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看得见我吗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v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事件描述
  观察者姓名:包舒婷,被观察儿童姓名:天天,儿童的年龄:8岁,儿童的性别:男,观察情境:爱心小学某班数学课堂,观察日期:2016年9月12日,观察开始时间:上午10:35,观察结束时间:上午11:15。
  (1)简要描述观察地点的物理特点和社会特点:这是一节数学公开课,同学们整体注意力集中,都在认真听讲。整个教室坐满了人,同学们面对听课的老师表现得极为镇定,课堂表现也比较好,没有出现什么不适应。观察方式:非参与性观察。观察理由:天天给人一种开朗活泼的感觉,和周围同学能很好的相处,我非常想知道这样的一个男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是怎样的。此外,他坐在离我非常近的位置,比较方便观察。所以,我决定这次把他作为我的观察对象。
  如何观察:①正式观察前,先确定观察的主题——课堂中的互动,再预估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事件;②正式观察时,选取适合的被观察者,在课堂上进行实时跟踪观察,记录被观察者的表现;③观察结束后,对事件进行整理,选取合适的事件撰写观察报告。
  (2)目标行为描述与解释。
  描述1:(开始时间:上午10:35;结束时间:上午11:15)。在课堂进行环节,老师向同学提问,如何才能清楚快速地知道角的大小。天天听到问题时,整个人精神为之一振,立刻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还发出“嗯嗯”声,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眨也不眨地看着老师。2秒后,老师还没有叫到同学,天天已经在凳子上坐不住了,脚放在凳子上,半个人都架在了桌子上。老师看了看同学们,最后微笑着看向了天天这边,与此同时,原本半支在桌上的天天立刻坐好,但他始终没有放下高举着的手。1秒后,老师叫了天天的同桌回答問题。同桌站起来后,天天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嘟着嘴,手托腮靠在了桌子上。解释1:在老师提问之后,有自己答案的天天把手举得高高的,甚至激动地半架在桌子上,可见他非常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希望老师能关注到他,给他一次发言的机会。在老师叫了他的同桌之后,天天对同桌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对老师也是有些许失望的,他的叹息表现了他内心的一种落寞,和渴望被老师关注的心情。
  描述2:(开始时间:上午10:42;结束时间:上午10:45)。开始量角的大小了。老师要请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做题。第一次举手,天天看看老师,又看看黑板,想举手又不敢举,迟疑了1秒后,慢慢地举高了手。很可惜的是,老师没有叫到他。在老师关注其他同学时,天天将手绕到头后,身体歪向左侧,靠手肘支在桌子上。同样的机会又再一次出现,但天天遇到的结果一样。解释2:天天在上黑板做题环节时,没有像之前的举手那样,表现十分积极。他在听到问题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先看老师,之后才看黑板,关于举手与否,天天迟疑了,我们是否可以猜测天天可能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不知道如何解答,但为了能得到老师的关注,他选择举手。
  描述3:(开始时间:上午10:56;结束时间:上午10:59)。天懒懒地趴在桌子上,嘴张张合合,先是看了看同桌,再看了看老师。老师站在同学前面讲解着题目,看到了天天趴在桌子上,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在认真听课。老师不动声色地观察了天天2秒,见他没有反应,并走了过来。快走到时,老师提高了嗓门提问,但依旧没有点名批评天天。天天感觉到老师的靠近,立刻起身坐直,又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看了眼天天,面露微笑,但没有叫他回答,而是继续往前走,问教室后面的同学。天天见老师走过了自己,身体也随着老师的移动转向了后面,见举手无果,只能低头叹息。解释3:在几次想举手表现无果之后,天天表现出了疲惫。趴在桌子上的他感觉到了老师的靠近,认为这可能会是个能让老师注意到他的机会,于是坐直举手,但他却忽略了老师的眼神提醒。也许老师是在故意惩罚天天上课不认真,所以不让他回答问题。
  二、课堂反思
  该节数学课上的是角的度量。该课的老师在上量角器内容的时候,讲解得十分细致,准备也很充分。该老师的讲课非常自然流畅,整节课老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重点,提问回答的同学几乎没有重复,做到了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同学得到上课发言的机会。整节课从整体上来讲是比较成功的,但如果能多一些活动探究环节,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或同桌交流获得的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与互动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三、观察反思
  在本次的观察前,我们小组进行了讨论,确立了我们的主题——课堂中的互动。我在主题之下,一开始选择和另一名组员一起,选择同桌互动进行探究,但在观察时,一直想记录相关事件的我却碰到了难题。由于该节课的同桌合作交流环节比较少,我所观察的对象与其同桌之间的课堂关系并不亲密,基本上午互动交流,这让我有些焦虑。后来,通过对该生的课堂观察,我发现他与老师之间存在一种十分微妙又清晰的互动关系,对此我更改了我的观察内容,选择师生互动作为观察内容。由此,我发现用事件抽样观察时,如果事先是需要灵活地观察,灵活的观察可以为观察之后的信息整理带来方便。
其他文献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是生物的灵魂所在,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无论怎么强调实验都不觉得过分,这一点在广大生物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基本能达成共识。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成为一项重任而道远的工作。相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
期刊
数学是一门独特的科学,数学中包括着许许多多美的因素,教师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新情境、实施分层教学  创设情景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源泉,可以加深师生情感,创造和谐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改革教法,为学提供充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安排得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完全不为学生所了解的课题,很难激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学习正逐步实现融合,通过学习认为要想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允许学生发表意见,那怕错误意见,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宝贵财富。  一、课堂教学的高效  (1)课前的有效准备。深入钻研教材,与教材和作者对话,使教学三维目标与核心内容融合在一起;
期刊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教育人士已经普遍认识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熟练程度。因此,物理教学中既应该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更应该让学生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所谓科学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规律性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有:一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物理学习方法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
期刊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课改的要求,因此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维,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新时期研究的重点内容。那么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互动式课堂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
期刊
英语单词、数字、文段是记忆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英语单词的记忆研究因为面对的是学生群体,更是吸引了许多研究人员的的重视。  汉语拼音记忆单词法,简称拼记单词法,就是利用英语单词与汉语拼音(汉字的注音)之间的共通性和相似性来帮助人们学习记忆英语单词的一种记忆方法。该方法就是,将英语单词中的一个个字母或字母组群转换成一个个汉字,再把这些汉字联结成一个有意义的美丽的故事,利用这个故事把这个单词的字母组合
期刊
记得教五年级时,班上的爱心小组同学自发买了几条金鱼放进生物角。从那天起,全班同学都像关心小妹妹那样照顾小金鱼,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一天,小伟与一位要好的同学为了一件小事闹了矛盾呢。我看着他一脸的伤心,便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听完他的诉说,我把他拉到鱼缸旁,问道:“你知道为什么金鱼被困在小小的鱼缸里却不会觉得闷吗?”他摇了摇头。“因为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七秒后它们游过的每一寸地方又都变成新的天地。”我看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应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生活、贴近时代的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网络信息等多媒体技术,以丰富教学方法,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实践证明,巧用多媒体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新初中英语》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和青少年感兴趣的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也许是在为我们之前的改革买单。一是之前关注于知识本身,忽略过程与体验的学习方式,于是我们开始强调“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意义;二是之前我们过分重视改革成果显性化,所以各种读本与手册泛滥成灾,于是我们开始强调“整合”。我们也做源整合,把70、80、90三代教师整在一起,构建了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语文团队教研——“789语文合作社”,突显伙伴式学习体系和实践型培训模式的过程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