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及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oq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近年来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作为区域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就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而人力资源市场作为人力资源发展的载体,人力资源市场的协调发展亦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本文在深刻了解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和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进行评价和研究,发现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市场 发展问题 优化策略 环渤海经济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4(a)-111-04
  環渤海经济圈位于我国北方,向南联系着我国另外两大经济地带——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带,及港澳台地区;向东沟通着亚洲两大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向北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向西联结着我国广大腹地,独特优越的区位优势,是环渤海经济圈最大的资本,为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区域合作、技术交流均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已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区域和投资热点地区[1]。
  关于人力资源市场的理论起源自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力市场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市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决定均衡工资[2]。之后随着人力资源理论与研究的兴起,关于劳动力迁移与劳动力市场的研究逐渐开始结合人力资源概念,形成了人力资源市场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及其积聚发展的理论逐渐兴起[3-5],但绝大多数研究都将“工资趋同”[6-7]作为研究基础,而很少有将视角放在人力资源市场自身的发展和属性上来的相关研究,但在实际区域人力资源配置和交流中,工资水平有时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和参考因素,因此对于人力资源市场的协调发展而言,应基于人力资源市场自身的发展,从多角度、多因素综合分析,本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分析和讨论。
  1 研究区发展概况
  环渤海经济圈由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环渤海沿线及广大腹地组成,位于我国北方,是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核心区域。
  环渤海经济圈在行政区划上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三省和北京市、天津市两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经济区域,区内包含三个传统工业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带、辽中南经济带和山东经济带;目前又兴建了多个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为主的新兴经济带,例如辽宁沿海经济带、山东蓝色经济带等,另外区内还包括天津滨海新区、大连金普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三个国家级新区和多个高新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起步早、速度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


  环渤海经济圈各主要经济指标均在全国范围内占有相当比重(表1),如经济总量一项整个环渤海经济圈合计达132201.9亿元,占当年全国经济总量的25.5%;工业产值合计63702.3亿元,达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7.3%;第三产业产值58569.1,占到当年全国第三产业产值(约为231406.5亿元)的25.3%。其他指标,整个环渤海经济圈平均城镇化率为66.5%,当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城镇人均消费水平17794.6元,亦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16674.0元。
  2 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发展评价
  2.1 指标体系构建
  将环渤海经济圈44个地级行政单位作为评价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样本区域,按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属性分为三个主要的评价体系:市场发展程度、市场饱和程度和市场工作坏境。市场发展程度在二级变量上选取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其属性均为正向指标;市场饱和程度在二级变量上选取农业用地比重、就业率、人口密度、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其中就业率、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这三项属性为正向指标,其余三项属性为逆向指标;市场工作环境在二级变量上选取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基本医保覆盖率、教育培训机构数、医疗机构床位情况,其属性均为正向指标。
  2.2 计算属性评价值
  选取信息熵权法来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并以此得出各指标评价值。
  各指标数据物理意义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量纲,需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以排除各指标的量纲及数量级对结果的影响[8]。本文选用极差标准化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不同属性的指标有不同的标准化公式[9],具体如下:






  2.3 处理结果与分析
  由上述计算得出结果,其中市场发展程度这一项评价值最高的有北京市(0.0122)和天津市(0.0111)两市,除此之外沈阳市(0.0090)、大连市(0.0090)和青岛市(0.0089)等区内主要的几个经济中心也相对较高,说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基础条件较好,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大。值得注意的是,评价值能达到0.0080以上的样本市场仅有9个城市,仅占总样本市场数的20%,相比之下评价值低于0.0070的样本市场却有16个,占了36%,市场发展程度的低评价值区域较多,可见各样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还较为明显。   市场饱和程度这一项评价值得分最高的是北京市(0.0098),除此之外承德市(0.0084)、鞍山市(0.0083)、营口市(0.0081)、石家庄市(0.0080)和大连市(0.0080)也较高,说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饱和程度最高,由于饱和程度高,对人力资源的吸收能力受限,但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得分不高,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部分市场饱和程度过高的问题仍是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市场工作环境这一项评价值得分北京市(0.0100)、天津市(0.0093)、大连市(0.0091)、青岛市(0.0087)等13个市得分均超过0.0080,说明这些地区工作环境较为理想,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较大,这一项评价值得分差距亦不大,评价值低于0.0070的只有朝阳市(0.0069)、廊坊市(0.0069)、张家口市(0.0068)和衡水市(0.0063)四地,且环渤海经济圈整体的评价值得分偏低,未来需要重视工作与劳动环境的改善。
  3 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发展问题
  从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评价结果来看,各级市场的发展、劳动环境改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3.1 发展程度不均衡,各级市场发展程度差异较大
  在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协调发展的评价和分析中,市场发展程度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区域内人力资源市场规模、环境、待遇和保障差异,致使区域内各级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差距过大,制约了区域内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区域人力资源市场的协调发展。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环渤海经济圈各级人力資源市场发展程度仍存在较大差异,这严重制约了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的协调发展。需引起足够重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尽力消除各级市场发展程度差异,促进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的协调发展,而解决发展程度差异问题的同时也是分析和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
  3.2 发展潜力未释放,部分市场饱和程度较高
  市场饱和程度是分析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和就业饱和程度的指标体系,也是评价一个市场是否具有足够发展潜力来吸引人力资源迁入的重要制约因素。
  目前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整体的饱和程度并不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仍不可忽视部分市场的饱和程度仍较高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与优化。从评价值得分来看,市场饱和程度评价值得分最高的是北京市,之后依次为承德市、鞍山市、营口市、石家庄市和大连市,这说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饱和程度最高,由于饱和程度高,对人力资源的吸收能力受限,导致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缓慢,同时严重影响了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整体的协调发展。可见如何释放市场发展潜力,解决部分市场饱和程度较高的问题仍是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3 劳动环境不理想,各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市场工作环境是分析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与劳动环境的指标评价体系,用来评价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的生活、酬劳、保障、医疗及教育条件,这是人力资源最基本、最现实、最核心的需求,也是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目前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整体的工作与劳动环境并不理想,整体评价值得分偏低,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与劳动环境发展水平较低,多数市场仍需重视工作与劳动环境的改善和提高。部分市场的劳动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甚至有逐渐成为制约其人力资源市场发展首要因素的趋势,如评价值低于0.0070的朝阳市、廊坊市、张家口市和衡水市四地,需重点关注劳动与工作环境的改善。
  4 发展对策与优化策略
  4.1 加快一体化进程,缩小各级市场发展差异
  基于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的协调发展,前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的逐步消除。消除发展差异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统筹规划,协调共进,以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和区域内各级市场共同努力来实现,具体对策如下。
  (1)成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协调组织[10],统筹区域各级市场发展,打破行政边界,合理布局,共同发展。
  (2)合理规划,科学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来引导和协调各级市场的科学发展和合理布局。
  (3)下放行政权利,给予地方市场更多的人力资源发展自主权,自主选择发展方向,自己解决发展问题,取长补短,在充分发挥各级市场发展优势的前提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各个环节。
  总体来看,对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尤其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市场而言,更需要利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不断提升自身发展水平,使人力资源能在各级市场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的协调发展。
  4.2 扩宽发展渠道,释放各级市场发展潜力
  市场饱和程度是评价各级市场劳动容量和发展潜力的量化指标,其不仅制约了市场的发展程度,影响区域发展速度,更是直接限制了区内各级市场的人力资源交流和对外来人力资源的吸引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是要释放发展潜力,具体对策如下。
  (1)扩宽发展渠道,区域内各级经济中心积极扩宽自身发展渠道,坚持人力资源流动与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
  (2)积极发展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人力资源市场的流动和迁移指引新的方向,保持人力资源市场协调发展的持续动力。
  (3)积极改造传统产业,通过产业升级来带动人力资源的转移和流动,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突破发展瓶颈,创造新的就业和创业方向。
  总的来说,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整体饱和程度不高,但部分高等级市场的发展潜力不足,仍需采取相应措施激发自身发展潜力。
  4.3 推进设施建设,改善各级市场劳动环境   现在的人力资源早已不再仅仅追求劳动酬劳的多少,而是开始重视其他方面劳动环境的改善,如医疗、教育、社保等诸多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对策如下。
  (1)大力改善区域工作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与人力资源发展相匹配的硬件体系,为人力资源的发展打好物质基础。
  (2)集中解决外来劳动力普遍关注的住房、生活和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提高工作待遇和福利保障,坚决杜绝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
  (3)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外来劳动力权益不受侵害,为外来劳动力创造法律环境。
  (4)努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再教育提供平台,以帮助人力资源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5)大力改善医疗条件,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保障各级人力资源能够病有所医,医有所保,解除人力资源发展的后顾之忧。
  总的来说,各级市场解决劳动环境不理想的问题,核心理念就是要做到生活上有保证、政策上有保障、法律上有保护,使各级市场都能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良好的生活、酬劳、保障、医疗及教育条件,解決人力资源发展的后顾之忧,使其为区域人力资源市场协调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5 结论与展望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北方传统的经济发展核心区域和人口密集区,人口集中,经济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来看,均是我国发展最好的核心区域之一,但在环渤海经济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劳动环境改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内部发展差异明显、区域发展潜力未能得到有效释放、劳动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仍旧突出。
  具体来说,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带—京津唐经济带、辽中南经济带和山东半岛经济带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劳动环境还是综合发展评价来看,都是环渤海经济圈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市场,也是高评价值市场的集中地带,但周围均为低等级市场所围绕,发展并不均衡;市场饱和程度的问题多集中在部分市场饱和程度过高,发展潜力不足的问题,发展潜力不足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阻碍了人力资源流动和优化配置,进而制约了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和优化的重要因素;市场工作环境的问题则更为严峻,大多数市场劳动与工作环境不理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需引起足够重视。
  虽然目前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各级市场发展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市场饱和程度高发展潜力不足、市场劳动与工作环境不理想、各级市场空间联系不密切等,这些问题也是阻碍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但仍不可否认环渤海经济区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具有十分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盖美,张丽平,田成诗.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3(04).
  [2] 李芝倩.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J].南开经济研究,2007(01).
  [3] 李雄.我国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障碍与出路[J].经济经纬, 2008(02).
  [4] 孙文远,裴育.长三角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基于工资视角的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0(02).
  [5] 李雄.我国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障碍与出路[J].经济经纬, 2008(02).
  [6] 贾燕军,李晓春.大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7] 张洪,顾朝林,张燕.基于IEW&TOPSIS法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经济地理,2009(12).
  [8] 张俊良,郭显超.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证模型研究[J].人口研究,2013(5).
  [9] 徐现祥,李郇.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J].经济研究, 2005(12).
其他文献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
2008年11月4~5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云南金沙江金安桥水电站防震抗震研究设计专题报告审查会议。会议听取了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关于专题报告主要研究设计成
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3为主要开发工具,采用ASP.NET语言开发的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城市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模式,由信息管理子系统、需水预测
湖北联通一直秉承“践行使命,创优服务,致力和谐”的服务理念,在3G全业务时代,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一切服务以“用户感知”为标准,力争赢得3G差异化竞争优势。
2012年12月20日,中冈领先的名牌折扣网——唯品会宣布,已在其位于昆山、北京、成都、广州四地的仓库中全面部署了摩托罗拉系统仓储管理解决方案。
本文分析了珠三角地区保税物流体系的发展,总结出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生产零库存及时配送运作策略,集中采购、快速进口、分散配送策略,跨境通关、快速配送运作策略及保税仓库
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对于地方政府准确判断自身创新能力以及制定相关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有鉴于此,笔者运用河南省18个地市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支
摘 要:很多文献从管理领域的不同视角论证了大数据资源的巨大潜在价值,但在大数据环境下,较少有研究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动态均衡过程。快递业研究重点集中在竞争力战略、发展趋势及产业链方面。分层次分体系构建一个良好的快递业创新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 资源观 快递业 生态系统 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发挥巨大效益的必要条件是单元化物流的发展。物联网和单元化物流的结合点是采用RFID技术装备的智能化集装单元器具。关注物联网就必须重视单元化物流的发展
卫生部日前发布了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将自6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版GSP增加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仓储温湿度自动检测、药品冷链管理等新的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