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u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一般包括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空间观念以及模型思想等等,充分反映了学科教育的价值观以及本质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地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技能,以此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预设,为核心素养渗透奠定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对文本教材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奠定坚实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认真解读文本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将与目标核心素养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认真地编排,并重点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的小药箱,并让三名同学分别从正面、左面以及上面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阐述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一名从正面观察的同学说看到的是长方形,一名从左面观察的同学说看到的是正方形,一名从上面观察的同学说看到的长方形。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然后教师又出示了一个物体从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得到的形状,然后让学生进行推理这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通过这种方式,大大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養。与此同时,将核心素养目标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应将教学重点转移,从以往的“讲授、记忆”转移到“深层理念、迁移应用”上。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可以将教材中有关百分数的核心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概念知识,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之上,教师提出问题“百分数、分数以及小数的互化问题”“百分数的应用价值”等等,并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采用科学、合理的探究活动形式,提升核心素养渗透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核心素养目标,科学、合理地开展探究教学活动。而探究活动形式与核心素养渗透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获得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例如在学习“解方程”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首先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教学,教师拿出一个天平,并在一边的天平上放入一支铅笔,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这个天平保持平衡,学生纷纷回答在另一边也放入一支铅笔,教师又问:“如果我拿回一支铅笔呢?”学生回答:“另一边也拿回一支铅笔”。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等式的概念,接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课件,并围绕课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新学的方程解决问题吗?”“你们知道解方程的方法吗?”然后让小组学生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参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完成探究后,还应在全班面前进行反馈和交流,教师应适当补充学生计算过程以及学生归纳的方程解法。
  又如在学习“统计与猜测”时,应组织小组学生进行探究,每个小组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活动进行统计,有的小组对学生回家放学所做的活动进行统计,有的小组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统计。教师引导学生先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然后进行统计图的编制,这样学生就学会如何编制统计图,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加强核心素养设计练习,实现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的延伸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练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还应结合核心素养的目标,为学生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使得作业练习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及针对性,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说一说学校、你们家之间的位置关系?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还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北京在你家的什么位置?如果去北京旅游,你准备怎么走?”。这样设置课后作业练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实践性,与以往的布置形式相比,更加能激发学生对做作业的兴趣,学生作业完成度更高,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又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运用我们今天的学习方法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在学生完成后,对于比较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给予奖励,并贴在班级的板报上,供其他学生学习,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数学学科任务,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核心素养目标,加强对数学教材内容的挖掘,并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布置有趣的作业练习,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总结了十多年来时频分析技术在雷达回波散射机理解释和ISAR成像方面的应用.目前一种趋势是由匹配追逐思想用表征电磁散射机理的波前、谐振和发散三种基信号来分解回
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力量。意大利的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中安利科懂得怎样去学习、去生活,怎样去爱,在爱中对生活的追求感动了无数读者。  他的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教师也是一样的,其所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般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有爱付出
期刊
本文在研究基于特征模板提取SAR一维距离像特征的基础上,将该方法应用于ISAR中,并对功率转换对特征模板特征建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实验论证了该方法同样适用于ISAR,
本分讨论了星载聚束雷达信号的特点,分析了高分辨率SAR方位谱的特点,提出高分辨聚束SAR成像算法,该算法可以克服影响成像的聚束SAR方位谱混叠现象.对星载聚束SAR信号进行仿真
无论是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还是在学生当前以及未来的生活当中,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展,数学素质和能力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必备素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学好数学课程,对日后投入新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小学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依赖教材和课堂讲授,侧重于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影响了学生
期刊
本文通过对ISAR的介绍,并结合了国内外实测数据的成像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ISAR技术应用于舰船目标识别的设想,并给出了初步的实现方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创设一些轻松的自主、合作学习情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启迪智慧
期刊
本文将扩展分形用于极化雷达图像目标检测,根据极化雷达图像的特性以及极化不变量的概念,提出了两种目标检测算法.随后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算法都是可行和有效的.
针对扩展分形(Extended Fractal,EF)方法,分析了EF特征的优劣性,结合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的统计特性,文中将EF检测与双参数恒虚警率(Bipparameter Constant Fa
会议
美术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们的艺术内涵与审美能力,并对学生们的个性进行优化,对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动的背景下,对这一学科的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美术知识及技能外,也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增强课堂上的互动,从而在突显学生本位的同时,更好地强化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及实效性,将实质及价值最大化地突显出来。  开展趣味教学,创建和谐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