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o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分析现阶段机械专业人才多维度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对当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最终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多目标培养途径,为高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能力素质 教育导向 机械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b)-0255-01
  在目前工程本科教育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学士是面向工程实际的一个职业性学位,在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回归工程实践的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机械工程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竞争加剧[1],这就需要我们以工程问题和项目为依托,面对日益复杂的工程环境,侧重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使之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可从事工程师职业的科学素养和从业能力。该文通过分析目前机械工程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能力与培养模式,探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为提高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 现阶段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等机械工程教育呈现出面向工程实际的诸多新变化,工程学士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实践与创新能力,实践是工程的灵魂与根本,以实际工程问题为中心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学士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机械工程师必须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具有实施解决方案的能力,以适应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凸显的工程职业环境,创新是高等机械工程教育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生命线,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主要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技术发明的研究能力,将各种技术、管理方法有机融合,进行产业开拓的能力,以及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的能力;(2)交流、合作与组织能力,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团队组员之间的良好交流沟通可以保障工程顺利的进行,机械工程专业人才除了必须具备从事工程实践的技术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组织领导能力,以熟悉和适应现代工程的跨国、跨学科运作模式,从而保证工程实践得以有效开展[2];(3)终身学习能力,步入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将终身学习能力明确地列入工程学士必须达到的能力要求中,以培养工程专业本科生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促使工程学士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获得多渠道获取、储存记忆和消化信息的能力,以及开展自主的、持续的学习的能力。
  2 目前高校机械工程人才能力培养模式
  (1)CDIO培养模式。CDIO培养模式是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共同研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对工程项目进行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来组织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以设计为导向的CDIO培养方案以设计项目为主线,完整地、有衔接地贯穿于整个高等工程教育本科教学阶段,使学生结合个人的研究兴趣,系统地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整体训练,同时,又可以把数学、工程科学等基础知识学习和项目设计训练相结合。
  (2)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模式是工程院校培养工程学士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等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工科院校通过交替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模式是以以项目研究为核心,走与企业密切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之路,使学生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必要的工程训练、科研训练,从而培养工程学士的科学研究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
  (3)跨学科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目前,许多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如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在工程学士能力培养过程中实行跨学科教育培养模式。跨学科创新教育是通过将不同学科背景的教授汇集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开设创新导论、创新研发实验、创新课题讨论、新企业开发讨论实践、企业家才能等技术创新课程,注重阐明不同学科领域间的交叉点和不同点,实现多学科之间的长期协作并不断交叉与融合,有利于培养工科学生向具有技术创新才能的趋势发展。
  3 我国机械工程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基于目前我国高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要求以及现行的培养模式,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笔者认为培养具有创新素养及工程实践人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科学定位机械工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科学、准确定位工程学士能力培养目标是高等工程教育本科工程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高等工程教育是为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发明创造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
  (2)构建开放式、灵活性、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工程学士能力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以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理论课程为基础,以基于开放式问题的工程实践课程为主体,以人文、艺术等通识课程为有益补充,将教育与工程实践教育有机结合,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增强学生的综合知识背景和跨越学科界限的国际视野。
  (3)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工程训练模式。工程教育要面向实践、面向工厂,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加强与工业界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工程训练模式,为工程学士能力培养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渠道。
  (4)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4 结语
  该文分析和论证了机械工程学士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培养内容、培养模式,根据我国基本情况,探讨了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学士能力培养途径,这对培养创新能力强、专业基础深厚、实践能力强的机械工程专业卓越人才,改变我国在世界制造业格局中的地位,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绍江,陈里里,李军,等.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和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9):26-28.
  [2] 曹源文,马丽英,陆兆峰,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运行模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1,11(2):111-113.
其他文献
该文简要介绍了C#和Matlab及其混合编程的基本特点,探讨了C#和Matlab混合编程在气象数据可视化上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实例详细说明了利用C#和Matlab混合编程实现气象数据可视化的具体步骤,为实现气象数据可视化提供了借鉴。
摘 要:目的:探讨“学生提问”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学生提问”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该教学法得到学生的认可。结论:“学生提问”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医学教育对高素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发电系统内部参数与外界环境紧密相关,热源参数的变化、冷却水温度的变化都会使得系统内部各个点参数改变,从而导致系统长期运行在非额定工况热效率低。该文
摘 要:为了提高“空间光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水平,探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的研究型教学改革。针对该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提出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建设研究型实验体系、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建设创造性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标准。通过建立研究型教学平台,着力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  关键词:空间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研究型教学 创新实践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
本文通过大量详实的调研,剖析了湖南省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现状,并以教育部26号令为依据,提出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随之加快,进而公路占地也急剧增加。根据交通部印发的“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思想,尽量减少
高校教师知识共享有助于教师和大学组织的发展。但是主体障碍、对象障碍和手段障碍导致高校教师不能有效实现知识共享。本文在分析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的基础上.有针
随着高速公路的大发展,交通量的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和严重超载使沥青路面质量面临严峻考验。有许多高速公路路面在通车一、两年后就出现了坑槽、开裂、车辙、松散剥落和抗滑
期刊
交通安全设施是高速公路高速、高效、安全、舒适特点能够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它是高速公路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它对发挥高速公路的效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