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l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资源是新课改后提出的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促进教育发展一个重要的步骤。结合桂林卓然小学的整合课程,通过对课程资源内涵和类别的把握,明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分析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所在,据此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16-02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分类
  一般来说,课程资源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而课程资源的实质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学校、家庭、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资源。
  可以说课程资源是一个涵盖了知识,学生,教师,自然与社会的庞大因素,只有厘清了课程资源的分类,我们才能对课程资源有一个直观而深刻的把握。课程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资源的分布空间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根据资源的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物力特性和呈现方式可以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化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等等。总之,把众多的课程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原则和特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二、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我国课程研究专家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的阐述是“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种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能动性提高、课程教材丰富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首先,它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出发点,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感官刺激、信息刺激和思维刺激。这些刺激能使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另外,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去开发课程资源。另外,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发现校内外其他资源。
  最后,它能丰富课程的内容。除了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还能扩展狭窄的教育内容,填补教材的缺陷和空白,能直接影响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卓然小学整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一)卓然小学的整合课程
  1.体育与舞蹈的整合课
  授课时间: 14:40—15:20
  授课地点:桂林市卓然小学室内体育馆
  授课班级:二、三、四年级8个班
  授课主题:随着音乐进行体育和舞蹈的训练
  授课材料:便携式音响播放器,一些动物头饰
  授课过程:(1)教师安排好学生之间的位置和空隙。
  (2)一个教师在舞台上示范不同音乐的舞蹈姿势,其余教师在台下维持教学秩序。
  (3)将跳得好的学生请到舞台上与领舞的老师一起示范。
  (4)半个小时后征求学生对于歌曲的意见,结束最后十分钟的课。
  2.绘画与手工的整合课——种子画
  授课时间: 15:30—16:10
  授课地点:桂林市卓然小学151班教室
  授课班级:二年级上册
  授课主题:将各种粮食的种子粘贴到纸盘上的画上
  授课材料:白乳胶,双面胶,各种粮食的种子,纸托盘
  授课过程:(1)教师以PPT文字形式展示种子画的制作方法。
  (2)教师讲解种子画制作的材料、步骤和方法。
  (3)教师课堂巡视和指点学生。
  (4)教师课堂展示优秀作品。
  (二)卓然小学整合课程的特点
  1.从师资的条件出发整合课程资源
  在体育与舞蹈的整合课中,舞台上只有一个老师领舞,却有八个班的几百个学生,其余的几个老师在场只是维持秩序。所需的设备也只是一部便携式的音响播放器和一个室内体育馆的场地。卓然小学根据现有的师资情况出发整合课程,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克服了音乐、体育课师资不足的不利情况。
  2.从学校的特色出发整合课程资源
  卓然小学的特色主要是国学和英语,这种中西合璧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校的整合课程带来了很多靈感和素材。比如上述的体育与音乐舞蹈的整合中,所用音乐几乎都是外语歌曲。从音乐的选择上来说是符合学校特色的,同时这些音乐都有很强的律动感,容易让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以致下课了孩子们还想再舞一曲。
  3.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整合课程资源
  在制作种子画这门课上,所用到的材料都是学生日常见到的粮食作物,如红豆,绿豆,大米,黑米等,在练习制作种子画的过程中,孩子们除了学习绘画,还很轻易地掌握了不同作物的名称,同时也符合当周“丰收的季节”这一主题。在操作时,比如儿童贴、撕双面胶和把粮食粘到双面胶的操作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色彩搭配的能力,营造了一个儿童感兴趣又熟悉的课堂教学场景。
  4.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改的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以生为本。但是以生为本也并不排斥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成员,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卓然小学两节课中,体育与音乐的整合课强调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通过让部分学生头戴动物纸帽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动物保护的意识。而在绘画与手工课的整合课中,通过制作种子画呼吁学生“珍惜粮食”,使学生养成保护植物,珍惜粮食的意识。   四、卓然小学整合课程的问题
  卓然小学的整合课程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在课程的资源和利用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素材性课程资源建设能力不足
  素材型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成为素材来源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情感态度等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决定课程实施水平和范围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一些课程资源兼有条件性和素材性因素,如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和实验室等。当前中小学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条件性资源与素材性资源内部构成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大多数学校在条件性资源基本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没有相应地重视素材性课程资源,长此以往,必将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瓶颈。例如在种子画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升华“珍惜粮食”的主题,在体育与舞蹈的整合课中,学生只是戴着各种动物的头饰,教师没有唤起学生的保护动物的情感认同。
  (二)隐性课程资源被忽略
  显性课程资源指的是直接运用于教学活动,容易开发的资源。与此相對的是隐性课程资源,它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的资源,例如学校风气、师生关系和家庭氛围等。隐性的课程资源具有间接性、隐蔽性,虽然不是教学的直接内容,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例如,学校良好的风气为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目前基础教育中,较少注意到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倾向。在种子画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只是关注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并没有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甚至部分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还受到了教师的批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际教学中重视校内资源,忽视校外资源
  校内资源包括了校内设施、人文资源和教学密切相关的活动,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校外资源指的是学校之外的家庭与社区、社会中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自然资源等。基础教育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中,大多数以校内课程资源为主,忽视了校外的课程资源。其实,校外课程资源能够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若充分开发有利于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创新性的要求,为课程开发提供有力的保证。卓然小学的两节整合课都是在校内完成的,出于安全的角度可以理解,但是通过查看学校课表,几乎没有一节课是利用校外设施或在自然、社区中完成的,这对于学生理解学校外的世界是不利的,甚至可能造成学生与社会的脱节。
  (四)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被淡化
  活动资源指的是包括教师的言语活动、班集体活动、社会调查实践、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往等资源。信息化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有益于延伸和扩大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资源,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尤为重要。以往的基础教育中注重实物和文字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被淡化。卓然小学在美术和手工课的整合课程中,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指导,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作品,如果教师一开始便通过网络视频给学生直观感受整个操作流程,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最后不至于使学生在操作的节奏上出现参差不齐的结果。
  五、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课程资源基本分析框架
  1.明晰课程资源的基本类型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和教师把握好课程资源的基本类型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充分理解课程资源的概念,明晰了课程资源的类型后,才能更好地把握课程资源的内涵和意义。事实上,很多教师对于课程资源是什么,有什么都不清楚,甚至有教师认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只是课程专家的工作。而且新课改以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不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很不利的。
  2.确定课程资源的筛选原则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开发者必须筛选出适用于学生和教师的课程资源,这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课程资源,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别的学校能用的,也能直接给其他学校拿来使用。其次,要遵循适应性原则。选择的课程资源是否能适应不同的学生,教师群体也是一个重要原则。最后,要遵循发展性原则。课程资源是不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是否能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是否能张扬学校的特色都是需要思考的重要因素。
  3.规划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渠道
  由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相当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因此,必须规划好其开发和利用的渠道。如有些学校通过建立课程资源的整合模型,建立课程资源的数据库来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样能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契机。
  (二)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协调机制
  在校内外资源的协调中,应该坚持校内课程资源开发为主,校外课程资源为辅的策略。校外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对于充分实现课程目标具有重要价值,它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在实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学校出于安全,便捷等问题的考虑,常常会选择以开发校内课程资源,如开发校内设施,人文资源和教学相关的活动等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校内外课程资源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达到与其他学校或社区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效果。
  (三)充分开发各类课程资源
  首先,应该在基本保证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作为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是需要最先得到确认和保障的,但是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也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消耗。而素材性课程资源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决定意义,同时更丰富和更具创造性,要加强这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其次,要重视隐形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等。课程资源按其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可以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文字资源和实物资源主要通过物的形式呈现出来,容易被开发和利用,而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则一般是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容易被忽视,因此需要重视这部分资源。但是,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动态生成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吴刚平.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研究,2006(2).
  [3]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
  [4]闫建敏.中小学课程资源及其对策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报,2003.
  [5]石鸥.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J].教育研究,2005.
  作者简介:
  谭林春(1986-),男,湖南郴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课程论。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被认为是人们在未来工作生活学习中应当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高校是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医药专业特点和优势,中医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针对加强中医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析高等中医药院校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架,提高中医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以及进行专业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它是学校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文章阐述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方法 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后续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必要探讨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本文先阐述了我国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从充分融入多媒体课堂教学理念、明确多媒体教学的整体目标、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四个方面,深入全面的探讨了多媒体在我国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多媒体 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  【
期刊
【摘要】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高校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教育培训效果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方法。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浙江大学教育培训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39-02  一、研究背景  继续教育的发展,在经济、文化及社会领
期刊
【摘要】色彩景观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其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心理。然而,在实际的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色彩景观出现了趋同、无序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审美需要。本文从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作用入手,就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展开探讨,并深入总结了具体的融合与应用方式。  【关键词】园林设计 色彩景观 审美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台虎钳是钳工工种中一种必须的夹具,也是钳工教学中最常见的实训设备。目前台虎钳有多种,但不管是哪种虎钳结构,在使用锉刀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初学的学生很难将锉刀端平,通过锉刀成型后的平面,平面度难以达到要求,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时刻看着学生是否端平锉刀,这样,将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难以把握锉刀的要领,很难加工出合乎要求的平面。  【关键词】台虎钳 初学者 平面锉削 传感器  
期刊
【摘要】处理机调度是操作系统的重要内容。然而当调度算法及调度输入趋向复杂时,学生难以理解相关内容,容易发生错误。本文提出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引入时空图来反映CPU的使用,还需要引入模拟就绪队列来描述进程的排队情况,以完整地描述操作系统的调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该方法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调度算法的具体运行方式。  【关键词】处理机调度教学 模拟调度算法 模拟就绪队列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要】随着军改的不断深入,部队对于军医的需求越来越向着创新性、复合性发展。而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无论是临床医学还是其他医学专业,科研创新能力都将会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军校医学生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军人。所以对于军校大学医生而言,理应有更高的要求来更好地服务部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创新能力 军校医学生 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OBE组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目标导向,进行目标达成度评价,并坚持持续改进。根据专业认证工作的课程达成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  【关键词】专业认证 OBE 制图课程 持续性改进  【中圖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44-01  基于学习产出导向的教育模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微格教学的效果及价值,分析微格教学对学生标准化病人技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在校学习的100名2013-2014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纳入本次实验,将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依照教学方式的不同分成微格教学组(n=50)和传统教学组(n=50),在对100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实施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微格教学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加施微格教学。结果:微格教学组学生期末综合考试成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