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锐部队:陆上自卫队第1空降旅详解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9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日本陆上自卫队第1空降旅是日本目前唯一的伞兵部队,它拥有很强的快速打击和特种作战能力,堪称日本陆上自卫队手中的一张王牌。而它同时又是一支颇有些神秘色彩的部队,外人对其真实情况知之甚少。在日本自卫队越来越不安分守己的今天,我们就更有必要去了解一下这支被日本视为精锐的部队。
  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SR客机在长野县南佐久御巢鹰失事。当时首先空降到达空难现场、并从头到尼一直协助处理善后的单位就是——第1空降旅。在此次空难事件中,第1空降旅的士兵救出了2名女性生还者,其中一位是当时只有10岁的小女孩;18年后(2003年),这位女孩为了报答当年救助她的单位,从日本医科大学毕业后,自愿加入了日本陆上自卫队,而她志愿服务的部队,就是第1空降旅的医护单位。
  
  发展简史
  
  1954年8月,日本陆上自卫队派遣了20名军士官,到驻防于福冈县的美国陆军第187空降旅接受空降兵实习培训,这20名军士官也就是日后建立日本空降部队的种子教官。
  1955年1月,陆自成立了名为“临时空降练习队”的伞训单位,同年4月移防至习至野基地,尔后更名为“空降教育队”,专门培训伞训教官。接着在1956年1月,因空降教育队的训练人数不断增加,于是扩编为“第101空降大队”(相当于营级单位)。同一时期,为了满足空降战斗人员的培训需求,陆上自卫队于1955年9月,又指派2名军官前往美国佐冶亚州本宁堡(Foft Benning)的陆军步兵学校干部训练班受训。这2位学员于1956年5月毕业,并获得美国陆军突击徽章,回到日本后,将其经验引进到第101空降大队。
  1958年6月25日,第101空降大队再度扩编为“第1空降旅”,此番号一直沿用至今。经过4年的努力,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伞兵部队至此正式成形。而这支具备“进攻”色彩的部队,在以防御为基本原则的日本自卫队中颇为引人注目。而该部队又因很少公布相关资料而显得相当神秘。
  目前第1空降旅的总部设在千叶县船桥市业圆台,而第1空降旅则驻防在邻近东京的千叶县习志野市,该地寸土寸金,在二次大战期间属于陆军骑兵学校。该驻地除第1空降旅外,还包括有东部方面队的习志野驻地业务队、第320基地通信中队习志野派遣队、第316会计队、东部方面情报保全队习志野情报保全派遣队;直属航空自卫队的第1高射群第1高射队(配备MIM-104“爱国者”防空导弹)。欲前往第1空降旅的驻防基地,若从新宿出发,可搭总武线在津田沼站下车,再转搭新京成线到习志野站下车,然后步行约10分钟即可抵达。
  
  空降旅的训练
  
  日本伞兵的训练是交由空降教育队实施,队员有来自新兵训练结束后志愿加入伞兵者,及日本各地陆自一般部队的士官及军官。高级干部亦可参加伞训,只是完训者并非伞兵,只是拥有跳伞资格章。进入日本空降部队受训的基本条件是身高需达1.60米,体重49-65公斤,胸围78.5厘米以上,肺活量3200毫升以上,裸眼视力0.1以上,矫正视力0.8以上,握力30公斤,暂停呼吸50秒以上,听力正常,无色盲或传染(或慢性)疾病,四肢关节无异常症状,之后还要进一步检查及接受队内的体力鉴定、航空适应性检查、x光检查及最重要的腰椎检查(看是否有腰椎侧弯状况);合格者方可进入前期教育(新兵训练)10周,后期教育9周,军/士官兵一律接受同样的训练;其合格者方可进入空降部队,接受第1个为期5周的空降基本训练课程,之后尚需接受体力及耐力的考验,这是成为一名空降兵的最低标准。
  空降教育的课程共包括4项。空降基本降落课程(5周):含体能运动、跳伞基本动作、跳塔训练、降下塔训练、及5次基本跳伞;降落指挥课程(5周):从登机到队员跳出机门为止,所有的指挥项目;空降突击课程(军官9周、士官兵7周);自由降落课程(6周)。
  
  基本降落课程
  进入基本降落课程后,并不是马上接受跳塔与跳伞训练,而是进行跳伞基础技术课程:最初在地面学习基本动作——5点着地训练;接着从高约30厘米的木制台上跳跃下来作5点着地训练;紧接着从高约1.5米的高度进行悬吊着地训练。等到基本动作熟练后,再接受高跳塔训练,高跳塔的高度离地约10-11米左右,这是人类最惧怕的高度,其训练目的在于熟悉从飞机上跳出时的要领及降下的感觉;地面课程的最后部分则是空降塔训练:空降塔以钢缆拴住降落伞,连同学员一起拉至85米的高度,接着释放纲缆,以最贴近真实的方式来模拟实际的跳伞降落过程,并使学员能克服对高度的恐惧。
  地面课程结束后,就进入实际的5次基本跳伞课程,学员在日本航空自卫队入间基地搭乘C-130H或C-1运输机出发,抵达目标区时从飞行高度340米的运输机跳出,实施真正的跳伞训练。在5次的跳伞训练中,有3次昼间跳伞、1次夜间跳伞及1次水上跳伞,完成5次跳伞后,学员将获得长官授予的伞徽,正式成为日本陆自的伞兵,并分配至第1空降旅。伞训结束并不代表跳伞机会变少了,往后每位学员每个月还会固定有2次的基本跳伞训练课程。
  
  降落指挥课程
  这是专门针对军官和士官开设的一项必要训练,课程包括:对于跳伞前后及机内的指挥要领;装备、车辆、迫击炮、口粮……的空投;及日夜间与不良天气的空投要领等。受训官兵接受5周的训练以取得相关资格。
  
  空降突击课程
  
  此课程为所有的军士官兵都有资格接受的训练。在体能训练方面,从一开始手握89式步枪时,官兵就要有准备接受各种体能严酷磨练的思想准备,例如:利用9米长的绳索摆荡过河;不断翻越高墙、绳梯、壕沟、高跳台与攀岩等各种障碍物,有时受训学员体力疲乏、已经跑不动、或手已无力支撑身体重量时,等在一旁的教官便开始叫骂“你想成为一名空降突击队员吗?你这样子叫空降突击兵?你有资格吗?”辱骂的声音在整个训练场上此起彼落,以借此激发学员的意志力。
  空降突击训练课程包括:地图判读、指北针使用、野外生存、敌后破坏、通讯、爆破技巧与桥梁炸毁、诡雷制作与铺设、伪装欺骗等。接着受训队员进入长野县的深山中进行为期4周的假想状况突击训练,包括侦搜行动、队道与桥梁破坡、重要人质解救、空降指挥与诱导、敌军燃料集合场袭击、突击敌军车辆、突击敌军雷达基地(或阵地)、河岸舟艇突击、突敌军空军基地等;这种利用假想状况引导的突击训练,让受训队员依循状况不断进行埋伏、突击、破坏、撤离;整个训练中,队员的行动距离 远、时间长,任务内容高度复杂,教官与学员在整个训练中,其睡眠、休息与粮食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学员在精神与体力方面的支出均达极限。但也只有如此艰苦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战力强、意志坚定的空降突击队员。
  
  自由降落课程
  自由降落课程分为:高高度跳伞低高度歼伞(HALO)与高高度跳伞高高度开伞(HAHO)两种方式。要参加此一进队跳伞课程所需具备的条件,为航空生理检查合格且基本跳伞次数达20次以上,符合此条件要求的军士官兵皆可志愿参加,受训时间为6周。
  
  第1空降旅的编制
  
  第1空降旅是日本目前唯一一支依靠空降进行打击及运用直升机进行空中机动作战的快速反应部队,能够长距离超越地形障碍对敌军实施空中与地面奇袭,其“机动一打击一再机动一再打击”的战术十分灵活。
  上世纪90年代时,第1空降旅的编制有:本部队、管理中队、普通科群(步兵群)、特科大队(炮兵营)、反装甲队、工程施设队、卫生队、降落伞整备中队,总人数约为1200名。
  基于作战任务调整与反恐作战需求,第1空降旅于2004年开始采用新的编制,包括团本部、本部中队、2个普通科大队(步兵营)、特科大队(炮兵营)、施设中队、通信中队、后方支援队、空降教育队等,其总人数超过2000人并优先编成反恐特战中队。
  
  第1空降旅辖下的特种单位
  
  第1空降旅除执行正规军事与突击作战任务外,也拥有一些特战编组,以执行一般部队无法完成的特种任务,以下对它们独立加以介绍。
  特种侦察排第1空降旅的普通科大队内编制有1个特种侦察排,由数个特种侦察班组成。特种侦察排的任务是渗透至敌后,经由侦察等方式,向战场指挥官提供所需的情报,如地形、水文、敌军武力、企图、战略/战术的后勤整备等,这类战略/战术性的侦察行动,可提供目标辨识、区域分析、反击成效评估,为对敌军战区情资的情报来源管道之一。
  特种侦察排的成员来自陆自一般单位或第1空降旅成员的志愿者,参加人员得先经过2周的选拔,通过者得再花上1年的训练时间,才有机会成为这支精英单位的一分子。在选拔期间,学员得身负20.4公斤(45.1磅)重的背包及武装,进行长时间运动行军,并在连续5天缺乏睡眠的状况下,仍要能表现出良好的应变能力;到此阶段结束时,通常已有一半的学员遭到淘汰。通过考验的学员需再接受长达1年的高级爆破、通信、武器、心理及2门以上的外语和文化等方面的课程,然后在指导游击战的训练中心,精选小部队作战、射击、野外求生、渗透等技巧;在最后的2周里,受训队员将于北海道的假想地进行演习,学员要应用所学技巧完成任务,以通过最后考验。
  反恐特战中队第1空降旅于2004年新成立了一支反恐特战中队,目前依其训练与专长分为2个特战小队,1个精通空降及山地、操舟作战,另一个则精通行军(含欺骗、埋伏、伪装、突击)与城镇、攻坚作战。依其战斗专长分类,每个小队下均分别拥有狙击专长与突击专长的队员:其中狙击手的射击训练,要求其至少能精准命中射程600米以外的目标;而突击小组的编制则会因为每次任务之不同而有所差异,大部分以5人为1队,每位都是精于爆破、越障、射击与格斗技巧的专家。
  目前每个特战小队均由10位士官与2名军官组成,小队中必须有队员受过潜水训练及高空跳伞训练,因为这是必要的渗透途径。为增进队员在作战、情报收集,通信、医护、武器等方面的技巧,每位队员除学习日文与英文外,必须再学习另一门外语,大部分队员均选择学习中文、韩文、法文、德文等。
  反恐特战中队需要执行的任务种类繁多,主要包括:
  担负国家级反恐应变作战任务。万一首都东京、天皇及国会遭遇状况时(如发生斩首攻击),则直接由日本防卫厅(JDA)管辖,可立即用直升机将反恐特战中队投入事发地点。
  计划、指挥个别的特种任务或侦察任务(在大部队行动前之先遣任务)。执行陆、海、空渗透与撤离任务。在最少的指挥/支援下在被占领的敌境内展开活动。
  组织、发展、装备、训练并建议/指挥友军部队能力。
  建议/协助美军或友军各单位。
  在上级命令下执行特种任务。
  每位特战中队队员都有机会前往美、英、法等国学习战术或参加国外的联合军演、跳伞演习、训练等,并将会参加国际性的军事跳伞、狙击、登山、障碍超越等联谊活动;该单位经常与美、法等国的特种部队或特警单位保持在训练及经验上的交流;而反恐特战中队目前亦负责与日本警方共同严密监视日本国内的恐怖分子的一举一动。
  本部中队研究小队在第1空降团本部中队内有个研究小队,专门研究空降作战、空中机动作战、特种作战的教范、战术、战技与程序,以为各单位指导训练课程、训练特定或特战单位,并确保其战斗力与装备对不同任务需求的适应能力;另外还对特战单位所需的独特装备、套件、后空勤需求进行研发与验收。
  
  空降旅的武器装备
  
  步兵轻武器
  20世纪90年代初期,第一空降旅配备的步兵轻武器仍为64式7.62毫米步枪与62式7.62毫米机枪。至90年代后期则开始陆续换装89式5.56亳米步枪、米尼米5.56毫米轻机枪与74式7.62毫米机枪;手枪则仍沿用适合东方人手掌大小的P-220型手枪。
  
  地面机动装备
  在地面机动装备方面,第1空降旅使用的车辆包括:轻装甲机动车、高机动车、1/2号吉普车、DT越野摩托车、载重车等。除载重车外,都可运用运输机装载、空投或直升机吊挂,进行空中机动。
  
  压制火力
  第1空降旅编制有1个特科大队(炮兵营),为顾及空中机动时的轻便性,其配备的火炮为由高机动车牵引的120亳米迫击炮与81毫米迫击炮,火力转移时间只须1.5分钟;这些迫击炮亦可由UH-1H或CH-47J/JA直升机吊挂实施机动,而UH-1H还可搭载机炮或火箭吊舱,提供额外的空中火力支援。炮兵的火力协调与指挥控制,则使用与美军机同“先进野战火炮战术资料系统”来进行相关射击指挥作业。
  
  反装甲火力
  支援第1空降旅作战的AH-1s攻击直升机,可挂载8枚“陶”式(TOW)反坦克导弹、与2具19联装火箭吊舱;必要时,改装后的OH-6与UH-60J/JA也可挂载反坦克导弹,以执行反装甲任务。而前述攻击与侦察直升机,未来将由新购的AH-64D与自制的OH-1所取代。另外,3个突击大队部署有110毫米口径单兵反坦克火箭、87式反坦克导弹、1式轻型 反坦克导弹、84毫米单兵无后坐力炮,具有一定程度的反装甲作战能力。
  
  指挥与通信
  指挥官使用“陆军战术指挥管制系统”整合来自情报、炮兵等单位传回的资料、数据、以形成较清晰的战场图像,并协助指挥官协调、指挥各单位的作战行动。
  第1空降旅所属的通信中队,可为指挥部提供1个由地面及战术卫星通信终端所组成的多频道通信系统与移动设备通信网,提供数据、图像与语音保密通信。连级单位也部署有“单频地空无线电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提供保密通信与快速的情报处理能力。
  
  防空火力
  第1空降旅配备有单兵携带的日制FIM-92“毒刺”防空导弹发射器,其支援的AH-IS与OH-6直升机亦可挂载空射型“毒刺”导弹,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在必要时也可提供低空的基本防空掩护。
  
  夜战装备
  支援第1空降旅的各种直升机皆配备有夜视系统;而第1空降旅本身也配有单兵夜视镜,各型反坦克火箭与导弹也配有热像仪,迫击炮部从的热像仪配合炮位侦察雷达.可在夜间执行火力支援任务,因此,第1空降旅具备有夜间执行各项作战任务的能力。
  
  第1空降旅的战斗力
  
  在战术机动能力方面,第1空降旅全团包括轻装甲机动车、高机动车、120毫米迫击炮等所有装备和人员,均可由C-130H、C-1运输机或UH-IH、UH-60/JA、CH-47J/JA直升机实施快速投送;在危机发生时,该单位的先遣营可在接到命令后18小时内,由支援的航空器进行机动运输部署作业。
  第1空降旅在情况紧急时,编制内的航空自卫队运输机与陆上自卫队的直升机若以80%出勤率计算,一次可以出动160架运输直升机或38架运输机,可运送3个空降突击大队约2000名官兵与后勤补给物资。搭乘运输直升机的空降部队,其机动速度是日本陆自装甲机械化部队的3~4倍,拥有强大的垂直包围、迂回作战能力,在执行战术包围任务时,其速度比地面机动部队快了7~8倍。
  在执行作战任务时,每个单位配合直升机群机动攻击,每天可推进150公里,3个支援的攻击直升机营在事先由空中快速开拔的前进支援基地配合下,每天也可挺进150公里,全团可以此种高速持续推进作战约72~80小时。第1空降旅强大的机动能力,适合攻击与反击敌军部队、提供及时的反装甲武力支援、追击敌军、对集结中的敌军预备部队或指挥机构进行纵深攻击,尤其适合用于进出、扩大纵深、配合实施战术包围、迂回等任务;使用直升机突击时,机群的纵深可达50~60公里。不过第1空降旅并不适合用于攻击大规模的武装部队。
  在防御时,第1空降旅可独立执行50~100公里宽的正面防卫,可透过扼实地形要点、布雷、动用支援的直升机或地面埋伏突击等方式迟滞敌军进攻。第1空降旅在防卫作战中还可作为东部方面的预备队,利用其空中机动性和地面步兵巧妙的火力,对突入防线的敌军实施反击。
  虽然第1空降旅使用运输机空降或直升机机降的方式,拥有极高的战术运动能力,可迅速突入敌军纵深或进入防守区域,但机降后的第1空降旅在本质上仍是一支轻步兵部队,持续作战能力并不强,须尽快得到地面重装部队的配合。
  
  结束语
  
  日本近年公然染指中国内政,他们声称,在美日扩大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下,一旦周边有事(如台海爆发战争而美军介入时),日本自卫队将会配合支援美军甚至在美军介入世界各地区域冲突的情况下,日本自卫队亦将可能配合支援(如派遣驻伊拉克维和部队),以加重自卫队在日本国内外军事行动的角色;加上近来美军全球部署再整编,未来日本将成为美国陆、海、空三军在亚太地区的“司令部”与“后勤基地”所在,美军与日本自卫队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强化。
  为适应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情势与任务特性需求,并提高部队的战略机动能力,日本陆自第1空降旅持续进行编装与训练上的调整,并在21世纪初编组了新的反恐特战中队,还不断研究包括美军第101空降师、第1骑兵师、英军特种空勤队(SAS)在内的世界精锐部队,以作为进行编装与训练调整时的参考。可以预见,第1空降旅在未来将会是一支更灵活、装备更轻便、数字化程度更高的高机动性陆空作战劲旅,并可能在自卫队参与国内外军事行动时肩负重任,给亚洲和周边地区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
其他文献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1945年)德国研制成功的“小红帽”反坦克导弹登上战争舞台后,反坦克导弹就以射程远、精度高和威力大而备受世人的青睐,迅速成为反坦克作战的主力军,风头一举盖过反坦克火炮而跃居坦克杀手榜之首。中国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先后研制和装备部队多种型号的反坦克导弹,并且将多种反坦克导弹装在机动平台上,使导弹的反坦克杀伤力与车辆平台的高机动性和高防护性强强联合,组成更新
期刊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以秘密和公开的方式支持并武装台湾当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又大力支持台湾获取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甚至积极拉拢台湾当局合作发展TMD系统和技术,助长了其“武力拒统”的邪念。美国一方面在私下频繁派员与台湾军方进行接触商讨合作事宜,另一方面“回应台湾要求”,向其出售“爱国者”PAC-2系统,商议出售PAC-3系统,协助台湾提高自身导弹防御能力。同时,美国也以导弹军售为契机,在捞取
期刊
战争是军事理论和军事装备最好的试验场,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在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的支撑下,空中力量、海上力量、情报信息、特种部队和常规地面部队快速行动,作战效能成倍提高,对伊拉克实施了一场多维一体的闪电式突击。这种突击是通过把先进的信息力与强大的火力密切结合,以高度一体化的信息火力战,迅速瘫痪了伊军整个作战体系。这些新战法和高技术科技武器的运用再次确立了以制信息权、以网络为中心的军事思维的重
期刊
如果说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拉开了精确制导武器大规模使用的幕布,那么世纪之交的数次局部战争则宣布了防区外打击时代的到来。美国空军为此专门开发的联合防区外打击武器(IASSAM)标志着以往精确制导的空地导弹+普通无制导航弹的装备使用模式的终结。近几年来美国空军的装备动态表明,美国空军试图将其装备的大量无制导航弹改装为可防区外发射的精确打击武器。普通航弹要实现防区外发射并准确命中,必须解决制导方式和
期刊
据英国简氏《国际防务评论》报道,2005年美国国防预算为白宫安排了多达3亿美元的总统直升机购买经费,英国/意大利的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的EH-101直升机成为中标产品。这只不过是美国历年来数十亿美元军火进口的“冰山一角”。  美国的军火出口历来是全球之冠,自身的军火库也被本国武器所充斥。近年来,美国军队借“反恐”为名在世界上大打出手,持续不断的军事行动使美国的军火商接到了一叠叠订单,赚得杯满钵满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正兴起新一轮军事变革浪潮。这场新军事变革不仅引发了军事学术领域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也促成了各国军事力量的大动荡、大调整、大发展。为确保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强国地位,泰国亦不失时机地推行具有本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加快军事理论、编制体制和武器装备改革步伐,力图把握机遇、抢占先机,全面提高部队未来作战能力。    适时调整军事战略思想    泰国的军事战略是根据国际战略格局、
期刊
张宏飞 编译  编者按:本文译自美国《海军作战学院评论》杂志《中国趋于成熟的海军力量》一文。作者是美国海军艾里克·麦克瓦登(EricMcVadon)准将,目前担任美国外国政策研究所的东亚安全事务顾问。他曾在美国海军服役35年,担任过多个作战及政策计划职务,包括太平洋舰队的P-3C反潜机中队指挥官,美国海军司令部战略、计划和政策部门副主任,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海军武官。作者认为,中国海军目前仍处于成长壮
期刊
夏瑞佳 赵春霞 编译    编者按:本文编译自《今日军控》,作者拉杰什·M·巴斯鲁系印度孟买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作者站在印度的角度认为,面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两个完全不同的核对手,印度核战略模式的选择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挑战。是扩充核武库来夺取核优势还是保持低规模的核力量来确保核安全?本文从核战争内在规律出发,充分考证了印度所面临的各种现实威胁,从而提出了最低核威慑战略的基本思想。通过了解印度的核战略选择背
期刊
于 君 编译    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汲取了经验和教训的中国将军队现代化和职业化建设置于优先地位,这为其最终建立专职特种部队创造了适当的军事、政治条件。同样,中国在海湾战争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刺激了特种部队的创建、发展和壮大,并为未来的发展特别是特种部队所需具备的能力方面指明了方向。    特种部队的创建    中国第一支专职特种部队创建于1988年。当时中国正处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经济上,中国开
期刊
空中加油机因能够加大战斗机、预警机和运输机的航程,延长其续航时间,因此有“空中加油站”的美称。一些主要国家军队不仅仅把加油机当作提高作战飞机效能的手段,而且拓宽了空中加油机的使用范围,防空、运输、搜索救援等活动中也大量使用加油机。近年来,外国空中加油机技术又呈现三大发展动向:由单机之间的加油发展到40多架飞机之间的编队加油;由一般条件下的加油发展到复杂天气条件下的加油;由昼间加油发展到可以夜间加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