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研究表明青少年乳糜泻患儿的多种自身和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4477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乳糜泻(CD)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而且合并其他诊断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这项大规模、横截面、基于人群的研究旨在探讨CD和青春期后期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从1988年到2015年共纳入2 001 353例接受全面健康检查的犹太裔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7.1岁(16.9~17.4)岁。1 588 041例(79%)具有医疗情况的综合数据。明确的CD诊断基于公认的标准。协变量数据包括人口学指标和相关医疗情况的数据。

结果

总体上,本研究对7145例CD患儿和11 580 896例对照数据进行了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CD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常见,包括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比值比(OR=5.5)]、炎症性肠疾病(OR=3.8)、关节炎(OR=2.4),甲状腺疾病(OR=1.8)和银屑病(OR=1.6)。其他相关疾病包括哮喘(OR=1.5),胆管结石(OR=3.6),偏头痛(OR=2.3),贫血(OR=1.7)和月经异常(OR=1.5)。与对照组相比,青少年长骨骨折和中轴骨折不常见。

结论

青少年CD与多种共病相关,而且相关共病疾患并不限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胆总管取石术后经鼻胆引流管(ENBD)超声造影引导下生理盐水注入,观察胆总管残石及其应用价值。方法5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后留置ENBD。术后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引导下经ENBD生理盐水注入超声检查,观察胆总管位置、走行、通畅性及有无残留结石,分析注水前后胆总管显示情况及残石的检出率。结果55例患者中1例注入造影剂后未见显
期刊
目的探讨正常中晚孕期胎儿肺动脉瓣至肺动脉分叉处的距离(DPVB)与胎儿生物学生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成功选取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419例孕周(GA)为20~35+周正常单胎进行测量,获得胎儿的双顶径(BPD)、股骨长径(FL)和孕周(GA)等生物学生长参数。在胎儿大动脉短轴切面或右室流出道-肺动脉长轴切面测量DPVB(DPVBs:心室收缩末期距离;DPVBd:心室舒张末期距离);收缩末期测量
目的探讨胎儿永存动脉干(PTA)的产前超声诊断、病理分型、鉴别诊断及伴发畸形。方法选取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的1 392例胎儿心血管畸形中24例PTA,对其超声诊断、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根据Van Praagh分类法进行分型,将Ⅳ型PTA归入肺动脉闭锁,未纳入本研究。结果24例PTA中A1型10例,A2型3例,A3型9例,A4型2例。合并心内畸形及变异9例,合并心内及心外畸形1例。出生2
目的探讨三血管气管切面和主动脉弓降部冠状切面诊断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及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超声心动图资料与随访结果,总结右位主动脉弓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和主动脉弓降部冠状切面的声像图特点。结果44例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中右位主动脉弓伴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和左位动脉导管(导管连接迷走左锁骨下动脉)27例(61.36%),形成"U"形血管环。镜面右位主动脉弓17例(38.64%),其中3
目的探讨eSie Valves三维自动定量分析系统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主动脉根部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外科手术高危的三叶式重度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应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分别在四种模式下(Lax、Lax-Res、Sax、Sax-Res模式)采集主动脉根部三维图像,eSie Valves三维自动定量分析系统重建主动脉根部三维模型,自动测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OX40/OX40L和IL-17在病毒性脑炎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30例病毒性脑炎和30例非神经系统感染及排除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对照组)脑脊液中IL-17及血清中可溶性OX40L(sOX40L)水平,并分析其指标在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中sOX40L为(531.95±85.78)n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经皮钢针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早期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中短期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共收集我院16例儿童早期陈旧肱骨外髁骨折患者,男12例,女4例,左侧10例,右侧6例,12例畸形愈合,4例不愈合,均行切开复位钢针固定手术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4周(3.0~15.6)周,评价手术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及肘关节功能。结果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1.1~8.9)年,平
脓毒症是危重患儿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细菌感染是引起脓毒症最主要的病因。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是正确抗感染治疗的保证,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决定了重症脓毒症患儿的预后。我国目前对病原菌检测、鉴定手段仍停留在血培养和生化水平,检测周期较长,阳性率低,因此,建立快速高敏感的诊断方法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细菌的分类鉴定,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缩短了检测时
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相通,长期暴露于各种理化物质及病原微生物刺激之下,其上皮细胞分泌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短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short palate,lung,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 1,SPLUNC1)就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其结构与杀菌/渗透性增加蛋白相似,能特异结合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有助于维持内稳态、保持肺内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