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f012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应该学会分析不同反应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配平。
  本文介绍几种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一、电子得失法
  适用范围: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比较常规,比较容易判断其组成元素的化合价。这是最基础的一种应该重点掌握的配平方法,其主要配平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1.标好价标明反应前后化合价有改变的元素的价态;
  2.列变化列出电子得失情况,可以把得、失分两大块来列(得电子的多种元素列在一起,失电子的多种元素列在一起);
  3.求总数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求出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
  4.配系数首先配平化合价有改变的元素的系数,然后再配平化合价没有改变的元素的系数,最后配氢、氧元素的系数。
  以金属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为例,详细介绍配平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IMS域的移动增值新业务:无线一键通(PoC)业务,讨论了其实现方案,并对典型PoC业务的SiP信令交互流程进行了描述。在对PoC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文章探讨了未来PoC业务的用户定位问题,得出结论:企业级用户群、社团用户群以及主要由自领和青少年组成的个人用产群将是PoC业务的市场主体。文章认为PoC系统完全可以充当彩信、即时消息、状态呈现、图片收发等众多新业务
期刊
铜元素是过渡金属元素之一,是高考中除铁以外的重要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铜的地位”逐步提高,考查角度也多样化。  在中学阶段涉及某一物质的性质时,往往离不开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支持,而相关理论又会依托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考查。依托于概念和理论框架结构的立体化建立会让人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点更加清晰。  高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观念,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感悟。在高考所要求
期刊
摘要:文章在研究中国电信市场环境及当前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对PoC业务用户群及市场推广策略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PoC业务市场推广不能照搬美国运营商Nextel的发展模式,必须结合中国具体的电信业务环境加以考虑。在中国市场中,行业用户是PoC业务推广应首先关注的目标,而对于已经使用或未使用专网集群服务的用户,应采取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在推广PoC业务的过程中,应重点发展能够带来新的业务量的PoC用产
期刊
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网的语音可扩展标记语言(VXML)语音浏览器;介绍了该浏览器的系统结构;给出了VXML标志到INAP消息的映射策略;并以应用服务器(AS)侧发起的语音短信业务流程不口网络侧发起的短信重听业务流程为例,描述了VXML语音浏览器功能实体之间的业务流程。文章认为由于社会对声讯、聊天、企业门户等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智能网业务生成系统已不能满足用户需要,而VXML适合开发各种
期刊
摘要:在概述MSTP演进路线的基础上,文章从运营角度探讨了今后一段时期内MSTP设备应具有的功能和新业务支持能力,如VLAN组网能力、业务分类和服务质量(QoS)控制能力、多业务传送能力等。文章认为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继承了同步数字系列(SDH)的技术优势,同时又能承载以太网、IP和ATM等多种数据业务,并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统一的网络控制和管理,将发展成为城域传送网的主流技术。由于具有丰富的
期刊
1.对化学中考重要基本概念知识“点”的罗列  从近年来中考对化学概念的命题趋势来看,侧重于学生对基础化学概念知识的运用,由简单的“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字词的是非判断”转向“利用化学概念对一些事实和具体现象进行分析和说明”,并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化学概念知识,发展思维,提高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中考对化学概念的考查要点见表1。
期刊
一、对于新教材观的基本认识  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既是达成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如何使用,非常关键。旧的教材观,以教科书为主导,既不能擅自增减内容,也不能随意改变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视教科书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这种狭义的教材观显然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把教材当作“工具”和“材料”,更多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
期刊
一、设计思路  近年来,框图型推断题一直是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题型,框图型推断题具有关系复杂、知识点多、思维量大、变化多端、综合性强等特点,是考查学生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等能力的题型,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如何让学生能得心应手地解决这类题目,笔者设计了在导学稿的基础上添加几个微课,通过引导学生熟记解框图型推断题的基础知识点,掌握解推断题的一般思路,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应用,构建高
期刊
灵感是指在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灵感是创新的源泉,创新的灵感来自于联想。  烧杯是中学化学最基础、使用最广泛的玻璃仪器之一,主要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及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将烧杯进行“扁平化”和“瘦身”变形联想,寻找适当的仪器替代品,可以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创造,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微型化、趣味化创新。  一、 烧
期刊
一、酸碱盐知识的考点分析与命题预测  1.酸碱指示剂在遇到酸性或是碱性溶液时会变色,怎样选择指示剂已经成为中考的热点。此外该类题目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自制的指示剂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中主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考查溶液pH和酸碱性之间的关系。溶液的pH的测定以及日常生活中对pH的应用,通常是中考的热点,常常和人们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