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行动”苏联在西班牙内战中的角色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40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 彭华
  
  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共和国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内战,并由此搅动了整个世界。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指出,苏联情报机关在伊比利亚半岛这场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利用西班牙内战这一天赐良机,苏联积极在西班牙人和国际纵队战士中招募间谍,开辟立足点,组织骨干队伍,并借此在欧洲和美洲扩充谍报网。
  
  内战爆发以后,西班牙共和政府遭到周边各国的经济封锁,粮食、燃料和武器弹药皆十分短缺,急需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苏联红军情报局十分清楚,若不能及时得到强大的国际援助,在法西斯德国、意大利和叛军的内外夹攻下,西班牙共和军难以支撑多久。1936年8月,红军总参情报局副局长向国防人民委员部报告:“马德里若不能获得外部的实质性援助,双方斗争的结果将十分令人堪忧。”
  
  斯大林亲自下令
  
  与其他欧洲国家有所不同,苏联此时同西班牙并无重大政治经济利害关系,所以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初,苏联并未打算直接卷入其内部冲突,而且还声称要恪守中立协定。到了9月,苏联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苏联领导人此刻已经认识到,介入西班牙内战有助于巩固苏联的国际地位,并可从根本上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
  1936年9月,根据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指示,对西班牙共和国的军事援助计划开始着手制定。苏联两个对外情报机构参与了计划的草拟,它们一个是属于军队系统的总参情报局,一个是具有浓重政治色彩的内务人民委员部外事局。9月14日,这两个局的局长谢苗·乌里茨基和阿布拉姆·斯卢茨基分别在此计划上签了字。该计划还准备在境外设立一家特殊公司,以便于购买武器装备及军用给养,并由它出面安排向西班牙运送。
  9月17日,根据国防人民委员部的建议,苏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决议:“向工农红军情报局拨付121万美元,以开展特别行动。”但这笔钱显然不够,于是在9月20日,在乌里茨基要求补充拨款的情况下,政治局再次做出一个决议:“向工农红军情报局拨付175万美元,用以开展1936年9月19日报告中所述的行动。”
  9月29日,拿着由两情报机构联合草拟的援助计划,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将其完整地提交到政治局审议。经过政治局委员们的集体讨论,最后做出决议如下:“批准向‘X’派遣人员和特种机器的行动计划,整个行动由乌里茨基和苏金两同志负责实施。”需要说明一点,苏金当时担任苏联对外贸易人民委员。根据政治局这一决议,在上两次已经获批的款项基础上,情报局又拿到了191万苏联卢布,外加19万美元。
  这样,苏联情报部门特殊的“X”行动开始了。当然,苏联军事和政治情报局的计划并不是随意制定,乌里茨基在制定该计划时接受了伏罗希洛夫指示,而斯卢茨基则从亚戈达那里受意。但两位苏联人民委员在给部下下达任务时,也不是独立地行动,对于决定这样重大的国外军事援助,没有斯大林的高瞻远瞩和当机立断是不可想象的。斯大林甚至亲自下令,将对西班牙的整个援助计划交由军事情报机关具体落实,并在那里成立了一个“X”特别处。
  
  因为有了斯大林的亲口指示,所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外事局并未直接参与对西班牙的军事援助。此外,红军情报局也是当时苏联惟一在海外开展此类行动的机构,在历次的援助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红军情报局一些最老练最出色干部被派往了西班牙,且该局前任局长别尔津成了西班牙共和国的首任苏联总军事顾问。
  1936年8月9日,伏罗希洛夫致信斯大林,建议任命机械化旅旅长弗拉基米尔·戈列夫-维索科戈列茨为“朋友们”的顾问。在被调到红军部队之前,他曾为情报局的驻外谍报员,一度在美国从事秘密谍报活动。为保证马德里和莫斯科之间通信的顺畅,与戈列夫同行的还有一位教官——德国人布鲁诺·温德特。自1925年起,温德特就参加了红军的无线电侦察工作,此后他加入了佐尔格在日本谍报网,通过设于符拉迪沃斯托克代号为“威斯巴登”的中转电台,他保证了东京与莫斯科之间的秘密无线电联络,而且在两年时间里从未间断。
  
  “X”行动
  
  就对西班牙军事援助的主要细节,如货物清单、数量和交货时间等,苏共政治局会议都一一进行了讨论,然后再由斯大林最终拍板。最初,斯大林就曾亲自打电话给伏罗希洛夫,具体过问了“X”军事援助行动的所有细节。后来,在9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前,正在休假的斯大林又于9月26日从索契打回电话,建议出售80到100辆T-26坦克和50到60架高速轰炸机。
  第二天,伏罗希洛夫便向斯大林汇报说,准备向西班牙派遣387名专家、100辆坦克、30架飞机及15个机组的飞行人员。而在政治局10月9日的会议上,根据伏罗希洛夫的提案(当然已得到了斯大林的首肯),政治局又决定向“X”国紧急运送60辆装甲车和其它军事物资。此后,苏联武器和军事装备便大部分从苏联黑海各港口装船,经海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班牙共和军的手中。
  1937年3月13日,乌里茨基呈报了向“X”国提供军援的详细说明,传阅的范围为苏联军事和政治高层领导。“X”行动的基本内容是,向西班牙共和军提供军事技术援助,挑选并派遣军事顾问和专家,帮助西班牙共和军制定作战计划,在苏联军校培训西班牙空军飞行员、坦克手和炮兵,并督导苏联志愿者直接参与作战。
  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初,共和军的作战能力和装备都很差,几乎没有自己的战斗机、轰炸机、坦克、装甲车、中型和重型火炮,其它打仗必不可少的武器也破旧不堪,故而西班牙共和军需要补充的武器数量不少。“X” 军援行动内容庞杂,不仅援助内容多,而且行动持续时间长,红军情报局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在1937至1938年期间,正遇上席卷苏联的大清洗高潮,军事情报局许多人员还未来得及完成此行动,就无辜地遭到逮捕,少量留守人员承担了巨大而繁重的工作。
  从1936年9月26日到1937年 3月13日期间,军事援助行动共执行了27次远航任务。由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苏联军援数目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攀升。结果在整个“X”行动期间,向西班牙共和军交付的物资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数据统计,苏联军援总量如下:227架飞机、206辆坦克、60辆装甲车、196门中口径火炮、340支德国产火箭筒、3600挺重机枪、3150挺轻机枪、16万枝步枪、12万枚手榴弹,外加数万发炮弹和几百万发子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对共和军北部战场的军援十分不易,因为它已被叛军分割包围,与西班牙共和军其余部队断绝了联系,对它的援助只能从苏联经海上实施。在向北部战场增援时,红军情报局从列宁格勒派出了两艘汽轮,将武器和弹药运抵西班牙北部。为支援阿斯图里亚斯矿业工人的防御战,苏联运送了15架飞机、大批装甲车、大炮、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和弹药。
  
  神秘的格里申将军
  
  别尔津是苏联派往西班牙的第一位总军事顾问。为什么苏联高层没有选择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部队指挥员,而是偏偏选中了他呢?从目前公开的档案找不到答案,但却可以做出一定的推测。在1936年9月29日,政治局会议将对西班牙的军事援助行动定名为“X”行动,说明此次行动具有很强的秘密性质,会上同时对老特工别尔津做出任命也就顺理成章了。
  作为派驻国外的总军事顾,自然需要有宽广的政治视野、丰富的国际斗争经验,而且从事秘密战的本领也必不可少。苏联军事领导人已经预料到,德国和意大利情报机关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活动将十分猖獗,英国情报机关也可能卷入西班牙内战。在这种情况之下,为能顺利对付这些凶险的对手,苏联必须派出一位无形战线真正的职业老将。另外还有一点,总军事顾问必须是潜在对手从前不摸底细的人。而像战功卓著、声名显赫的指挥员亚基尔、乌博列维奇或布柳赫尔用在这里都不行,而且将他们从现有指挥职务上撤下来也未必合适。
  在上世纪20年代,苏联红军与德国国防军存在军事和军事技术往来,而这种交往都是通过红军情报局实施的,德军上校奥斯卡·尼德梅尔与别尔津经常打交道,两人就非常熟悉。1970年,西德研究人员汉茨出了一本书,详细描述了别尔津领导下的苏联情报机关的活动。毫无疑问,该书作者使用了许多德国当年保存的档案材料。但关于别尔津在西班牙的活动,作者并不知晓,且该书也只字未提。
  原来,出于保密和安全需要,别尔津到西班牙后使用了化名,人称“格里申”将军。即便是苏联派遣到那里的作战人员,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实姓。别尔津在西班牙期间显得有些神秘,极少有人能打听出他原在莫斯科是干什么的,在什么部门当过头。其实在西班牙期间,别尔津并非深居简出,而是与数千群众打过照面,也许是他们都未认出本就深藏不露的老特工。
  别尔津在西班牙究竟干了些什么,他与西班牙领导人和共和军是如何相处的呢?1936年12月21日,斯大林、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联名致信西班牙共和国政府首脑,从中我们不难找到一些有关答案:“应您的一再请求,我们赞成派一队军事工作者受您调遣。这些工作人员已接到我们的指示,将在军事领域向西班牙军事首长提供建议。我们认为,我们的军人同志只适合在您那里作顾问。” 在西班牙任总军事顾问期间,别尔津表现十分出色,以至上世纪50至70年代,当年亲历过西班牙内战的苏联人在回忆那段往事时,都对别尔津大加赞许。
  在红军情报局负责运送援助人员、作战装备和其他物资进入西班牙的同时,内务人民委员部外事局则重点负责对“X”行动的情报支持。该局动员了在欧洲各国的谍报网络投入行动,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与西班牙有关的情报,搞到后都要立刻发往莫斯科,然后转到红军情报局的手中。在这一期间该外事局还改换门庭,成为苏联国家安全总局第7处,并继续开展原有工作。
  1936年底,内务人民委员部外事局潜伏英国的“剑桥五杰”从伦敦搞到一份文件,这是英国军事部与外交部的往来书信,内容谈及意大利、德国和苏联对西班牙内政的干涉,以及这些国家分别向叛军和共和军提供军事援助的情况。通过英国秘密情报处遍布于西班牙的间谍网,英国当局从开战之初就已清楚地知道了苏联的一切动向。1937年1月4日,国家安全总局第7处处长斯卢茨基将这些材料转给了总参情报局长乌里茨基,最后文件汇总到“X”处进行分析。
  当然,除在英国的间谍搞回了情报外,在意大利的谍报员“济戈”、“列昂纳多”和“阿尔贝季”也搞到了宝贵的情报,从而破解了意大利向叛军提供军援并派遣军队的真相。如在1937年2月15日,“阿尔贝季”向总部报告说,从1936年12月下旬开始到1937年2月1日,从纳不勒斯总共向西班牙开出18艘海轮,运去了一个由步兵、炮兵和机械化部队组成的意大利混成军。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苏联总参情报局和内务人民委员部的特工十分活跃,除去纯情报任务以外,他们还开展敌后破坏活动:炸毁敌军桥梁,破坏敌方通信线路,组织大规模游击战,并在巴塞罗那和巴伦西亚创办了两所特工学校。
  利用西班牙内战这一天赐良机,内务人民委员部积极向西班牙共和国的军事、政治和政府机构浸透,在西班牙人和国际纵队战士中招募间谍,开辟立足点,组织骨干队伍,并借此在欧洲和美洲扩充谍报网。利用向西班牙情报和反间谍部门提供帮助的机会,内务人民委员部特工深深介入了西班牙国内政治斗争,并对敌对阵营的政治人物开展暗杀行动。
  
  苏联所付出的代价
  
  苏联曾打算向西班牙派遣正规军,但后来这个想法遭到了否决,转而决定只派军事顾问、专家和志愿者。在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的督办下,挑选军事顾问的工作顺利完成,而总军事顾问、方面军和师级顾问人选都经过苏共政治局批准。
  苏联顾问进入西班牙的主要途径有两个,陆路经由法国领土进入,水路经地中海抵达卡塔赫纳港,只有少量苏联军事专家绕经巴尔干和非洲。为了掩盖真实身份,这些顾问全部持其他国家的假护照,有些顾问甚至冒充他国驻巴塞罗那的外交官或商务代表。
  苏联在西班牙的军事人员体系包括几个层次,最高一层为总军事顾问,先后担任这一职务的有别尔津、什捷尔恩和卡恰诺夫;下一个层次的顾问在共和军总参谋部各部门担任要职,在罗霍将军任共和军参谋长时期,苏联总共轮换了五位顾问。此外,在共和军空军总部上任过9位顾问,在炮兵和海军司令部都有4位顾问,防空兵和军事医疗总部也各有两名顾问。
  第三个层次为各方面军司令的私人顾问,先后有19位苏联顾问担任过这种角色。在同一层次上,各方面军司令部有苏联顾问,师、团级指挥员也配备了顾问。在马德里、巴伦西亚、巴塞罗那等七座城市,苏联武器专家还深入到兵工厂,帮助共和军制造枪械,并对苏联歼击机的组装提供指导。
  第四个层次为基本作战人员,由苏联志愿者组成。苏联的志愿者并非普通的平民百姓,而都是些从军队中精挑细选的军事人员,包括飞行员、坦克兵和水兵。
  1936年9月,苏联飞行员的第1轰炸机大队在西班牙上空首次亮相,直接参加了马德里方向的战斗。同年10月,苏联提供的30架高速轰炸机进入西班牙,此而使在西班牙作战的苏联飞行员达到300人。
  苏联飞行员在西班牙上空表现英勇。歼击机飞行员切尔内赫先开记录,率先在西班牙上空击落德国“梅塞施密特-109”战斗机。机长普季夫科在马德里附近勇敢地与敌机撞在一起,斯捷潘诺夫中尉夜间驶伊-15撞毁了意大利一架飞机,他们都与敌机飞行员同归于尽。1937年 10月15日,苏联歼击机群飞行员在普图欣的指挥下,奇袭了敌军位于萨拉戈萨市附近机场的敌机。在半个钟头的时间里,苏联飞行员烧毁意大利飞机40多架,并摧毁了机场上的机库、弹药库和油料库。
  在内战爆发之初,西班牙共和军只有两个老坦克团。苏联坦克兵到达西班牙后,最初是在位于穆尔西亚的坦克训练基地当教员。到了1936年10月26日,因马德里战事危急,他们不得不被编入一配备15辆坦克的坦克连,并由西班牙军校学员担任炮弹装填手。
   一些外国研究人员对苏联坦克兵的作用评价很高,如英国学者皮尼·卡尔在《西班牙悲剧》一书中指出:“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坦克手都对德国和意大利坦克兵保持着优势。”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后来因战功卓著,21名参战西班牙的坦克手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到1938年秋天,应西班牙共和政府的请求,苏联志愿者撤离战场回国。仅在中南部战区留有一个苏联顾问小组,过后也于1939年3月返回苏联。据目前俄罗斯保存的资料,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苏联派遣了772名志愿飞行员、351名坦克手、100名炮兵、77名水兵、166个通信兵、141位工程师和技师,外加204名西班牙语翻译。
  为对西班牙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苏联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在差不多4000名轮流参战的军事人员中,牺牲人数超过200人。不过这场战争也锻炼了队伍, 59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许多人后来都成了著名的苏联军事领导人。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参战人员回国后却遭到了残酷清洗。
其他文献
编译 范心玥    加拿大丽都运河2007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这条连接渥太华河与安大略湖的运河原本用于遏制美国入侵加拿大,军事战略地位显著。但长期以来,这一大英帝国当时最大的建筑项目的建造者——英军工程师约翰·拜却被人们遗忘。    加拿大丽都运河(Rideau Canal)2007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丽都运河开凿于1832年,连接渥太华河与安大略湖,东达大
期刊
王元化先生所留下来的精神遗产,是一个个的开端:对启蒙的继续与反思,对五四的继承与审视,对国学的反思与研究。    思想界素有“北李南王”之称,帝京李慎之,沪上王元化。五年之前的暮春,非典肆虐,风雨如磐,故园黯淡之际,慎之先生以八十高龄,黯然谢世。五年之后的初夏,华土波澜惊动,海内外民族主义情绪方炽,风雨如晦之时,王元化先生亦以八十八高龄逝世。自此之后,北无李慎之,南无王元化了!  近十年来,学界常
期刊
1935年9月1日《大公报》    【南京通信】立法院于八月三十日举行院务会议,此为暑假期满后之第一次大会,该院法制委员会提出起草之《县长考试条例》,付众讨论,当经全文通过,即备文呈报国府公布施行,兹志该条例如次:  全文条例:第一条:在县长候选人考试未举行前,县长考试依本条例之规定行之。第二条:县长考试分省举行,但有特殊情形时,得联合两省举行之。第三条:各省县长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但考试院认为必
期刊
《1421:中国人发现美洲》的作者,英国史学家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再出新书《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燃起文艺复兴》。  孟席斯称,1434年一支4艘船的中国远征船队抵达威尼斯,把比当时欧洲先进的百科全书、天文图及地图献给了欧洲人,结果导致了文艺复兴。“中国特使曾前往佛罗伦萨”的说法是基于他在哥伦布的书信中发现的一封意大利数学家托斯卡内利的信件。  他还认为,达芬
期刊
《今日历史》2008年8月  《哈德良与边界紧缩》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继位后,与帕提亚国王缔结和约,放弃了前任图拉真在东方征服的土地,把帝国东部边界缩回到幼发拉底河沿岸,并在其它各方边界修建边墙以巩固边防,维护了帝国边境的稳定。但是,哈德良禁止犹太人举行割礼、过安息日和阅读犹太律法引发了犹太人大起义。罗马军队经过3年时间,在屠杀了58万犹太人后才将起义镇压下去,此后犹太人被迫流浪到世界各地。 
期刊
《纽约时报》1896年9月6日    (华盛顿,九月五日)潮湿的天气和这位总督对舒适度的要求,严重的打乱了李鸿章在美国最后一天的游览活动……访问华盛顿纪念碑的活动由昨天推迟至今,又是今天早上第一个被取消的活动。  ……在今天早晨动身之前,李鸿章的税务顾问Drew先生将一份有关中国关税改革的官方声明交给了美联社。李鸿章和他到访各国的主要财政官员都讨论过这些改革。美国一贯表现出承认各国关税自主的诚意。
期刊
在他们的烦闷中,一个对抗的、分崩离析的日本出现了:尊王和攘夷、复古和维新、锁国与开国、保存国粹还是文明开化,乃至代议制还是军国化、战争还是和平……旧的“明治精神”已经死去,新的大正信仰并未诞生。这个分裂的、碎片化的观念世界,正是关东大地震的表情来源。    1923年9月1日,正午时分,在东京赤坂离宫,年仅22岁的裕仁摄政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国使节。宾主言欢之际,一阵猛烈的、突如其来的颤抖从地底深
期刊
作者:秦晖来源: 《新京报》  国人传统上就并不是对“强者”多么崇拜的。我们讲的主要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主要就是指中原的农耕文明,以及代表这种文明、打着儒家旗号的中原王朝。大家知道,这个意义上的中国被人打败,其实在历史上经常发生,绝不是只有晚清才真正被打败。远的不说,距离晚清最近的就是晚明,它不就是被满清所灭的吗?其实崇祯死后的“南明”仍然曾经拥有大半个中国,它也不就是被满清彻底打败了吗?  南明
期刊
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是20世纪四川发生的最大的地质灾害。这场里氏7.5级的强烈地震及次生灾害,不仅夺去了近万人的生命,也让一座千年古城感受到被永久遗弃的孤独。    一切只在顷刻之间。  剧烈的震动将正在城隍庙庙角凉亭午睡的张怀安跌落在地。他惊恐地看见大地震颤,山崩地裂,随即是飞沙走石,地面下沉。  几个小时前,敲锣打鼓的叠溪百姓还聚在城东南的城隍庙给城隍老爷“穿衣”,打算在十天后农历七月十五
期刊
观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可以选择一种较为概括的方法,那就是把二十世纪以后出生的中国知识分子,以三个较为突出的历史事件来把他们分为三个群体: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延安知识分子群和一二九知识分子群。  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主要是抗战爆发以后,集中在昆明的北方三校的知识分子,主要是教授和学生两部分人。这些知识分子大体可以说主要是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果要以一个人的历史命运来说明的话,可以后来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