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宝航后人与张学良将军的不了情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we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父亲阎宝航出生在辽河下游的海城县小高丽房村。1916年,他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结识了东北少帅张学良,后因共同崇尚新思想结成莫逆之交。
  
  父亲阎宝航与张学良的深厚友情
  
  张学良将军主政东北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东北的侵略。父亲阎宝航与他人组织抗日团体,支援张学良政府,在抗日外交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父亲从此也成了张将军在政治上最重要的朋友和高级幕僚。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在张学良将军处于最困难的那段时期,父亲始终团结在张将军周围,为他出谋划策,协助张将军实现“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成在西安扣押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父亲阎宝航受宋子文、宋美龄的委托飞抵西安,后又痴心营救张将军,四进奉化,为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历史痕印。
  “西安事变”前28天,张将军把父亲等人接到金家巷公馆,从上午十时到下午四时,作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张将军明确而坚决地表示了不再参加内战和实行联共抗日的决心。事变之后的12月28日,父亲在宋子文家见到了刚到南京就被软禁的张学良将军,两人心领神会地交谈了几句后,父亲去见了宋美龄。宋美龄让他带着张将军给杨虎成的信,乘专机到西安说服东北军、西北军,放回扣下的50架飞机和陈诚等中央政府的要员。在西安,父亲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他诚恳地对周恩来说:“我们东北人在政治斗争上缺乏经验,希望多给予指导帮助。”此后,父亲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而特殊的友谊。
  
  多次营救张学良的计划落空
  
  1937年1月3日,父亲从西安回到南京。此时,张将军已受到军法审判,从宋子文公馆迁居到别处,不准会见任何人。得知此情况,父亲急忙赶到上海与宋子文、宋美龄商谈。父亲愤慨地质问道:“事情变了,你们的保证落空了,你们有什么办法?”最终,宋子文同意,一同到奉化面见蒋介石。由于何应钦恶人先告状,在蒋介石面前大讲父亲在西安如何为张学良申冤等,蒋介石拒绝与父亲见面,派陈布雷见了父亲。陈布雷转达了蒋介石只同意父亲将张学良接到奉化的意见。父亲回到上海后,又约莫德惠二进奉化,接着又邀李杜、萧振瀛第三次去奉化。萧振瀛同时邀请了道士陈鉴歧同去,这位陈老道与蒋介石是同乡,曾在蒋贫寒之时给过金钱上的帮助。父亲一直以为可以利用他和蒋的关系去开导蒋,结果,陈与蒋会面时,蒋只是茫然地哼哼了事,只字不提张学良的事。父亲救张学良将军的愿望在多次地努力之后落空。
  1937年2月中旬,父亲约刘尚清四进奉化,请蒋释放张学良,再遭拒绝。不过,被允许与张将军会面,当时的情景令他感怀颇深,他后来回忆道:“山上积雪未消,寒气侵人,日色暗淡,一踏入雪窦寺,令人不禁有萧索之感。刘尚清和张学良晤谈半小时,退出后,我被带进一间小屋里,屋里生着火炉,窗户微斜开一扇。和张学良相见之下,我不知话从何说起,转念间,急欲把此前奔走经过作简要陈叙。每人话题,张将军辄以手势急加阻止,示意窗外有人窃听。我最后说,汉公,为国家,还要保重身体,再见吧!张将军微笑点首,默不一言。辞别下山,数十步外,回望张学良,犹伫立门前,目送我们离去,形影孤单,特务环伺,大敌当前,侵略未已,民族危机如此深重,张汉卿已亲见内战之停止,而身仍系囹圄。”
  尽管父亲为营救张学良竭尽全力,终因蒋介石不信守承诺而未能如愿。后来,每当谈起张学良,父亲都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1946年,父亲在出席“双十二”十周年纪念会上,声泪俱下地演讲,听者无不动容。1961年,父亲出席周总理在北京饭店举办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的宴会后,写了《纪念西安事变二十五周年宴会点滴》,在文中抒发了自己对张将军的思念之情。
  父亲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而他此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救出张学良将军。
  
  我代表阎宝航的后人首次前往美国看望张将军
  
  1990年6月1日,台湾各界为幽居长达半个世纪的张将军公开庆贺九十大寿,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关注。1991年3月29日,张将军的另一个老部下,原东北大学校长宁恩承从美国给我发来电传:汉公亟愿将见你和明复,谈谈玉衡基金会和统一问题。即请办理来美手续,早日相晤。4月6日,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又从美国给我打来电话,转达张学良的意见,希望吕正操、阎明复、阎明光前往美国见面。
  6月,在邓颖超等中央领导的安排下,我随吕正操将军首次赴美为张学良庆贺91岁生日。我们带去了祖国人民及中央领导的问候,希望他在方便的时候到大陆来走走看看。我还带去了一封邓颖超大姐给张将军的亲笔信。邓大姐希望张将军“善自珍重,长寿健康,并盼再度聚首,以慰故人之思耳!”张学良看信之后很感动,他提笔给邓颖超回信道:“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国土。”更使我终身难忘的是,当我带着父亲的遗愿去见张将军时,张将军第一句话便问,你爸爸是怎么死的?我当时强忍心中的悲痛,没有将父亲惨死狱中的实情告诉张将军,但张将军后来得知实情后非常难过。我还向张将军介绍上海人称“东方一只眼”的著名眼科大夫赵东升,会对张将军的眼疾治疗有成效。张将军当即表示:“我有一个决定,想回大陆看看眼睛。”当场给我题写了“鹤有还巢梦,云无出岫心”的诗句,表达了他既想回家看看,又不愿过分张扬的愿望。
  1995年6月18日,辽宁省委在沈阳隆重举行了“纪念阎宝航诞辰100周年”大会,张学良将军虽不能亲往,但应约亲笔题写了“阎宝航文集”、“阎宝航书画集”、“阎宝航图书馆”,还派儿子张闾琳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张闾琳是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独子,6岁移居美国后,这是第一次回到故乡。另外,还有张将军的侄女张闾蘅等亲属也来参加了纪念会。我和大姐閻明诗、二姐高玲、大哥阎大新、弟弟阎明复、阎佳林都从各地来到沈阳参加了大会。
  张将军喜欢京剧。1996年6月,我经多方联系并出资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等人到夏威夷为张将军寿诞助兴。张学良的女儿张闾英动情地说“明光妹妹请来这么好的国剧艺人,让家父过了几十年没有过的戏瘾,等家父一百岁时,请大家别忘了再来啊!”
  
  大爷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老人
  
  2001年6月,我才在檀香山为张学良订购了101岁的生日花篮,却又在同一家花店订购了花圈。2001年10月16日,张将军在夏威夷病逝。
  我家与张将军是世交,我们见到他都亲热地称呼他“大爷”。从1991年开始,每年的6月,我都要前往美国为大爷祝寿,明复弟弟也在97、98连续两年去美国为他祝寿,大爷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老人。最后一次为大爷祝寿时,我还问他怎么保养得如此年轻,大爷乐呵呵地说:“我不发愁,我睡大觉。”
  没想到大爷走得这么快……
  从大爷的言谈举止间,我总感到他是想念东北的,希望有朝一日回故乡,更希望祖国统一。我清晰记得1999年张将军在给我题写“天佑中华”字幅时表示:“中国要繁荣富强,一定要统一。”他还说,愿为三次国共合作与中国统一,牺牲自己,尽一份力量。
  我和明复弟弟赴美悼念张将军,当地华文报纸曾大量报道。《世界日报》刊登:张学良将军功在社稷,名垂青史。副标题便是:少帅老友阎宝航子女阎明光、阎明复专程来夏致哀,并带来了全中国人民的悲思之情。
  张将军在他90华诞时曾写过一首诗:“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反映了他心底无私天地宽。他说:“我这一辈子从不看重金钱,更不看重财产。”而我父亲从创办“奉天贫儿学校”到抗日战争期间的“阎家老店”,两位老人都视功名利禄财富为粪土,如此的情怀让我领悟到:张将军为什么和我父亲阎宝航能够成为挚友,同样的爱国情怀,同样的天地无私,让两家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其他文献
民事行政检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法院已经生效的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依法行使抗诉权,对在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中发现的审判和执行人员贪污受贿、枉法裁判等职务犯罪行为依法立案侦查等。    中山市检察院作为全国民行检察工作的典范,连续三年考核位居广东省前列,受到广东省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表彰。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中山市检察广大干警的辛勤劳动。近年来,他们坚持从维护司法公正
期刊
编者按:今年1月,是我党著名的一位领导干部陶铸诞辰100周年。从1 926年在黄埔军校加入共产党起,40多年的革命生涯,陶铸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坚持真理,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的一生。全国解放后,他在广东工作长达15年,为包括广东在内的中南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花费了大量心血。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年,回望历史,陶铸主政南粤时有哪些不同凡响之处,又做出了哪些突出的业绩?    全国刚解放,
期刊
2007年12月9日,中华儿女理事会年会在唐山隆重召开。中华儿女理事会是以中华儿女报刊社为依托的联谊机构,旨在通过理事会与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建立联系,提供高层对话与沟通的平台,同时对《中华儿女》的办刊方针及长远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进行指导。理事会由国家领导人、数位省部长、副省部长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现任理事长为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  中华儿女报刊社党组书记、
期刊
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重特大事故依然多发,就如何遏制这种势头,以及如何从法治入手解决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接受了本刊专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位于地坛公园北面,记者在这里专访了该局首任新闻发言人黄毅。黄毅,国字脸,魁梧健壮,说话时尾音上翘,典型的北方汉子。  黄毅1952年出生于唐山,祖籍山东。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开滦煤矿工作,在
期刊
山连绵,隔断了渴望外面世界的目光;路蜿蜒,串连起走向富裕生活的希望。  在铁岭市清河区,王英奎的名字大家不一定很熟悉,但是说到“交通局王局长”,百姓都会称赞道:“这是个干事的局长,修起路来敢玩命。”8年来,他心怀百姓,牢记职责,带领交通战线的一班人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使全区的交通旧貌换新颜:全区的公路里程由原来的120公里增加到235公里;公里密度由过去的2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54公里/百平
期刊
策划 李而亮 张其武 盖金东  编者按:  公安边防部队是公安部直接领导的一支现役执法部队。他们驻守在祖国22000多公里陆地边境和18400多公里海岸线上,担负着沿边沿海地区边防管理,边境和海上治安管理及渔船民管理,出入境人员、交通运输工具的边防检查和监护,毗邻香港,澳门边境一线的巡逻警戒,北部湾海上边界巡逻监管,涉外边防合作防范,打击沿边沿海地区的偷渡、走私,贩枪、贩毒各种违法犯罪,管辖在海上
期刊
题记:西岛,全称西茂洲岛,地处美丽的海南省三亚市东南约十海里处,与三亚、天涯海角呈三角位置,总面积1.75平方公里,与东茂洲岛相距约5海里。  上世纪60至80年代,东、西茂洲两岛极负盛名,被称为“南海前哨的两只眼睛”当年,西沙、南沙群岛为南越傀儡占据,而美第七舰队舰船则常在这一海区游弋,因而“东西岛”以其独特的战略位置成为不折不扣的“反帝前哨”。  一位名叫朱才周的守岛老战士,1959年12月上
期刊
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在贺龙元帅的领导下,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好景不常,风云突变,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贺龙为,首的国家体委被从高峰打入深渊,成了“重灾区”。林彪集团和“四人帮”为了打倒贺龙,捏造了贺龙要利用体育系统搞“二月兵变”的谎言,在康生的幕后指使下,于1968年5月12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的名义,下发了一份对体育系统实行军事接管的命令,这个简称为“5·12”的
期刊
把“中国研究‘三农’问题最权威专家”的帽子戴在温铁军的头上,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要说“之一”便毫不夸张了。他独到的视角、新颖的见解、深刻的思想以及充盈在字里行间的忧国忧民之情,让不少中国人牢牢记住了这位经济学人——温铁军。通过采访,我们再次感受到这位著名“三农专家”的思想精华。    转换角色,温铁军为破解“三农”难题独辟蹊径    1995年,温铁军提出以“三农”问题取代“农业问题”的政府建议,
期刊
北京万寿寺旁,闹市中一处静谧的院落。一般市民不会想到那幢白色六层楼内,有一支生产真知灼见的专家劲旅,《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的第一稿就诞生在他们手中。这里就是民丰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简称“中央社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院。隆冬的一个下午,我们就有关民主党派的今昔中央社院的特色办学专访了中央社院的专家组成员及有关领导游洛屏、袁廷华、郑宪、李小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