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腺癌病例2例及文献复习

来源 :赣南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颈癌大多为鳞状细胞癌,20%~25%为宫颈腺癌[1]。近年来宫颈腺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并呈年轻化表现。宫颈腺癌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细胞学检查假阴性率高、阳性率低、病理取材差异等,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导致临床检查难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现报告我院2例疑难宫颈腺癌病例,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宫颈腺癌的流行病学、阴道镜下检查特点及治疗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具体应用到普外科护理日常管理中的效果情况.方法:从本院普外科选取200例患者,均分到两组内.针对参照组,采取普通护理管理;针对实验组,采取风险护理管理.结
创伤性膈疝指外力作用下膈肌破裂导致腹腔脏器进入胸腔,临床表现为呼吸、循环及消化系统功能异常.胸、腹部挫伤中创伤性膈疝发生率为0.8%~8.0%,死亡率可达33.3%[1].创伤性膈疝往
期刊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在试用期间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60名试用期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试用期护理本科生SCL的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用期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偏差,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这与工作环境、工作强度、沟通能力等有关,应加强对试用期护理学本科生心理健康指导。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为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同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20例无手术史的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及广泛应用,临床外科医师们逐渐认识到微创手术的麻醉对麻醉医师有更高的要求。气管插管全麻是腹腔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插管过程中容易导致患者循环系统剧烈波动、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咽部不适等不良反应[1]。目前以喉罩通气全麻替代气管插管,因具有操作简单、通气效率好、对循环系统刺激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麻醉医师的青睐。本文借助临床病例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浅谈腹腔镜手术中喉罩全麻相关并发症,为腹腔镜手术中安全使用喉罩提供依据。患者女,58岁,体重62 kg,美国麻醉医师协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T4期结肠癌的手术短期结果与长期肿瘤学结局,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共4705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2540例,开腹组21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更少(WMD=-62.15,95%CI=-76.64~-47.66,P<
目的:比较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比较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中英文文献,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发表的相关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随机对照试验、6篇非随机对照试验,共1017例患者,腹腔镜组496例,开腹组521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两组手术时间(WMD=9.53,95%CI=-12.21~31.27,P=0.39)、术中淋巴结切除数量(WMD=-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为1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7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CBDE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优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接受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切开皮肤前10 min静脉滴注20 mg·kg-1氨甲环酸,并在关闭切口前将1 g氨甲环酸局部注射入筋膜下和肌肉内,对照组未应用氨甲环酸。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输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和输血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规范医疗废物跟踪系统运营下收集人员的工作行为,防止医疗废物泄漏、职业伤害等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感染管理部协同后勤部管理人员跟随医疗废物收集人员的整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