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经典诗文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①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x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陇西作为甘肃的历史文化名城,她曾是千年郡州治所,丝绸之路重镇,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明清时期,在陇山渭水哺育、滋养下,陇西诗人灿若星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学作品。
  [关 键 词] 诗文;资源;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010-01
  让年青一代重新认识陇西诗词文化所蕴涵的价值,感受陇西文化的悠久和昔日辉煌,能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吸收本土文化的营养,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养,让优秀本土文化生生不息,发扬光大。这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开发观,重新审视地方经典诗文这一丰富的课程资源。
  在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严格遵循课程开发的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积极组织和引导师生亲近经典诗文、亲近文化,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
  一、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与周边人文环境、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有利于学生深刻了解社会的变迁、亲密接触大自然、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发挥校本课程贴近地方社会、自然环境,贴近学生生活的优势。
  陇西仁寿山是陇西的主山。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书法家王了望,他在登仁寿山时留下佳作——《踏青记》,对携友踏青的场景进行细致描写,读其文如登仁寿山。为了引导学生用心领会陇西仁寿山的壮美,我们组织学生“同登”仁寿山,由学生自己按照《踏青记》所记载的路线“同游”仁壽山,在魁星阁上远望陇山渭水,吟诵《踏青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
  “陇上铁汉”安维峻曾在陇西南安书院(今定西工贸中专)任主讲。安维峻与友人登威远楼,写下《次韵和张虞臣大令重九后一日同友人陇西补行登高》一诗:“记曾襄武醉重阳,九载于今事可伤。遍地荆榛成浩劫,几人薇蕨有余香。光阴过眼频看剑,垒块浇心但引觞。强欲登高无伴侣,菊花静对读书堂。满林声噪尽昏鸦,黄叶随风万柳斜。冰檗味余心最苦,沧桑阅后发先华。我从尘世逃空谷,君共天才赋落霞。古往今来同一醉,有人独醒恨无涯。”其忧国忧民、对权奸误国误民的愤恨之情跃然纸上,至入人心扉。此诗直抒胸臆,深有“廉颇未老”之感慨,在威远楼上边游边学,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利用自身资源,构筑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生存发展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考虑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可能性,强调个人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商末,伯夷叔齐忠于大义,耻为周臣。其兄弟让国,叩马谏伐、不食周栗,隐于首阳,采薇而食,饿死首阳的故事,千古传唱。关于伯夷叔齐归隐的首阳山,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杨恩(万历乙未科进士)对其考证尤为透彻,撰文罗列证据称伯夷叔齐归隐之地就是陇西的首阳山。他作有《夷齐祠》:“千载清风说首阳,首阳原不是周疆。荒冢野史流传误,始信忠名处处芳”。诗中“首阳原不是周疆”便是支撑他观点的重要证据之一。“忠名处处芳”则对火龙点睛,高度褒扬了伯夷叔齐之精神,直言不管他们到底魂归何处,其清风正气是所有人都敬仰的!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登首阳山,既可以欣赏家乡名山之傲人风景,又可以零距离感受伯夷叔齐之清风正气,启发学生感悟人生,思考未来。
  三、科学性原则
  要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践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策略的指导,营造人人乐学、人人善学的积极氛围。(1)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情感放在第一位,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力。(2)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始终关注以下几点:(1)通过分析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和价值取向,充分利用学校自身及本土文化的优势和资
  源,使校本课程的开发突显陇西特色和学校特色。(2)深度挖掘地方经典诗文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加深学生对祖国、家乡和母校的热爱之情,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与舞台,变“听老师说”为“老师先听我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的过程中汲取诗文中蕴含的精神能量。(4)我们注重经典诗文精神实质能触及学生灵魂深处,布置的作业相对灵活,要求学生写不受字数限制的“学习感想”,鼓励学生说实话、说真话。
  参考文献:
  [1]温小军.改进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路径[J].今日教育,2014(11).
  [2]乐华英.古诗文教学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
其他文献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8日报道,英国一名叫安格斯·帕姆斯的13岁少年外形似婴儿,其母亲称这种罕见情况为“幸福综合征”.rn13岁的安格斯·帕姆斯只有0.94米高,13.6公斤重,外
期刊
出版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又要追求经济效益。出版企业要搞好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合理有效地组织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出版企业
如果你先看到徐鸿军画马,再见其人,你会大吃一惊。徐鸿军的马,或飞扬灵动,或奔腾雀跃,或充满力量,或潇洒俊美。徐鸿军却如谦谦君子,性格内敛、含蓄,沉静。人说画如其人。了解
期刊
语文是初中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将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教学发展.该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是一种采用相对
陕北是一个极富神奇色彩的地方。许是历史上地域偏僻、信息闭塞的缘故,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尤其是民歌、秧歌、九曲、锁呐、说书等民间艺术更是精彩动人,源远流长。小时候,我在乡下经常参与这些活动,亲身体验到了它的无穷魅力。  民 歌  在陕北民间艺术中,首推的恐怕就是陕北民歌了。陕北民歌,内容极其丰富。有表现苦焦生活和男女爱情的,也有说唱逗笑及赞美家乡的。总之,生活中的一切都
期刊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化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SDF-1)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浆、肿瘤组织及淋巴结中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
目的:评价分析B超在乳腺肿块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抽取在2010年4月-2014年4月间在我院门诊B超检查并经临床确诊乳腺肿块患者102例,包括恶
英国男童德克斯特·卡希尔也许是很多父母眼中的天使宝宝,因为小家伙磕了碰了都不哭.但对他的父母而言,担心的正是这一点,卡希尔没有痛感,别说磕了碰了,就是骨折也不觉得疼,
期刊
花姐是我初中时候的同学.他是个男孩,浓眉大眼,人又老实,任凭同学们叫他“花姐”.rn
期刊
各地中考中关于圆的考查,一般是围绕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与圆有关的角、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扇形及圆锥的相关问题,常以计算或证明形式出现.下面结合2019年一些中考题来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