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许燕,女,1982年生,山东烟台人,主要从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斌,女,1980年生,辽宁盘锦人,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维佳,女,1985年生,辽宁鞍山人,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钟鸣,男,1985年生,辽宁大连人,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丁颢(通讯作者),女,1978年生,吉林洮南人,主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担任着培养优秀党的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增强青年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的个体实践,提升他们的能力素质将会对伟大“中国梦”以及“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作用。形式多样的教育途径中,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是很好的抓手和平台。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社会,可以理解“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习优秀社会人物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实践 学生党员 中国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属性。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指出: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的成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先进性。先进性是理论学习前提下的行为和精神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不断奋斗。高校作为培养党的接班人的主要阵地,也担负着党员再培养、再教育,培育出能够永远紧跟时代步伐,造福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优秀党内成员的重要使命。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员“中国梦”教育的必要性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对党不断提出新要求,在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党的先进性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也不断拥有新的主题。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闡述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最大限度为实现中国崛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将党和人民紧紧凝聚在了一起,也赋予了每一位党员更强大的自信和力量、更坚定的责任和担当。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优秀代表,肩负着 “五位一体”社会建设的重任。青年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的能力素质和个体实践将会对伟大“中国梦”以及“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紧跟时代发展,契合党员先进性的时代内涵,适时、深入开展高校学生党员“中国梦”主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校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途径
依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近段时间以来,全国高校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员培养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活动形式丰富,有结合十八大开展的党员民主生活会、党校培训、理论讲座以及宣讲等理论学习活动,让大学生了解“中国梦”、认识“中国梦”;有征文比赛、青春励志书籍推荐、电影展播等拓展活动,引导大学生去思考“中国梦”以及自己与“中国梦”的关系;也有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共植理想树、评选优秀学生典型等活动,这些则主要起到在大学生中发挥“中国梦”的积极导向作用;还有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学雷锋社会实践等活动。笔者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在深化“中国梦”教育效果方面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中国梦”教育实效
1.“观”资源,强化学生党员“我的中国梦”认知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实现“中国梦”的责任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作为优秀青年中的积极分子,更应该扛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通过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党员走出校园,到基层中去了解,到社会中去调查、参观、访问,去认识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和部分地区的落后现状,去了解改革开放事业的艰难复杂,从而明白“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意识到自己在实现“中国梦”中的责任,树立明确、清晰的“我的中国梦”,为“中国梦”奠定一块块坚实的基石。
2.“学”资源,增强学生党员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有梦想而不敢于实践,就是空梦想。要增强学生党员“中国梦”教育实效,还需让他们拥有梦想必能实现的信念。要达到这一教育效果,大学生村官、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劳动楷模、感动中国人物等都是拿来可用的理想教育资源。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带领学生党员去接触生活中的平凡英雄,去了解他们实现梦想的故事,去解读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必将激励学生党员去大胆实现个人梦想,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并坚信只要齐心协力,不断进取,“中国梦”必将实现。
3.在资源中“实践”,锻炼学生党员全面发展和履行责任的能力
“中国梦”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碌碌无为实现不了中国梦,平庸作为也实现不了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需要积极贡献,更需要过硬的能力。大学生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成为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将是对他们的必然要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不断付出努力。而大学生们现在更需要努力全面提升个人能力。社会实践可以为他们提供真实的操练舞台。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依据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设计活动主题,通过沟通联系、策划宣传来进行前期筹备和团队组建,制定详细的实践流程和任务分配,最终通过全体成员努力,将任务执行下去,将计划实现。当然,实践活动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和突发事件,成员们需要集思广益、开诚布公、以大局为重,拿出解决方案。一次完整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组织、领导、执行、合作、沟通等各方面能力。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的支医、支农、支教等活动,还将大大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学习能力。具备这些能力,也是实现“中国梦”这一时代责任对学生党员们的必然要求。
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才能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国梦”提出的时代意义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增强他们实现梦想的信心和能力,激励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强大的正能量和突出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爱玲.论实现“中国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16-17.
[2]冯德勇.论大学生理想教育中的中国梦[J].青年与社会,2013:9,146.
[3]唐昌维,王馨婧.中国梦--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新思路[J].理论观察,2013:5,116-117.
[4]刘泽群.浅析高校学生党员如何实现中国梦[J].青年与社会,2013:9,172.
李斌,女,1980年生,辽宁盘锦人,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维佳,女,1985年生,辽宁鞍山人,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钟鸣,男,1985年生,辽宁大连人,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丁颢(通讯作者),女,1978年生,吉林洮南人,主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担任着培养优秀党的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增强青年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的个体实践,提升他们的能力素质将会对伟大“中国梦”以及“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作用。形式多样的教育途径中,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是很好的抓手和平台。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社会,可以理解“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习优秀社会人物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实践 学生党员 中国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属性。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指出: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的成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先进性。先进性是理论学习前提下的行为和精神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不断奋斗。高校作为培养党的接班人的主要阵地,也担负着党员再培养、再教育,培育出能够永远紧跟时代步伐,造福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优秀党内成员的重要使命。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员“中国梦”教育的必要性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对党不断提出新要求,在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党的先进性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也不断拥有新的主题。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闡述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最大限度为实现中国崛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将党和人民紧紧凝聚在了一起,也赋予了每一位党员更强大的自信和力量、更坚定的责任和担当。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优秀代表,肩负着 “五位一体”社会建设的重任。青年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的能力素质和个体实践将会对伟大“中国梦”以及“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紧跟时代发展,契合党员先进性的时代内涵,适时、深入开展高校学生党员“中国梦”主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校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途径
依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近段时间以来,全国高校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员培养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活动形式丰富,有结合十八大开展的党员民主生活会、党校培训、理论讲座以及宣讲等理论学习活动,让大学生了解“中国梦”、认识“中国梦”;有征文比赛、青春励志书籍推荐、电影展播等拓展活动,引导大学生去思考“中国梦”以及自己与“中国梦”的关系;也有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共植理想树、评选优秀学生典型等活动,这些则主要起到在大学生中发挥“中国梦”的积极导向作用;还有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学雷锋社会实践等活动。笔者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在深化“中国梦”教育效果方面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中国梦”教育实效
1.“观”资源,强化学生党员“我的中国梦”认知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实现“中国梦”的责任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作为优秀青年中的积极分子,更应该扛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通过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党员走出校园,到基层中去了解,到社会中去调查、参观、访问,去认识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和部分地区的落后现状,去了解改革开放事业的艰难复杂,从而明白“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意识到自己在实现“中国梦”中的责任,树立明确、清晰的“我的中国梦”,为“中国梦”奠定一块块坚实的基石。
2.“学”资源,增强学生党员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有梦想而不敢于实践,就是空梦想。要增强学生党员“中国梦”教育实效,还需让他们拥有梦想必能实现的信念。要达到这一教育效果,大学生村官、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劳动楷模、感动中国人物等都是拿来可用的理想教育资源。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带领学生党员去接触生活中的平凡英雄,去了解他们实现梦想的故事,去解读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必将激励学生党员去大胆实现个人梦想,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并坚信只要齐心协力,不断进取,“中国梦”必将实现。
3.在资源中“实践”,锻炼学生党员全面发展和履行责任的能力
“中国梦”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碌碌无为实现不了中国梦,平庸作为也实现不了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需要积极贡献,更需要过硬的能力。大学生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成为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将是对他们的必然要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不断付出努力。而大学生们现在更需要努力全面提升个人能力。社会实践可以为他们提供真实的操练舞台。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依据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设计活动主题,通过沟通联系、策划宣传来进行前期筹备和团队组建,制定详细的实践流程和任务分配,最终通过全体成员努力,将任务执行下去,将计划实现。当然,实践活动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和突发事件,成员们需要集思广益、开诚布公、以大局为重,拿出解决方案。一次完整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组织、领导、执行、合作、沟通等各方面能力。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的支医、支农、支教等活动,还将大大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学习能力。具备这些能力,也是实现“中国梦”这一时代责任对学生党员们的必然要求。
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才能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国梦”提出的时代意义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增强他们实现梦想的信心和能力,激励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强大的正能量和突出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爱玲.论实现“中国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16-17.
[2]冯德勇.论大学生理想教育中的中国梦[J].青年与社会,2013:9,146.
[3]唐昌维,王馨婧.中国梦--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新思路[J].理论观察,2013:5,116-117.
[4]刘泽群.浅析高校学生党员如何实现中国梦[J].青年与社会,2013: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