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零能耗住宅热泵制冷性能比较研究

来源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yang_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零能耗建筑研究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变得日益重要,热泵技术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夏热冬冷地区某低密度近零能耗住宅进行实测,对比分析了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的关键运行参数及能耗指标。案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室外环境下,空气源热泵系统日均耗电量为40.1 k Wh,而地源热泵耗电量为27.9 k Wh,地源热泵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同时发现实际运行时存在“大流量小温差”,水系统能耗偏高,机组频繁启停等问题,系统性能存在优化空间。二者的对比研究可以为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技术实践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提高厂区废水水资源利用率,某钢铁公司采用"格栅+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超滤(UF)+一级反渗透(RO)+二级RO+电去离子(EDI)"工艺处理和再生回用其生产综合废水,产水有软水、除盐水和超纯水等。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实现了72%~80%的高回收率废水回用;其中UF系统产水SDI15<2.5,一级RO、二级RO、EDI产水电导率分别为<30、<2.5、<0.06μS/cm
期刊
智能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有着高效、安全、低成本等等的优势,是传统工业生产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在未来的工业生产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会给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本文中,笔者就简要谈一谈智能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内的应用案例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期刊
本文首先归纳了目前采矿机械设备应用,分析存在的缺陷,总结采矿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种类;其次,梳理了智能化技术在采矿机械设备及系统中的应用优势,提出智能化技术发展建议;最后,对采矿机械设备智能化技术应用前景和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采用样地样方法对察隅县云南松群落进行全面调查,对样方内云南松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特点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松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00种,分属于44科88属。其中菊科物种数最多,共计16种;其次是蔷薇科,植物种数为10种;单种科(属)植物物种有22科。(2)重要值分析表明,云南松群落灌木层的主要植物有察隅小檗、粉枝莓、少对峨眉蔷薇、小叶枸子以及西南木蓝等,几者的重要值总和达5
期刊
在搜集整理浙西区2010—2016年水量要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水量平衡计算并分析了水量平衡计算误差的影响因素。经分析,水量平衡计算误差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测验手段采用、区间径流量计算、水利工程调度、降雨量计算、耗水量估算等。同时,鉴于水量平衡计算存在的误差,提出了加强水文巡测建设和管理、调整水文巡测方案及加快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等误差控制措施。
期刊
工业4.0时代中,智能化制造是功机械设备的主流发展方向。分析智能化技术用于机械制造领域内的优势,包括降低机械设备的制造成本,提升制造加工效率,确保生产流程的安全性等。阐明智能化技术在机械设备制造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预测智能化机械设备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机电一体化、集成化、模块化、网络化、绿色化等。希望有更多人认识了解智能化技术,促进其在工业机械制造领域内的广泛应用。
期刊
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是指使用机械设备、工具和材料来创造物理产品或部件,涵盖了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组装到最终产品制成的各个阶段。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机械制造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该文以物联网技术和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智能化制造中的应用为案例开展分析,探究智能化技术在提高机械制造生产线的灵活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中的应用原理、应用流程及发展优势,并展望了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趋势,通过
期刊
机械工程智能化可以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机械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机械工程智能化推动了社会工业化发展,同时也推动了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的改革。
期刊
芬兰很早就进行了“托幼一体化”的改革实践并取得了较大成效,通过构建一体化政府管理部门、整合早期教育和保育课程指南、统一保教师资队伍、整合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来实现“托幼一体化”,这为我国探索“托幼一体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借鉴芬兰的实践经验,我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推进“托幼一体化”进程:改革“双轨制”模式,构建统一管理体制;整合保育教育课程,构建统一课程体系;严把师资入口关,多举措增强师资队伍;鼓励
期刊
风-浪-流等海洋环境因素以及风机运行引发的振动都会导致海上风机基础长期处于循环荷载的作用下,因此,掌握地基土在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对海上风电基础设计至关重要。我国南海海洋地质条件复杂,粉质土分布广泛,当前针对南海浅表地层粉质土循环加载力学特性尚缺乏系统性研究,是该区域开展海上风电基础设计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依托粤东某海上风电工程,针对该风场的若干代表性粉质土层开展了系统性试验研究。基于系统性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