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烹饪工艺与营养均衡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饮食健康是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荤素搭配和营养均衡,烹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食物的营养程度,所以在烹饪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烹饪方法,保证食物在色香味俱全的情况下,能够保留较多的营养成分。基于此,本文对烹饪与营养均衡工艺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烹饪;营养均衡;工艺
  1 烹饪工艺和营养的关系
  食物经过烹调加工后,可以使其更加容易消化和吸收,同时,还可以使食物具有良好的口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味觉体验[1-2]。通过烹调,还可以抑制和杀灭食物中残留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或者消除食物中原有的有害物质。食物经过烹饪等加工处理,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改变食物的色、香、味,使其更加容易被消化,但同时,烹饪也会使食物本身的结构破坏,破坏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素,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营养素的流失,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在对食品进行加工和烹饪的过程中,必须掌握营养均衡相关的理论。在烹饪过程中,需要掌握营养膳食的搭配原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食谱,使食物在色香味俱全的基础上实现营养均衡,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营养均衡的需求[3]。如果在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没有掌握相应的营养均衡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营养均衡的搭配,不利于人体的健康,也不符合现代人们所追求的营养均衡理念。所以,烹饪工艺是十分重要的。掌握一定的烹饪工艺,可以实现对食材的合理搭配,使食物发挥其营养价值,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饮食选择和味觉享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应的烹饪技巧进行烹饪,可以对食材进行更加合理的搭配,从而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2 烹饪工艺对营养素的影响
  烹饪对食物营养素有很大的影响,烹饪的过程中会使食物本身的营养素发生变化,从而使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发生变化[4]。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烹制绿叶类新鲜蔬菜时,习惯用开水焯烫过后再炒,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讲,这样不仅会影响蔬菜的颜色,还会造成蔬菜本身营养素的流失,使蔬菜原本的营养价值降低。炒菜时如果过早的放盐,会使蔬菜中原油的水分和水溶性物质流失,使食物营养素遭到氧化破壞。而且在日常烹调过程中,人们为了节约烹饪时间,通常会采用原料过油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蔬菜中的营养素。经过高温过油操作,原料中的维生素会遭到破坏,还会影响食物本身的色泽,而且直接过油会使食物本身的蛋白质过度变性,影响食物本身的口感。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上浆、挂糊、勾芡等方式,将原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例如,用鸡蛋、淀粉等对原料进行上浆挂糊后再炸制,这样会使原料便于成熟上色,这些材料会在原料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原料直接受热造成营养素的流失,更好地保留原料中的营养物质,同时还能减少维C的氧化破坏。
  除此之外,为了增强食物的口感,人们喜欢将食物进行煎炸处理。油炸的食物会有香、脆、酥的特点,但由于油炸需要高温,所以会对食物中的许多营养素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如蛋白质因高温而严重变性[5]。煎炸食物中的营养素流失较多,营养物质保留相对较少,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在煮粥时,有些人喜欢加碱进行煮制,认为这样既节约煮制时间,又可以增加粥的黏稠度,使煮出来的粥口感比较好。但是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讲,这样做却破坏了粥中的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长期缺乏B族维生素会使人们出现营养素缺乏症,如健忘、疲倦、焦虑不安,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心脏和肌肉的功能,所以在煮米粥时不宜加碱,这样可以减少营养素的流失,保留更多的营养物质,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另外,在炖肉的过程中,人们会丢弃炖食物的汤汁,从营养均衡角度来讲,肉中的部分蛋白质,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维生素C和无机盐如钙、磷、镁等会溶于汤内,但是有一部分维生素会受到破坏。所以人们应该注意炖肉汤时间,其不宜超过2 h,汤中和肉中富含营养物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烹饪的过程中,选料、储藏、初加工(清洗、刀工成型等)、熟处理(焯水、过油、走红、上浆、挂糊等)、烹调都会对食物造成物理和化学的破坏,营养素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烹调工艺十分重要。如果采用一些有效可行的保护措施,可对营养素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减少食物中营养素的流失,保留更多的营养物质,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这将会大大促进我国烹调事业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面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生活和营养均衡的需求。
  3 利用烹饪工艺保障营养均衡的措施
  3.1 运用烹饪工艺,实现科学的食材搭配
  在现代生活中,掌握必要的烹饪工艺,对于营养均衡是十分重要的[6]。营养均衡离不开食材的合理搭配,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达到其最大的营养价值。所以,烹饪在选择原材料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荤素搭配和酸碱搭配的理念,运用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在确保菜品种类多样化的基础上,达到营养均衡的良好目标。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特殊人群的饮食禁忌和需求,如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三高人群等,确保科学的营养搭配,满足不同群体对营养均衡的不同需求。
  3.2 采用适当的烹饪工艺,合理烹调
  饮食中的营养离不开烹饪工艺,所以在日常烹调过程中,厨师需要不断提高烹饪技术水平,最大程度上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减少营养素的流失。以蔬菜为例,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烹调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多搅拌翻炒,这样可以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还能达到色香味俱全的良好效果。在烹调肉类的过程中,最好采用炖煮或者蒸煮的方式进行烹调,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留肉类中的蛋白质,减少蛋白质的流失。如果对食材进行煎炸处理,需要控制油温,尽可能地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在此过程中还要将肉类刀工成型小块,避免因为高温而造成蛋白质的流失,从而保留更多的营养物质,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3.3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烹饪工艺
  由于原材料种类较多,每一种食材的烹饪方式和搭配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在烹饪的过程中,涉及很多的营养膳食理念,烹饪工艺也是十分复杂的,如果单纯依靠厨师进行烹饪搭配和营养膳食组合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效率也会相对降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会各行各业都受到信息技术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优化烹饪工艺,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的应用达到良好的营养均衡目标。例如,人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对烹饪过程进行记录;将自身的烹饪经验制作成视频,上传到网络上。通过不同群体的讨论和评价,不仅有利于自身对烹饪技术的明确认识,还可以和其他技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互相借鉴经验。消费者也会在网络上发表相关言论,通过他们的评论,烹饪技师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了解社会大众对于营养均衡的需求和认知,这样可以促进烹饪技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满足食客对于营养均衡的多样化需求,从而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3.4 普及、推广烹饪新工艺,选用绿色原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健康和营养均衡。而且各种绿色食物进入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綠色食物是一种不含添加剂和农药,比较天然健康的食物,绿色食物的出现,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青睐。为了达到营养均衡的良好目标,在选用食材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选择绿色原材料,提高食物的品质。同时,在烹饪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食物添加剂的使用,确保食物能够保留原汁原味。烹调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采用新型工艺进行烹饪,尽可能地减少食物的油炸和煎炸操作,不仅有利于节约烹饪时间,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原料中营养素的流失,保留食材中的营养物质,更好地符合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理念的追求。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越来越注重营养健康与均衡,食物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饮食健康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注的问题。烹饪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食物的营养,在烹饪过程中,会对食物中的营养素产生很大的影响,不正确的烹饪方式很可能会造成食物中大部分营养素的流失。所以,在进行烹饪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与烹调。在食材的选择方面,尽可能地选择绿色的原材料,达到科学膳食的目的,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营养均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易贝妮.浅谈烹饪与营养均衡[J].食品界,2021(5):100.
  [2]张之勇.浅谈烹饪与营养均衡[J].饮食保健,2019(43):245-246.
  [3]蔡一芥.《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食品,2021(9):82-83.
  [4]黎科亮,葛亚中,杨占东,等.一种营养均衡型配方油脂家庭烹饪稳定性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4,30(8):276-279.
  [5]陈水华.烹饪技术与膳食如何有效实现合理配置[J].食品界,2021(3):92-93.
  [6]梅淑华,邓涛.小学生的营养膳食与烹饪[J].饮食保健,2020,7(8):251.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食品添加剂,基于亚硝酸盐本身毒性与致癌作用的考虑,应严格把控其在食品中的添加量,一旦过量添加会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笔者将分析几种在实践工作中使用的食品亚硝酸盐检测方法,并以肉质食品为例探究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效果,旨在提升科学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正确性。  关键词:食品安全;亚硝酸盐;检测方法  亚硝酸盐指的是含有亚硝酸根离子(NO2-)的盐,亚硝酸钠是食品添加剂中最为常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并改进乳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以期缩短检测时间,保障过程安全。方法:针对GB/T 22978—2008和农业部1031号公告-2-2008中的方法前处理中的复杂的问题,优化检验方法,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结果:改进的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精密度与回收率均符合要求,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该试验改进的方法准确性更高,解决实验室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植物酵素在发酵期间SOD、纤维素酶、蛋白酶等功效酶的活性变化情况以及植物酵素的减肥效果。方法:分别对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的SOD、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酶活力进行记录,并且构建大鼠减肥模型,记录各组大鼠的体重增加量、体脂质量、脂肪体重比及食物的利用率,观察大鼠的减肥成效。结果:植物酵素发酵期间,SOD的活力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纤维素酶在发酵的前42 d活力较低
期刊
摘 要:研究不同储存条件对香椿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影响,明确检验过程中香椿的储存条件,考察存储温度、样品形式以及解冻次数对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粉碎样品,亚硝酸盐含量增长速度为室温>冷藏>冷冻;相同存储条件下,整株存储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比粉碎后储存增加的量少;解冻过程会加速亚硝酸盐的形成,且解冻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多。称量好整株冷冻保存,冷冻处理,可以保证香椿中亚硝酸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厦门市场现制和自制饮品的卫生状况,为监管提供依据。方法:随机从厦门市快餐店、饮品店、甜品店、咖啡馆、酒吧和酒店等餐饮单位采集现制饮料123份和自制食用冰204份,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GB 4789.1—2016)进行7个微生物项目检验,参照地方标准和香港地区标准进行评价。结果:现榨果蔬汁、现制奶茶和自制食用冰的合格率分别为62.7%、80.0%和88
期刊
摘 要: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酶菌株米曲霉3042的固体培养条件;方法 固态发酵,结果 确立了产酶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发酵培养温度为32 ℃,发酵初始pH6.0,发酵培养84 h时酶活力最高。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酶;培养条件;优化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松症、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大豆异黄酮主要有两种
期刊
摘 要:以紫苏粕和鸡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制作鸡肉丸,得出制作紫苏风味鸡肉丸的最佳工艺为紫苏粕的添加量0.6%、复合磷酸盐0.4%、马铃薯淀粉添加量20%、水的添加量20%。  关键词:紫苏粕;鸡肉;感官评价;质构特性  鸡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易于吸收,能为人体生长发育提供优质蛋白[1-2],是国家卫生部首批颁布食药同源的产品之一[3-4]。它的营养十分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
期刊
摘 要:以新鲜青梅、食用盐、白砂糖或冰糖、麦芽糖、苯甲酸钠和甜蜜素为原辅料,经食盐揉搓、清洗、盐水浸泡、晾干水分、小煮去皮、小火熬煮、青梅浆成型及青梅调味酱成型等均质调配加工而成的复合调味料——青梅调味酱。本文通过对青梅调味酱生产工艺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其食用功效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青梅调味酱开发利用及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梅;调味酱;加工;功效  酸味是一种重要的食
期刊
摘 要:随着低温烹饪技术在餐饮行业当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餐饮行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使得低温烹饪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与高度关注。而绿色烹饪与食品安全具有一定的联系,二者之间高度契合。通过绿色烹饪可以实现经济领域与生态领域协调发展,为餐饮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助力。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低温烹饪特点,并且针对绿色烹饪与食品安全问题展开深度探索,供广大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低温烹饪;绿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由饮食诱导的各种慢性疾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人们不再满足于食物的色、香、味、形,而是追求饮食营养保健。保健品作为具有特定功效的食品,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功能。本文概述了保健食品的分类、特征、功能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对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为新型健康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保健食品;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