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跗关节损伤的分型及影像学诊断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n85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跖跗关节(Lisfranc关节)损伤的X线、CT及磁共振(MR)表现及分型,提高Lisfranc关节损伤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

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放射科跖跗关节骨折或Lisfranc韧带损伤的患者153例。按照Myerson骨折脱位分型法和Nunley-Vertullo轻度损伤分型法将Lisfranc关节损伤分型和统计分析。

结果

Myerson Ⅰ型/同向性脱位为16例,Myerson Ⅱ型/独立性脱位为100例,MyersonⅢ型/异向性脱位为5例,Lisfranc关节轻度损伤中,Nunley-Vertullo Ⅰ、Ⅱ、Ⅲ型患者分别为7、24、1例。首诊行X线检查阴性的而后由CT或MRI证实的骨折患者占14.9%(18/121)。X线上第1~2跖骨基底部间距>2 mm的占69.4%(84/121);第1~2跖骨间存在小骨片者概率为47.1%(57/121),CT图像上小骨片71.2%(37/52)来源于第2跖骨基底部内缘。MRI韧带撕裂表现为韧带不连续,或正常信号消失,15例患者表现为韧带完全断裂。

结论

X线检查Lisfranc骨折存在一定漏诊率,高度怀疑Lisfranc损伤而X线阴性患者建议行CT或MR检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Lisfranc损伤以运动损伤和关节扭伤多见,包括从高处跃下损伤、足球/滑板运动损伤等。第1~2跖骨基底部间距>2 mm的患者或1~2跖骨间存在小骨片者,需高度怀疑Lisfranc关节骨折或Lisfranc韧带的损伤。骨折分型中以MyersonⅡ型最常见,MRI可较佳的显示Lisfranc韧带的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改良Warren胆肠吻合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改良Warren胆肠吻合术治疗91例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对患儿进行长期门诊随访。本组患儿发病年龄为6~145月龄,首发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便白等。所有患儿术前行B型超声、腹部CT、MRCP等检查。Todani分型:Ⅰ型69例,Ⅳ型22例。结果91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12
目的了解国内尿道下裂治疗基本现状,为提高尿道下裂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国内部分治疗尿道下裂医院的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尿道下裂治疗情况。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尿道下裂患儿手术年龄、术式选择、术前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处理方式等。统计不同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按年龄及手术量对数据进行分组,每年手术量≤100例的一组(50人),>100例的一组(32人);手术医生年龄≤50岁一组
目的评估托马斯心肌保护液(St.Thomas液)与康斯特心肌保护液(HTK液)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 artery,ACAPA)患儿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外科手术治疗44例ACAP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心肌保护采用不同晶体停跳液分为St.Tho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高危型病毒(HPV16/18)感染患者阴道乳酸杆菌菌种的分布特点。方法显微油镜观察95例HPV16/18感染患者及90例体检的阴道微生态正常的育龄期女性阴道黏膜分泌物中乳酸杆菌的定植密度,并采用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组阴道乳杆菌的菌种,了解HPV16/18感染患者阴道乳酸杆菌的分布特点。结果HPV16/18感染患者阴道黏膜乳酸杆菌的定植密度为104(68~186)个/HP,低
目的对比分析少儿男性足球运动员踝关节影像学表现。方法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选择广州地区两家足球俱乐部中32名少儿队员作为研究组,均为男性,年龄10~14岁,平均年龄(11.3±0.9)岁。另选择本地区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15名作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0~14岁,平均年龄(12.1±1.2)岁。全部研究对象行踝关节正侧位片X线检查;踝关节CT常规扫描后在工作站上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重
目的比较一期或分期后路减压治疗上胸椎椎管狭窄症合并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收治的上述复杂患者18例。A组为颈、胸椎一期手术10例;B组为颈、胸椎分期手术8例。比较A、B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JOA)、改善率、胸椎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ROM)的变化。结果A组与B组比较,术前JOA评分[(9.1±2.6)分比(9.1±2
目的观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两种主要亚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和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8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依据电生理标准分组,进行了2年的随访研究,比较其预后情况,以及不同免疫治疗在近期和远期的疗效。结果AMAN组(49例,46.7%)和AIDP组(39例,37
目的评价颈前路人工椎间盘(Prodisc-C)置换术、颈椎动态稳定器(DCI)植入术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44例退变性脊髓或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老年患者,因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颈前路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组、DCI植入组和ACDF组。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住院
目的研究卵泡抑素样蛋白1 (FSTL1)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MSCs。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IRI)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注射正常BM-MSCs细胞(IRI+MSC)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注射敲低FSTL1的BM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术中破裂的19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结果19例患者中动脉瘤分离前期破裂2例(10.5%),分离动脉瘤时破裂11例(57.9%),夹闭时破裂6例(31.6%)。19例中17例术后复查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TA)显示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