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内容的其中之一。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做好项目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是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着眼点和重点。
【关键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所有建设项目都包含风险,风险可以被管理、降低、分担、转移或接受,但是不能被忽视。经验表明,忽视风险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人们一直致力于更全面和深人地认识风险,以便更好地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事故的发生必然导致以下重大损失:人员、财产的损失;建筑生产中断,生产效率降低,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事故的发生亦会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坏企业的声誉,影响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好项目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是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着眼点和重点,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和运用项目施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以增强其实效性。
1.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
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特点及当前市场竞争的环境,使得建筑施工项目安全工作的开展比较困难,也造成了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的严峻形势。2010年,广西由于高处坠落、起重机械伤害、触电、坍塌四大伤害造成的死亡合计占总数的81%。按道理,只要引起重视、举一反三是可以避免以上四大伤害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的,但实际上每年由于这四大伤害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仍然占了绝大多数,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入的思考。
通过无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是与施工单位在制度上和管理上的缺陷分不开的。该制定的制度没有制定是制度的风险因素,已经制定的制度没有认真地执行则是管理的风险因素。
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l一2001)将风险(Risk)定义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而一般定义风险为:风险就是与出现损失有关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或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风险要具备的条件:一是风险因素的存在性;二是风险因素发生的不确定性;三是风险产生损失后果。我们知道建筑施工是多工种、多环节的联合作业,且具有独特的特点:一是流动性大,一项工程在一个工地施工完成后,往往立即迁至另一个工地;二是临时性强,工地的建筑物、设备和设施、机具、材料、人员等都有很强的临时性;三是变动性大,不同工程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设计特点、平面布置都不一样;每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开工至竣工,施工阶段的作业内容、作业条件、作业人员变动很大;四是交叉作业多,一项工程往往由多家施工单位、多专业、多工种交叉施工;五是人员组成复杂,既有企业自身的,又有分包单位,人员又有户籍、岗位、工种与文化程度的不同。这些特点致使建筑施工中潜在着比一般行为更大的危险性和不安全因素以及不安全因素的多样性。更大的危险性和不安全因素使得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变大,而多样的不安全因素使得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多样化。
因此,在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不能拘泥于以往的经验和惯例,也不能从单一方向针对风险进行管理。比如在防范高处坠落事故中对于临边和洞口的管理,不能仅仅考虑对临边和洞口搭设防护设施就一劳永逸,因为根据施工的特点,今日防护的临边和洞口,明日就可能会是工作面,而新的洞口和临边又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制度和人员教育等方面有相应的措施来保证,从而降低高处坠落事故风险。
2.做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三大保障
通过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就要达到以下三个安全生产保障:一是实体安全设施保障,包括各种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二是制度性保障,包括建立健全、落实企业项目的各项规章制度;三是人员素质的保障,即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以及人员素质的最终提高。而制度性保障是我们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式下做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对于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准人门槛和加强罚则来进行解决。但对于农民工则没有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措施。一是因为底子薄弱,农民工本身文化素质不高,根本无从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认识危险因素和采取措施做到;二是人员众多,在当前全社会建设热潮的情况下没有可能采取严格的准入及淘汰,从而提升整个行业整体从业人员素质;三是人员培训及投入的成本巨大,将一个农民培训成工匠,这和将一个孩童培训成大学生没有区别,不可能将培训的重担压到施工企业的身上,这是社会的问题。
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制度性保障程度的提高,一是因为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二是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安全生产的利益相关者,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既是他们的责任,也能获得利益;三是建立健全、执行各项制度,使项目运转正常,也是现代项目管理的要求;四是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项目的管理者,农民工的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工作之一,相对于农民工而言,管理者的素质要高很多,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能系统地辨识出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他们执行好各项制度能有效的降低安全生产的风险,保证项目的施工安全。
不可回避的是,在如今的建筑施工项目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制度落实起来也很松散的情况很普遍;安全责任意识确实存在从上到下逐级减弱的趋势,安全责任制各级都有,但到工地班组、操作工人就相当模糊,安全生產关键在一线,一线模糊了,责任制就流于形式;不少施工企业的责任制不能按项目特点制定,不考虑时间、项目、人员变动等因素,在其他项目制定的责任制,本项目也在用,去年制定的责任制,今年仍一样用;在落实责任制方面,往往流于形势,走过场,对违反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按责任制该处罚的,失之于软;安全“三级教育”绝大多数未落实,民工未经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就上岗,农民工现在已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一个农民从农村放下锄头当建筑工,是很难马上适应的,从近几年发生的安全死亡事故来看,死亡的人员都是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普遍素质偏低,企业对这些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又未很好地进行培训教育,“三级”教育也没有很好落到实处,一些企业甚至对某些特殊工种的培训也舍不得投入,只重使用,不重培养,导致许多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知识难以更新,缺乏施工安全知识。
当前,应先完善制度,同时尽可能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安全意识,至少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进入一个工地后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笔者认为,在安全生产投入得到不断增加的同时,全社会及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将逐步提高,而加强制度性保障将是我们近期实现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紧迫工作,也是工作更上一层楼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所有建设项目都包含风险,风险可以被管理、降低、分担、转移或接受,但是不能被忽视。经验表明,忽视风险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人们一直致力于更全面和深人地认识风险,以便更好地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事故的发生必然导致以下重大损失:人员、财产的损失;建筑生产中断,生产效率降低,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事故的发生亦会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坏企业的声誉,影响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好项目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是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着眼点和重点,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和运用项目施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以增强其实效性。
1.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
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特点及当前市场竞争的环境,使得建筑施工项目安全工作的开展比较困难,也造成了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的严峻形势。2010年,广西由于高处坠落、起重机械伤害、触电、坍塌四大伤害造成的死亡合计占总数的81%。按道理,只要引起重视、举一反三是可以避免以上四大伤害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的,但实际上每年由于这四大伤害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仍然占了绝大多数,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入的思考。
通过无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是与施工单位在制度上和管理上的缺陷分不开的。该制定的制度没有制定是制度的风险因素,已经制定的制度没有认真地执行则是管理的风险因素。
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l一2001)将风险(Risk)定义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而一般定义风险为:风险就是与出现损失有关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或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风险要具备的条件:一是风险因素的存在性;二是风险因素发生的不确定性;三是风险产生损失后果。我们知道建筑施工是多工种、多环节的联合作业,且具有独特的特点:一是流动性大,一项工程在一个工地施工完成后,往往立即迁至另一个工地;二是临时性强,工地的建筑物、设备和设施、机具、材料、人员等都有很强的临时性;三是变动性大,不同工程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设计特点、平面布置都不一样;每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开工至竣工,施工阶段的作业内容、作业条件、作业人员变动很大;四是交叉作业多,一项工程往往由多家施工单位、多专业、多工种交叉施工;五是人员组成复杂,既有企业自身的,又有分包单位,人员又有户籍、岗位、工种与文化程度的不同。这些特点致使建筑施工中潜在着比一般行为更大的危险性和不安全因素以及不安全因素的多样性。更大的危险性和不安全因素使得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变大,而多样的不安全因素使得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多样化。
因此,在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不能拘泥于以往的经验和惯例,也不能从单一方向针对风险进行管理。比如在防范高处坠落事故中对于临边和洞口的管理,不能仅仅考虑对临边和洞口搭设防护设施就一劳永逸,因为根据施工的特点,今日防护的临边和洞口,明日就可能会是工作面,而新的洞口和临边又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制度和人员教育等方面有相应的措施来保证,从而降低高处坠落事故风险。
2.做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三大保障
通过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就要达到以下三个安全生产保障:一是实体安全设施保障,包括各种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二是制度性保障,包括建立健全、落实企业项目的各项规章制度;三是人员素质的保障,即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以及人员素质的最终提高。而制度性保障是我们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式下做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对于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准人门槛和加强罚则来进行解决。但对于农民工则没有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措施。一是因为底子薄弱,农民工本身文化素质不高,根本无从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认识危险因素和采取措施做到;二是人员众多,在当前全社会建设热潮的情况下没有可能采取严格的准入及淘汰,从而提升整个行业整体从业人员素质;三是人员培训及投入的成本巨大,将一个农民培训成工匠,这和将一个孩童培训成大学生没有区别,不可能将培训的重担压到施工企业的身上,这是社会的问题。
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制度性保障程度的提高,一是因为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二是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安全生产的利益相关者,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既是他们的责任,也能获得利益;三是建立健全、执行各项制度,使项目运转正常,也是现代项目管理的要求;四是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项目的管理者,农民工的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工作之一,相对于农民工而言,管理者的素质要高很多,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能系统地辨识出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他们执行好各项制度能有效的降低安全生产的风险,保证项目的施工安全。
不可回避的是,在如今的建筑施工项目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制度落实起来也很松散的情况很普遍;安全责任意识确实存在从上到下逐级减弱的趋势,安全责任制各级都有,但到工地班组、操作工人就相当模糊,安全生產关键在一线,一线模糊了,责任制就流于形式;不少施工企业的责任制不能按项目特点制定,不考虑时间、项目、人员变动等因素,在其他项目制定的责任制,本项目也在用,去年制定的责任制,今年仍一样用;在落实责任制方面,往往流于形势,走过场,对违反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按责任制该处罚的,失之于软;安全“三级教育”绝大多数未落实,民工未经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就上岗,农民工现在已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一个农民从农村放下锄头当建筑工,是很难马上适应的,从近几年发生的安全死亡事故来看,死亡的人员都是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普遍素质偏低,企业对这些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又未很好地进行培训教育,“三级”教育也没有很好落到实处,一些企业甚至对某些特殊工种的培训也舍不得投入,只重使用,不重培养,导致许多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知识难以更新,缺乏施工安全知识。
当前,应先完善制度,同时尽可能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安全意识,至少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进入一个工地后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笔者认为,在安全生产投入得到不断增加的同时,全社会及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将逐步提高,而加强制度性保障将是我们近期实现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紧迫工作,也是工作更上一层楼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