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探索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alian1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经济形势下,高职院校应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建立学分制课程管理机制,提升选修课程比例,兼顾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以知识、能力及人格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立通识教育机构,构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全人教育;人才培养;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5-0027-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教育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重,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然而,只强调专业性,必将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低、综合能力不佳等问题,使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全人教育”是既重视学生自身价值又注重学生社会价值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将人本教育、知识教育及新知教育充分结合起来的教育理念,“全人教育”的出现弥补了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不足。
  在“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包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完善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学生的视野等,可以说,全人教育理念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意见[1]。
  但目前“全人教育”理念并未在高职院校中广泛推广开来,因而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可能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但社会责任感缺失、综合素质水平低下、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创新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钻研精神及吃苦耐劳素质缺乏等局面,从而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全人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缺陷
  (一)高职院校过于重视职业教育,轻视人文教育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明确其应用型办学理念、制定各类学科培养计划、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校企合作理念、更新其软硬件设备等,从而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但由于高职院校过于重视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忽视了“全人教育”理念下人文素养的培养,以致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但却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综合素质水平。
  近年来,由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掌握职业技能的高职院校学生显然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全人教育”理念下兼顾学生的社会价值及个人价值,为其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以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二)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失衡现象严重,科目设置功利性明显
  大多数高职院校受功利主义影响,并不重视“全人教育”理念的推广,其课程体系失衡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设置严重失衡。高职院校在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等方面课程设置较多,在人文素质、思想修养及个人成长(如马列及思修方面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传统文化课程、人生与哲学类课程)等方面课程设置极少。且很多教师与学生对这类课程极不重视,很多学生都利用这类课程复习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个别院校甚至都没有设置人文课程。高职院校这种过于强调就业、过于强调职业技术、过于强调职业标准的课程设置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便于学生就业,但却并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单单重视基础知识及职业技能培养很容易造成高职院校学生中“空心人”的出现,从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类型固化,难以满足“全人教育”需求
  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课程能够有效践行“全人教育”理念,但当前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即通识教育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没有系统的规划及完善的选课系统,致使通识教育课程类型固化严重,课程千篇一律、划分不合理,进而导致通识教育课程吸引力不足,严重影响通识教育课程的地位,这也不利于“全人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此外,通识教育课程的选择仅仅是由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决定的,缺乏必要的调研工作,这致使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影响通识教育质量,使“全人教育”理念无法在高职院校中有效落实。[2]
  三、“全人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
  (一)高职院校应树立“全人教育”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不仅包含职业技能的培养,还包括精神素养及道德情操的培养。然而,长久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存在“忽视人才全面发展”的现象。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显然与人才培养初衷相背离,高职院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即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还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独立的思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树立“全人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其他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精神素质、应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注重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二)以“全人教育”理念重新规划课程,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趋于平衡
  大多数高职院校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在课程设置上偏向于职业技能课程,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因而,高职院校需要基于“全人教育”理念,从以下方面平衡人才培养体系。第一,建立学分制课程管理机制,提升人文类选修课程比重。高职院校应建立学分制课程管理机制,充分尊重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依据自身需求及自身兴趣进行选课,满足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一些已经施行学分制课程管理机制的高职院校,其培养计划中涉及的人文类选修课程的比重往往较低,因而应逐步提升其比例,呼吁学生重视各类选修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践行“全人教育”理念应统筹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实现协同培养。与职业技能实践教育一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全人教育”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校内教学,还应注重校外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教师在校内开展“全人教育”,从理论教育方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终身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及社会责任感;来自企业的校外导师则从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志愿活动服务、文化艺术活动、科技创新創业活动、各类实习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4]第三,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计应以知识、能力及人格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计应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根本,以知识、能力及人格培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计的目标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一要让学生用成熟的思想思考问题,以端正的态度学习及行事,让学生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二要开展丰富的人文教育类课程,使学生的自我修养、道德素养、创新精神、批判思考精神、表达能力、理解判断能力等得到协调发展;三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其个人职业决策能力及职业素养,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实现全面发展。   (三)健全通识教育课程,切实落实“全人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是落实“全人教育”理念的有效措施。因此,健全通识教育课程,切实落实“全人教育”理念。首先,要设立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机构。高职院校需要设立通识教育机构,由专门的机构负责通识教育课程的选择、设置、监督、反馈、调整等,并对通识教育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提升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效用。同时,在通识教育课程开办之前,将教师与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做好广泛的调研工作,确保即将开办的通识课程难度适中、培养方案系统化及合理化,且符合社会需求及满足学生兴趣,以保证通识课程实用、有效。其次,应完善高职院校通识课程选课系统及管理机制,保证选课系统涵盖不同领域及不同层次的通识课程,保证学生能自由按照其兴趣进行选课,充分尊重学生选课权,切实践行“全人教育”理念。[5]再次,要构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涉及领域应尽量丰富,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一般而言,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大数据、计算机、生物科技、公共疾病与预防、工程学、灾害防救等自然科学门类,传统文化、语言、马列主义、形势与政策、音乐美术、中国民俗、电影文化赏析等人文学科门类,心理学、校园文化及生活、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人际关系课程、沟通交流技巧课程等社会科学门类,职业伦理、法律与生活、科技与人文、创造力、运动赏析等跨领域学科门类。
  为提升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针对性,还应切实落实“全人教育”理念,确保通识教育课程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相结合,以真正构建个性化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四、結语
  高职院校应将“全人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全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从当下情况来看,高职院校 “全人教育”理念并未得到广泛推广,且存在过于重视职业教育、轻视人文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失衡现象严重,诸多科目带有明显功利性,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使得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满足社会对“全人”的需求,致使高职院校学生中“空心人”的出现,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树立“全人教育”理念,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黎浩敏,黄明睿,许 玲.全人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6-19.
  [2]李振秋.全人教育: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反思与价值指归[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4):44-48.
  [3]高晓梅,张永红.“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如何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中外企业家,2016(9):101-102.
  [4]刘 洋,马振龙.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探讨[J].时代教育,2015(3):236-237.
  [5]冯 莉.论高职教育的全人教育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6):139-141.
其他文献
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躺在家中的沙发中,看着电视上的歌舞演员飘出银幕,在自己家的客厅上唱歌、跳舞。感谢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使听起来有些象童话中的事情,现在成为了事实。    立体显示,梦想与现实    北京东方广场E1楼15层某间接待室里,汽车从液晶显示屏中呼啸而出,冲到你的鼻子前;直升机在液晶显示屏外升降盘旋;澳门葡京大酒店的骰子在空中飞舞;盛开的鲜花伸到了液晶屏之外直送到你的胸前……曾经需要戴上专
目前,沉井施工技术和工艺在工程建设中被大量采用。本文主要从沉井制作、沉井下沉、沉井封底等多个施工环节,探析沉井施工中下沉过快、下沉过慢、瞬间突沉、悬挂、筒体倾斜、
研究生毕业后,初来深圳,来到盐田一所新办的空气养人的学校,它的名字叫云海。建校伊始,在艰辛的自我摸索中,在晚间伏案看书思考间,竟对班主任工作有越来越多的敬意和思考。在
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腹地,南阳盆地北缘,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位于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明显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可持续的建筑工业的重要组成。在施工阶段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绿色施工正是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合并其他性病感染情况及临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到该院门诊进行治疗的98例尖锐湿疣患者资料。患者分为男女两组,每组各49例
小学生社会交往的主要对象是父母、老师和同学,而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发生在校园的同伴交往是其社会交往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同伴交往冲突伴随着小学生同伴
目的通过普查资料的统计,了解太子河区农村已婚妇女妇科疾病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由妇保科医务人员按照统一制定的妇科病普查表格,对7283名受检对象逐个询问病史、登记、常
通过工程施工,浅谈监理单位与承包商、设计、业主之间的关系。
规则的增加应该是跟时代的发展成正比的,同样它跟束缚的增加亦呈正比。而人类却是一种越得不到越渴望拥有的动物,正如现在的年轻人对自由的渴望。想想看,一切被刻板的规则统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