的手机,柳某以店内光线较暗为由,提出到店外挑选手机,并未经售货员的许可,拿上两部手机走出手机店,迅速坐上李某驾驶轿车欲逃,售货员追出店门并爬到小轿车引擎盖上阻拦,李某采取猛加速、大幅度摆动方向盘、急刹车等手段将售货员摔下撞伤后逃离。
  分歧意见:对柳某、李某行为具体性质的认识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柳某、李某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犯转化型抢劫罪。理由是柳某提出到店外挑选手机时,售货员既没有许可,也未反对,两部手机从柜台到手机店外,是在售货员不注意的情况下,秘密窃取的结果。
  第二种意见认为,柳某、李某的行为应认定为诈骗犯转化型抢劫罪。理由是柳某本来没有购买手机的打算,仅是以购买手机为名,采用欺骗手段,使售货员自愿交出手机,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其坐车逃跑并摔伤售货员的行为不影响其行为的欺骗性。
  第三种观点认为,柳某、李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夺犯转化型抢劫罪。理由是柳某在挑选手机的过程中未经售货员的许可,将手机拿出店外,继而坐车逃离,是乘人不备的公然夺取行为。
  评析: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的客观表现区别主要在于“秘密窃取”、“隐瞒真相、自愿交出”和“公然夺取”。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主观上自认为采取公私财产所有人、管理人不会发觉的方法,将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行为。隐瞒事实真相是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做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的行为。公然夺取是指在被害人当场可以得知财物被抢的情况下实施的非法占有行为。区分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最本质的法律特征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最终手段和决定因素。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三种手段交织,不易区分的情形,但在客观表现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从被害人对财产转移的认识、处分,财产转移的公开程度等方面区分,一般情况下,使用秘密手段窃取财物,被害人不知道财产的转移,当然也没有对财产做出处分。使用隐瞒事实真相骗取财物,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對公私财物做出了处分,财物的转移是公开的。公然夺取财物被害人认识到财物的转移但来不及抗拒,但没有处分财物的行为,财物的转移是公开的。
  本案中,柳某以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使售货员将两部手机交给柳某,此行为只是让柳某进行挑选手机,而不是自愿让柳某将两部手机拿走的对财产做出处分的行为表示,因此不符合诈骗罪的客观表现。另外,售货员将两部手机交给柳某、柳某明确向售货员提出到店外挑选手机的要求、售货员在柳某走到店门口时跟出的整个过程,反映出柳某和售货员都认识到手机不是在秘密状态下转移的,也就是说不是在行为人自认为被害人不知晓的情况下非法占有的,因此也不符合盗窃罪的客观表现。柳某以购买手机、到店外挑选手机的欺骗手段,将手机拿出店外,在售货员来不及抗拒的情况下,迅速坐上李某驾驶的轿车逃离,其取得财物的关键手段是乘人不备、出其不意行使有形力,使他人来不及抗拒而公然夺取的行为,完全符合抢夺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因此本案应认定为犯抢夺转化型抢劫罪。
  (作者通讯地址:甘肃省白银市人民检察院,甘肃白银730900)
其他文献
2008年4月白银区看守所翻修重建,将在押的100多人转押在靖远县看守所,靖远县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监督任务,驻所检察室针对靖远看守所的关押人数成倍增加,在人员爆满,安全隐患多,管理难度大的实际,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两年多来监管场所安全稳定。  一、做好工作衔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白银区看守所将在押人员代押在靖远看守所,同时也派部份干警来看守所值班,看守所将白
期刊
一、检察官侦查权存在的理论基础  一是检察官拥有侦查权是司法权力资源合理分配的需要。若侦查权专属警察势必会导致警察权力的膨张,且不说这种膨张会导致警察的专横独断,贪污腐败,单是这种集权就会引起社会管理的无序和混乱,因为警察所管辖的客体太多太杂,这个社会并不要求单极的权力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寻求司法权力资源配置的平衡点,由检察官撑管部分侦查权以制约警察的“单边主义”已成必然。  二是检察官拥
期刊
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惩治职务犯罪职能,紧紧围绕中央和高检院《关于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大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力度,加强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积极推动健全完善我县防治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长效机制,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做好预防重大工程
期刊
2010年4月1日,西部商报刊登了一篇《死刑都判了,被告叫啥没整清》的文章,副标题为:涉嫌故意伤害被羁押的王永谦自报姓名为“张宗谦”,一审被判死刑;由于姓名出错此荒唐案被省高院发回重审。文章反映的是兰州市公安机关于2007年查处了一起致二人死亡一人重伤的伤害案件,其中一主要参与人自称“张宗谦”,生于1971年,甘肃会宁县人。此案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侦查监督、公诉部门审查,法院审判,最终“张宗谦”
期刊
监所检察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深入,监所检察开展刑事诉讼、刑罚执行和监管执法活动监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促进监所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维护刑罚执行公平正义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是摆在监所检察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当前监所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监所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律赋于监所检察监督的量
期刊
效能建设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效能建设的着力点是要强化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约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寓服务于管理之中。机关效能是机关在依法行政和履职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强化检察机关效能建设,既是贯彻从严治检、加强队伍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履行检察职能的必要措施
期刊
1997年《刑法》和199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标准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立案》标准),是我国检察机关依法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的依据,它对统一执法标准,指导司法实践,规范办案工作,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国家反腐败斗争体系中职责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我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案标准的缺陷也不可避免暴露出来
期刊
摘要:实行公共危机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初步定义了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进而健全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正确实施公共危机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经突
期刊
摘要: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是否享有阅卷权,在我国现行相关法律中还缺乏明确的规定。但在我国现行法律中的确可以找到赋予被告人阅卷权的法理基础;而且,赋予被告人阅卷权具有维护社会公平、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律师辩护权的行使等实际意义;另外,赋予被告人阅卷权也符合当今国际社会的立法趋势。  关键字:被告人阅卷权;知情权;律师辩护权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到底有没有阅卷权?或者说,辩护律师在审判前可不
期刊
中央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建立了“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政法经费保障新体制,实施了分项目、分区域、分部门的政法经费分类保障政策。一年来,实行政法保障新体制的成效逐步显现,基层检察机关的经费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在新体制实行过程中,也存在保障不及时、预算不完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财政预算方面的问题  1、公用经费没有随经济增长和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