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论“持久战”——以胡适1937年9月的两篇演讲为中心

来源 :安徽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阅民国报刊时,发现胡适一则佚文《中国抗战的前途》,该文是1937年9月26日胡适在美国旧金山作的一篇演讲。9月29日,胡适又作了《中国能赢吗?》的英文演讲。胡适的这两篇演讲对"持久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的。胡适的"持久战"论是全面抗战以来对"持久战"比较早且比较客观的论述,分析有理有据,见解独到深刻,是对当时国内、国际"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有力批判,对争取爱国华侨、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具有重要作用,对胡适研究和中国抗战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1927年发生的南京事件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亦是北伐过程中国民革命军与西方列强在中国发生的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正面冲突。从《申报》报道情形观之,此次事件虽是国
史学作为一种使命,它会成为绝唱;史学作为一种志趣,它会成为雅曲;史学作为一种工具,它会成为俗调。不同的时代,史家对史学会有不同的认知和态度,这种不同的认知和态度决定了
跟踪审计是一种过程性审计,有过程性、时效性、预防作用等特点,是与结果审计相对应的。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方式,可以在各类型审计中有选择地运用。例如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就能
冷战之初,面对中国内战局势的变化和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可能导致的日本重新军国主义化威胁,菲律宾将确保国家安全的希望寄托于美国,积极寻求与之订立“太平洋公约”,但该构想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