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沿江开发战略机遇,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与江阴市进行跨江联动,在诸多领域谋求互利共赢,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2006年,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投入20亿元,商业流通经营3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利税1.2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联动开发以来,靖江全市经济社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靖江市财政收入超3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11.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过3000美元,在全国百强县(市)中前移到第70位,居苏中各县市之首。
一、牢固确立“互利共赢”理念,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积极探索跨江联动开发新模式。
加强政府合作。2001年底,靖江和江阴两市政府成立了江阴、靖江沿江开发促进会,签订了《江阴·靖江沿江开发促进会成立备忘录》。2002年4月,两市就共享江阴口岸资源达成协议。2003年8月,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首期启动区8.6平方公里的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正式启动。2004年8月,两市协商成立了江阴靖江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取得了实际成效。
完善运作机制。2003年,靖江设立了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办事处,作为靖江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园区规划范围内的社会事务管理。园区设立管委会,成立投资有限公司,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封闭运行、滚动开发”,投资公司收益全部留在园区滚动开发,10年后双方五五分成。
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与考核机制,形成了一套符合园区特点的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建好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努力建成沿江开发的先导区、示范区。
加强规划引导,推进科学开发。一是突出规划定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园区6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并编制园区6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二是突出产业定位。结合园区特点,重点发展船舶、机电、特种冶金、医药化工、物流产业。三是突出功能定位。完善工业园、生态园、新港区、新城区四大功能。
优化资源利用,推进集约开发。一是集约建设基础设施。31.3公里沿江高等级公路全线贯通,建成2座220KVA园区变电所并投入使用,建成2座3.5万吨级兼靠5万吨级码头4个泊位,开工建设了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加强与靖江开发区在供水、供热、供电、电信、广电等方面的衔接,为企业集聚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集约利用土地。三是集约使用岸线。坚持最优的区域安排最好的项目。四是集约发展产业。围绕超亿美元重大项目和船舶、游艇、冶金等重点产业,开展招商,目前已基本形成“特色冶金—机电—汽车零部件—特种车辆”和“特色冶金—钢结构—船舶修造”两条产业链条,产业链招商的优势逐步显现。
创新开发方式,推进自主开发。一是创新招商方式。更加注重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实现税收多、环境污染少的项目,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更加注重锁定国别地区的招商,更加注重大企业招商。二是创新运作模式,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方式,实施基础设施整体开发,拓展开发的投入方式。
三、不断放大联动开发示范效应,深入推进沿江开发,实现“学赶苏南,后来居上”的宏伟目标。
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理清思路,后来居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市以两岸联动为契机,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坚持快中求好,好中求快,使发展的方式更优、质态更好、速度更快。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积极推进市镇联动。从2004年起,取消了所有乡镇工业园区,推进市镇联动,实现集中发展。一是联动建设“区中园”。二是联动建设“区中村”。三是联动建设“区中企”。
以点促面,由表及里,全面深入推进两岸联动。江阴与靖江的合作投资已达30多亿元,项目涉及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常委、靖江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夏玉兰
一、牢固确立“互利共赢”理念,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积极探索跨江联动开发新模式。
加强政府合作。2001年底,靖江和江阴两市政府成立了江阴、靖江沿江开发促进会,签订了《江阴·靖江沿江开发促进会成立备忘录》。2002年4月,两市就共享江阴口岸资源达成协议。2003年8月,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首期启动区8.6平方公里的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正式启动。2004年8月,两市协商成立了江阴靖江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取得了实际成效。
完善运作机制。2003年,靖江设立了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办事处,作为靖江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园区规划范围内的社会事务管理。园区设立管委会,成立投资有限公司,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封闭运行、滚动开发”,投资公司收益全部留在园区滚动开发,10年后双方五五分成。
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与考核机制,形成了一套符合园区特点的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建好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努力建成沿江开发的先导区、示范区。
加强规划引导,推进科学开发。一是突出规划定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园区6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并编制园区6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二是突出产业定位。结合园区特点,重点发展船舶、机电、特种冶金、医药化工、物流产业。三是突出功能定位。完善工业园、生态园、新港区、新城区四大功能。
优化资源利用,推进集约开发。一是集约建设基础设施。31.3公里沿江高等级公路全线贯通,建成2座220KVA园区变电所并投入使用,建成2座3.5万吨级兼靠5万吨级码头4个泊位,开工建设了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加强与靖江开发区在供水、供热、供电、电信、广电等方面的衔接,为企业集聚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集约利用土地。三是集约使用岸线。坚持最优的区域安排最好的项目。四是集约发展产业。围绕超亿美元重大项目和船舶、游艇、冶金等重点产业,开展招商,目前已基本形成“特色冶金—机电—汽车零部件—特种车辆”和“特色冶金—钢结构—船舶修造”两条产业链条,产业链招商的优势逐步显现。
创新开发方式,推进自主开发。一是创新招商方式。更加注重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实现税收多、环境污染少的项目,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更加注重锁定国别地区的招商,更加注重大企业招商。二是创新运作模式,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方式,实施基础设施整体开发,拓展开发的投入方式。
三、不断放大联动开发示范效应,深入推进沿江开发,实现“学赶苏南,后来居上”的宏伟目标。
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理清思路,后来居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市以两岸联动为契机,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坚持快中求好,好中求快,使发展的方式更优、质态更好、速度更快。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积极推进市镇联动。从2004年起,取消了所有乡镇工业园区,推进市镇联动,实现集中发展。一是联动建设“区中园”。二是联动建设“区中村”。三是联动建设“区中企”。
以点促面,由表及里,全面深入推进两岸联动。江阴与靖江的合作投资已达30多亿元,项目涉及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常委、靖江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夏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