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将帅之才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u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人熟悉词人辛弃疾,而不太了解战略家、军事家辛弃疾。

“缚取于五万众中”


  1140年5月28日,辛弃疾出生在“南共北,正分裂”的山东济南,属金人占领区。为了实现打败金兵、收复失地的战略目标,他青年时代两次随计吏到金朝腹地侦察地理形势,了解虚实,掌握情报,等待机会。
  机会终于等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冬,金主完颜亮率兵百万,南下侵宋,导致北方兵力空虚。义勇之士纷纷起兵反抗。辛弃疾也率众两千,投奔齐州耿京部下,担任掌书记,与之共“图恢复”大业。不到半年,义军就快速扩充到25万人。
  风云变幻无常。完颜亮兵败后被部下杀死,金兵主力撤回北方。新登基的金世宗对义军下达大赦令,明令“在山为寇,下山为民”,导致北方义军纷纷溃散。耿京所部,独木难支。年仅22岁的辛弃疾至建康向宋高宗赵构面陈归朝之愿,受到高宗的嘉奖,耿京和部下全都封官。辛弃疾一行兴冲冲地赶回山东,行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时,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25万军队已土崩瓦解。
  仓促的变故,让辛弃疾焦急如焚。他在《美芹十论》中回忆:
  不幸变生肘腋,事乃大谬。负抱愚忠,填郁肠肺。
  真正的英雄,不仅能循常,更善于虑变。辛弃疾做出惊天的决断:亲率身边仅有的50人马,奔驰到坐拥5万之众的山东金兵军营中,活捉叛徒张安国,“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昼夜不停,千里奔驰,将张安国送到临安正法。
  作为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军事家,辛弃疾绝不会与敌人硬拼,大张旗鼓地强攻进入金人营地。他在《美芹十论·察情》中说:
  古人善用兵者,非能务为必胜,而能谋为不可胜,盖不可胜者乃所以徐图必胜之功也。
  他又说:“知敌之情而为之处者,绰绰乎其有余矣。”“事有操纵在我,而谋之已审,则一举而可以遂成”“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是谓至计”。
  可以推想,辛弃疾到山东后,必定是先侦察敌情,了解金兵防守的薄弱环节和松懈时机。熟悉地形地貌,掌握金兵的活动规律后,制定出万无一失的突击方案,然后一举而成。

超强的战略眼光和预判形势的能力


  辛弃疾回到南宋后,仕途总体上还算顺利,38岁就做到地方帅臣,任荆湖北路安抚使。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近20年后,善于洞察社会发展方向的辛弃疾,已经预感到仕途上的政治危机。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正当42岁的盛年,在南昌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他就为自己做好了罢职闲居的人生规划,在上饶城北带湖边上买了一块平坦的土地,构建屋舍园林。设计好后,命名为“稼轩”,画上图纸,请著名作家洪迈写《稼轩记》。
  果不其然。朝廷毫不留情地罢免了他的官职,规划的稼轩变成了实际居住的田园,而且一住就是后半生。
  辛弃疾具有超强的战略眼光和预判形势的能力。年仅33岁的他,就预言金朝60年后必亡,而且预言金朝灭亡后,南宋的威胁忧患更大。周密《浩然斋意抄》记载:
  乾道壬辰,辛幼安告君相曰:“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而中国之忧方大!”绍定足验矣。惜乎斯人之不用于乱世也。
  孝宗乾道八年壬辰,是公元1172年。60年后的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1232年),金朝的都城汴京被元兵攻陷。辛弃疾的预言,完全应验。
  辛弃疾36岁时曾给南宋孝宗皇帝献御敌十策,题为《美芹十论》。辛弃疾透彻地指出,金朝社会有两大死结,一是民怨深重而无法化解,二是皇位继承的嫡庶不定也埋下永久的祸根。这两重矛盾不断激化,遇到外部力量的攻击,金朝非亡不可。所以,他断定金朝60年后必亡。
  1204年,辛弃疾入朝面见宁宗皇帝时又提醒,金朝不久必乱必亡,本朝应提前做好准备,应对金朝灭亡后更大的军事危机。可是当时的君臣,都浑浑噩噩,没有人理睬辛弃疾的担忧和建议。
  辛弃疾回到南宋不久就发现,士大夫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国土分裂的“靖康耻”,被渐渐淡忘。“恢复”之事,早已不是上层社会关心的话题,士大夫之间,甚至“讳言恢复”。

为朝廷规划“恢复”大计


  正是在这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代,辛弃疾不斷地为国家为朝廷规划“恢复”大计,提出攻守之策。
  辛弃疾多次向朝廷提出防守淮河、荆襄的具体方案,并在《美芹十论·详战》和《九议》中详细陈述了攻取山东、进而收复中原的战略战术。具体进攻方略是,主力部队由沭阳(今属江苏)出兵,攻取山东。进攻开始前,虚张声势,采取声东击西的战略。
  辛弃疾又提出,海道与川蜀、襄阳、淮西三路之兵为正,而夺取山东之兵为奇。奇兵需精强,正兵可稍弱。以弱者为牵制之师,而强者为必取之兵。避实就虚,战而必胜。
  可惜的是,辛弃疾提出的多项“恢复”大计,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应,更未实施。他清醒地意识到:
  独患天下有恢复之理,而难为恢复之言。盖一人醒而九人醉,则醉者为醒而醒者为醉矣;十人愚而一人智,则智者为愚而愚者为智矣。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其他文献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41岁时考中甲午恩科状元,但他“能在新与旧、中与西、保守与前进的撞击中摆脱出来,创造性地走自己的道路”,并把自己毕生的“皮骨心血”奉献给了社会和百姓,可谓“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实业救国”有四个动机  在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189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面对甲午战争后的国内危局,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康有为选择了改良,张謇选择了实业
期刊
“第一贪官”府邸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史书上对恭王府如斯描述,可见恭王府风水之好。中国人历来重视风水,但这块遥接西山,被水系环绕,又离皇家不远的宝地,一直无人敢问津,只是供内务府和旗人居住。直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这里才迎来了一位年仅26岁的主人——和珅。  19岁那年,和珅从官学毕业,3年后被授三等侍卫。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侍卫虽为武职,但有机会接近皇帝。  和珅
期刊
男性“化妆”,绝不是发生在当代“小鮮肉”身上的事。早在西汉惠帝时期,因为汉惠帝的宠臣闳孺喜欢涂脂抹粉,结果惠帝身边的郎侍中都兴起了涂脂抹粉的风气。  汉初的郎侍中就是皇帝身边的郎官,这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汉初规定只有担任两千石以上高官超过三年,才有资格让自己儿子到皇帝身边做郎官;又或者家产在十万钱的非商人家庭出身的人也有资格参选。  换句话说,汉初皇帝身边的郎官要么是高官子弟,要么是富家公子。
期刊
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然而,也正是由于颜真卿在书法界的扛把子地位,导致他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就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书法家。  事实上,颜真卿还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在安史之乱中统帅20万大军与叛军作殊死决斗,为大唐江山社稷做出贡献。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不一样的颜真卿。大唐顶梁柱  颜真卿的仕途有些曲折。  26岁时,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就中了进士,
期刊
东汉的经学大咖郑玄没多少钱,却又满肚子墨水,就连位高权重的大将军何进也巴巴地请他做官。面对这番“锦鲤运势”,郑玄并未受宠若惊,穿着逢掖去见何进,越发显出“须眉清俊,姿容伟岸”的颜值优势,让何进秒变星星眼——谁说绣花枕头只能包糠!  何进以隆重的礼节招待他,还亲自给他送上茶几和拐杖,这可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殊荣。都说“吃人家的嘴短”,郑玄却不改毒舌本色,对何进的各种过失进行无差别吐槽。但不幸的是,何进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袖珍之国”瑞士做了几个月的访问学者,其间去国际名城日内瓦逛了逛。在日内瓦湖滨欣赏完喷水柱的风采以后,便去附近的旅游商店看看。其中一只约七英寸长的卧伏的雄狮,面向左侧,表情充满一种剧烈的痛楚和无可奈何的悲郁。再一看,哟,它的腰间正插着一枚剑戟的残余,说明它中戟时进行挣扎,以致把那致命的武器都折断了!多么惊心动魄!它立即吸引住了我的目光。让售货员拿来看了看,沉甸甸的,知道是
期刊
“寡好”者,没有特别的嗜好也。说“寡好”,我首推北宋吕蒙正。  他身居宋太宗一朝的宰相位,自然追捧者众多。一官吏想经由吕蒙正之弟,送上自家祖传“古鉴(镜)”。据说此镜能一直照出去二百里,是件稀罕物。吕蒙正听弟弟提及此事,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这面宝镜究竟能照出多少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吕氏“寡好”的态度。对此欧阳修赞曰:“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吕氏的“寡好”,透露
期刊
自《2015年美国军力指数》发布以来,美国传统基金会所属的“戴维斯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研究所”,每年都会发布美国军力指数报告,其中《2017报告》的下载量超过48万人次,足见其影响力非同一般。2020年11月17日,最新發布的《2021年美国军力指数》报告(以下称《2021报告》),分析了美军全球作战环境、美国面临的威胁,以及美国当前的军力水平。报告认为,当前作战环境总体上对美国是有利的,俄罗斯、伊
期刊
田径场的塑胶跑道上,晚间散步的人络绎不绝。舆论已经深入人心:走路有助于祛除百病,更使气血旺盛。篮球场上的奔跑与冲撞必须有一副强壮的躯体,柔若无骨的瑜伽则要求富有柔韧性的四肢。走路是普及版的锻炼,不存在任何技术难度。为什么在田径场上跑步要逆时针跑?通常的解释是,心脏居于左边,身体的重心偏左;同时,人们的左腿更为有力,跑步向左拐不易摔倒。然而,对晚间散步是不是可以有另外的观点?我固执地认为,逆时针行走
期刊
稽山章禅师在投子禅师座下参禅,并领了柴头的职事。有一天,章禅师在庭院里碰到投子禅师,投子禅师以一杯茶慰劳他的辛劳,在倒茶时,问道:“这杯茶如何?”  章禅师答道:“这杯茶,可以说森罗万象都在这里!”  投子禅师反问道:“你说,森罗万象都在这杯茶,那你要如何喝这杯茶呢?”  章禅师自以为对禅有独到的见解,把茶泼掉,并且大声地逼问道:“森罗万象在什么地方?”  投子禅师这时淡定地回答:“可惜了,这一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