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教授运用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浅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30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卢云教授运用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良好。本文浅析卢云教授运用健脾活血法治疗CAG的临床经验,并附典型病案一则,以期对临床有所启迪。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健脾活血
  【中图分类号】R53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6-0057-02
  Abstract:Professor Lu Yun uses the method of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activating blood to treat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This peper article analyzes professor Lu Yun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AG by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attached A Typical case,so as to enlighten the clinic.
  Keywords: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hinese Medicine;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常伴有癌前病变,甚至发生胃癌,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胃黏膜变薄,胃黏膜萎缩,甚至黏膜被肌肉纤维组织或假幽门化生腺体代替导致黏膜肌层变厚病理改变特征的疾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病势绵长,难以治愈,该病癌变率较高;西医以保护胃粘膜、抗HP、增强胃动力、助消化等为主要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治疗效果不理想[1]。中医从整体出发,采用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陈绍宏教授提出“西学中用、病证结合”的思想,将西医微观病理生理和中医宏观辨证结合[2],将治疗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的特效中药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1 中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痛”、“痞满”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复杂,情志不畅、饮食不调、先天不足、外邪等均可引发。李应存教授认为[3],慢性萎缩性胃炎乃脾胃不和、日久胃络受损所致,治疗应升降相宜、理气和中、健脾养胃,使用大补脾汤(人参、炙甘草、干姜、白术、麦冬、五味子)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朱方石教授认为[4],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脾胃虚弱,标实主要是气滞、痰湿、血瘀。临床中注重病证结合,根据慢性CAG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四个阶段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主要分为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肝胃不和证、气虚瘀热证四类。郑亮教授认为[5]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分为脾胃气虚,脾运失司,治当补气运脾,升清降浊,主要药物有香附、枳壳、紫苏梗、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当归、川芎、炮姜、桂枝、鸡内金、焦山楂、炒麦芽、法半夏、陈皮、薏苡仁、炙甘草等;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致胃脘痞满,治疗应疏肝解郁,和胃消痞,主要药物有柴胡、钩藤、炒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甘草等。吕永慧教授认为[6]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脾虚为本,气滞、湿阻、湿热为标,以健脾扶正、疏畅气机、轻清胃热为治法,主要药物有党参、太子参、茯苓、砂仁、藿香、白术、薏苡仁等。邵祖燕教授认为[7]本病病因与饮食不节、体质因素、感受外邪及情志不畅有关,以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胃气郁滞为病机关键,胃络瘀阻为必然结果。治以健脾益气、调畅气机,善用五磨饮子调场气机,药用木香、沉香、槟榔、枳实、乌药等。
  2 卢云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卢云教授发扬“西学中用、病证结合”的思想,把西医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改变作为中医症状,专病专方,采用“取类比象”“推演络绎”的思维,从而得出新的证候[2];卢云教授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虚血瘀。西医研究慢性胃炎的演变过程:浅表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萎缩性胃炎由浅表胃炎演变而来,其演变过程是由于HP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改变,炎性细胞密集,浸润胃黏膜[8],由于胃黏膜长期被炎性细胞浸润,血液流通不畅,因此胃黏膜不能得到正常供血、供氧,能量供应障碍,致使胃黏膜萎缩。各种原因导致的缺血、缺氧是胃黏膜萎縮的主要原因。
  卢云教授认为情志、饮食、劳倦过度等病因导致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胃络得不到滋养,“阳化气,阴化形”,胃黏膜长期失去气血滋养致使胃黏膜萎缩。《素问·痹论》“久病入深,营卫之行涩”,久病致瘀,炎性细胞长期浸润胃黏膜导致血液不能流通,缺血,缺氧,以中医“取类比象”“推演络绎”的思维可视为瘀血。“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能生,而新血不生,则旧血亦不能自去也”。一方面瘀血阻滞胃络,气血不能化生,另一方面脾胃虚弱,气血亦不能化生,故治疗该病应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并重。故该病治疗应用健脾、活血之法。
  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发展,萎缩的腺体逐渐被肌肉纤维组织或被假幽门化生腺体替代,黏膜层增厚、变硬,无法看清血管,出现结节、粗糙、颗粒的性状,活检伴有肠化生。西医描述为:增生、化生、变性。结合中医“取类比象”“推演络绎”的思维,卢云教授认为正常组织的异常增生、坏死、变性所形成的物质为瘀血,即该病后期脾虚血瘀之象加重,故治疗应加强健脾活血。
  3 病案举例
  李某,男,50岁,汉族,公司销售员工,已婚,2015年10月初诊。因“反复胃脘胀满、疼痛10年余,加重1年”就诊。患者诉10年前出现腹部胀痛,于院外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此后腹胀、腹痛反复发作。1年前因胃脘胀痛加重,于四川华西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予西药甲硝唑0.44mg,每日2次;阿莫西林1g,每日3次;果胶秘100mg,每日3次,治疗效果不明显,今于我院就诊,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葵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轻度)。刻诊:胃内烧痛,食后及夜间为甚,嗳气、纳差、大便不成形,日3~4行,小便正常,舌质紫红少津、脉细涩。中医诊断为:治宜健脾活血。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减,具体方药如下:生晒参30g,炒白术30g,炙甘草10g,茯苓15g,木香15g,砂仁15g,丹参15g,法半夏10g,莪术15g,红花15g,川芎15g。两日1剂,水煎服,3次/d,150mL/次,共6剂。   2015年10月22日二诊:患者诉3剂后诸症状减轻,继续予此方。此后半月复诊一次,均以健脾、活血为治法,10个月后复查胃镜,肠化生消失,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按:患者中年男性,长期饮食、生活习惯不规律致使脾胃虚弱,“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主运化,脾胃虚弱,水谷不能运化,故食后腹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胃络得不到滋养,“不荣则痛”,故患者腹痛。“久病入深,营卫之行涩”,病程长,久病致瘀,瘀血阻滞胃络,致使胃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胃脘疼痛日益加重。故治以健脾活血法。方中人参致冲和之气,白术培中宫,茯苓清治节,甘草调五藏,胃气既治,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半夏以疏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也,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缩砂以通脾肾之元气,红花、丹参活血祛瘀,川芎、莪术行气止痛、破血祛瘀,全方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
  4 小结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较西医有其独特的优势,卢云教授发扬“病证结合、西学中用”的学术思想,运用“取类比象”“推演络绎”的思维,把西医微观病理生理与中医宏观辨证结合,专病专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5-367.
  [2]盧云,焦旭.“西学中用”“病证结合”治疗危急重症[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018-1021.
  [3]刘玲,李鑫浩,周翌翔,等.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大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中医研究,2018,31(3):42-44.
  [4]张东,朱方石.朱方石教授病证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拾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1):74-77.
  [5]崔奕,郑亮.郑亮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撷要[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1):18-20.
  [6]康宜兵,吕永慧.吕永慧教授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2017,46(4):29-30.
  [7]贾云燕,刘洁.邵祖燕教授运用五磨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举隅[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3):82-83.
  [8]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12.
  (收稿日期:2018-06-05 编辑:杨希)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通过大鼠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和消化酶测定实验,以及小鼠小肠运动实验来评价低咖啡因普洱茶提取物促进动物消化功能。方法: 通过优化普洱茶提取工艺得到低咖啡因普洱茶提取物。依据保健食品促进消化功能评价方法设计大、小鼠实验,实验结束时测定大鼠的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1h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和排出量,以及小鼠的墨汁推进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普洱茶提取物高剂
期刊
【摘 要】 瑶药岗松是南方常用民间草药, 具有杀虫止痒、祛风除湿、解毒利尿等功效,且无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岗松研究的公开文献,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岗松;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4-0036-0
期刊
【摘 要】 《生药学》是药学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为缓解《生药学》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等问题,笔者在《生药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了“雨课堂”教学工具。在此教学方法中,智能手机是学习的物理载体。在课前,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接收教师推送的预习资料;课堂中,师生可以实时互动;在课后,学生可以接收教师推送的复习和拓展资料。“雨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生药学的能动性和辅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效果明
期刊
【摘 要】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脂质体中克班宁的含量。方法:色谱柱采用Diamonsil C18 (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0.008%三乙胺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结果:克班宁在0.06~1.8m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克班宁平均回收率为101.56%,RSD为6.7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結果准确,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口服加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口服及灌肠治疗,4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肠镜评分、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后随访3月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结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对云南中医学院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和研究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厘清了思路,明确了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4-0116-03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talent t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土家药通肠散穴位贴敷改善心衰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将120例心衰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心衰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与手法腹部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土家药通肠散外敷于神阙穴,每日1次,每次6h,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的变化、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
期刊
【摘 要】 目的:建立夏枯草八味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夏枯草八味丸处方中的夏枯草球和板蓝根进行定性鉴别。夏枯草球鉴别中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酸(15∶3∶3.5∶0.5,V/V)为展开剂;板蓝根的鉴别中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夏枯草球、板蓝根的特征斑点。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专属
期刊
【摘 要】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理念不断加强,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急需继承和弘扬好中医药。信息化时代,中医电子病历档案已逐步成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承载,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发掘利用至关重要。本文立足“健康云南”战略背景,结合实际,对云南省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电子病历档案及其优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促进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管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常住居民的中医体质构成,为本地区人群进行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依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及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包中的中医服务内容,自制问卷开展体质调查和干预评价。 结果: 共调查2340名居民,平均年龄(41.25±7.5)岁,男性1320例,占56.41%,女性1020例,占43.59%,干预前平和质630例,占比26.9%,干预后平和质810例,占比3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