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财产,必须离婚?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我于2008年与刘某登记结婚,婚后我们一起开了一家咖啡馆。因我有其他工作,所以咖啡馆交给妻子全权负责。她告诉我,咖啡馆属于惨淡经营,勉强能赚到房租,根本没有赢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咖啡馆是赚钱的,每个月她都偷偷把赚到的钱存在自己的银行卡里。请问,我能否起诉妻子,让她把咖啡馆的赢利分给我?如果要分割财产,是否一定要离婚?
  律师意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4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您的妻子把咖啡馆所赚的钱据为己有,并对您隐瞒事实真相,已构成隐藏、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等重大理由,所以,您有权要求法院在不离婚的情况下对你们的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其他文献
身为单身父亲,漂亮、优秀的女儿是他的骄傲。一天,当女儿告诉他“老师很烦人”时,他后悔对女儿没能尽到保护责任。在惩罚了“不轨”的老师后,他对女儿实施了严格的“防性侵”行动。没想到,他草木皆兵式的防性侵措施让女儿倍感压抑,最终导致女儿离家出走……  妻子早逝爱女如命,女儿突然告诉他“老师很烦人”  42岁的周宏军是北京一家商贸公司的副总经理,他自妻子3年前患病去世后就没再婚。不想结婚的原因只有他本人知
身为父母,你有没有阻止过孩子在家里墙壁上涂鸦,有没有责怪过孩子把新买的玩具拆坏了?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很不幸,你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教育学家一直倡导让孩子动手去做,认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动手去做就是最好的学习。  2017年10月底,8岁女孩徐亦凡在深圳棕榈泉国际俱乐部举办了个人时装设计新品发布会,优酷视频、新浪新闻、南方都市报等多家知名媒体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徐亦凡一夜之间走红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了一项关于节约粮食的调查。  调查中,98.3%的受访家長表示会教育孩子节约粮食。具体来说,71.6%的受访家长会告诉孩子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70.1%的受访家长会教育孩子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国运民生。  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智松认为,家庭对孩子进行节约粮食的教育,非常重要,“它是基础性的环节,具有‘习惯成自然’
分歧过多酿苦酒  2017年高考结束第二天上午,费先生和郑女士就风风火火地登门求助,说他们的女儿小茜头天晚上割腕自杀,幸好被他们及时发现,女儿才捡回了一条小命。此类案例我每年这种时候都要接手几个,因为自我感觉考场失利的考生往往会在这几天精神崩溃,但小茜的情况有所不同,她轻生居然是为了挽救父母的婚姻。  “都怪你沉不住气!”郑女士狠狠瞪了费先生一眼,气愤地说,“都忍了两年了,再忍几天能怎样?急着再婚
啪!一个耳光下去,脸火辣辣的疼,顿时泪水涌了出来。我难过极了,可我又不敢出声,因为我有錯。  我早就预感到了,那晚上的煤油灯好像生了一场大病,比平时暗淡好多。风从窗缝里钻进来,把火苗吹得躁动不安,忽明忽暗的屋子里有事情要发生。  果不其然,那人来了。门不好,很难推开,所以他推门的动作很大,带进来的风差点把灯熄灭。我愤怒极了,狠狠地扔下筷子,不吃了。  那年我十岁,和其他同龄人一样,顽皮,固执,被父
问:人们都知道长时间玩手机不好,但现在真的是手机离不了。不光孩子,就是我老婆,包括我自己,也是一天到晚拿著手机。晚上吃过饭,家里电视开着但没人看,大家各自低头玩手机,全家都成了标准的“低头族”。我不想沉溺其中,更希望孩子能够摆脱手机的控制。请问,该怎么办?  答: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你本想用手机订个外卖,等外卖的空档打开朋友圈,看链接、点赞、评论、发照片……饭什么时候送来、自己什么时候吃完都浑然
2018年9月,一篇题为《男生676分考上清华,同学都没有他的微信,看到手机后全都沉默了》的文章在网络上刷屏。清华大学学生部工作人员证实,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单小龙确系该校大一新生,就读于电子信息专业。  那么,在如今这个几乎人人一部智能手机、见面就互加微信的时代,高中三年的同学,怎么就没有他的微信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通过采访,终于了解到这个孩子背后的故事……  哥哥把求学希望留给弟妹  单小龙的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自家宝宝身上的坏习惯:吃饭磨蹭、做手工拖拉、画画不专心、做算术马虎、玩具乱扔、抠鼻孔……家长想尽办法,对宝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打骂,但宝宝屡教不改,我行我素,让家长无可奈何。其实,不是宝宝顽冥不化,而是家长的方法不对。让我们通过三个案例来一探究竟。  成长需付出代价  【案例1】赖床的民民  5岁的民民是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但他有一个改不掉的坏习惯:赖床。每天早上,妈妈至少要
经过十多年赏识教育的持续影响,中国家长大多已经习惯了夸奖孩子,希望孩子能在这种正面强化的刺激下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但是也有不少家长反映,夸奖孩子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了许多副作用。看来,夸奖孩子的基本原则需要反复强调。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教授、家庭教育专家梁东培女士,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心智模式非小事  郭胜婕(9岁男孩的妈妈):从孩子出生起,我就对他进行赏识教育,全是夸,幾乎没
清早开窗,楼下一对母女经过。小女孩穿着花裙子,在下坡路上快跑几步,一下子摔倒在地,嘤嘤地哭起来。身后的妈妈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把女孩扶起:“行了行了别哭了,没破皮没出血,有什么好哭的!”  我在阳台上看着她们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在中国的文化里,哭似乎代表着一种“负能量”,意味着失败、懦弱、任性。所以,当孩子无论是伤心哭、无助哭,还是痛苦哭、委屈哭的时候,通常父母马上会说“不要哭了”“不许哭”“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