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德育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尤其是中学阶段德育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教师将德育渗透贯穿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价值导向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德育渗透 现状 重要性 路径
  高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的重要转折点,高中阶段的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习得的过程,更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当前学校德育面临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多样、传统显性德育实效性差的复杂情况。要真正落实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必须适应当代学生特点,改变传统德育方式。因此,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强调知识点的传授,更要通过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公民。
  一、当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德育现状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教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除此之外,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法律、纪律、劳动、环境、审美、理想、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又纷纷被列入各级学校的德育大纲。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高中阶段学校和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一门学科,在高中生德育的开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和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认识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以及当前教育教学体制的限制,使得我们的高中政治课与德育严重分离,高中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发挥。
  二、高中政治课堂德育的重要性
  《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一門课程。在诸多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认识能力为载体,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树立崇高目标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因此思想政治课可以说是高中阶段德育的核心。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
  (二)养成健全人格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各个框题的设定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必修和选修课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提出要求。例如文化生活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政治生活有助于培养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哲学生活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选修五的法律常识更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是内在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的,它是进行高中生德育的天然平台,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三)培育时代精神
  思想政治课程一直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相较于其他课程,思想政治课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面向社会、走进生活的机会,它促使学生走进生活,勇于实践,不停留于表面功夫,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无论是在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中,教材都设置了探究环节。此部分内容的设置就是倡导教师和学生不必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而是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元的价值观念。
  三、高中政治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实现路径
  (一)以教师为主导,转变教学观念
  面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思想,端正态度,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价值研究,探索适合国情、校情的实际德育方式方法,解决好学生中现实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实现德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新时代的教师不仅需要认真研究教材,还要对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都应有所了解,做到与时俱进,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政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解答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疑问,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德育渗透进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
  (二)以学生为主体,内化道德要求
  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做到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德育发展水平出发,人为地拉高德育的目标,造成目标和现实的极大脱节。
  德育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它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而且还有信与不信、爱与不爱、知与行的矛盾。思想政治课堂的德育渗透,不只是告诉学生善恶是非对错,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引导学生自律,实现德育目标的自我内化,并将内化的观念转变为实际的行动,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以课堂为载体,创新德育方法
  进行德育渗透,不能只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这样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着力于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从学生的日常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識社会现象,学会辩证地思考。
  思想政治课堂是德育的重要领地,教师和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积极实践探索符合实际的教学和德育方法,将德育过程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的德育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其他文献
依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青少年自杀统计死亡人数排名第一的国家,每年因为不堪心理问题折磨而选择结束生命的青少年有很多。另外,这份报告还指出,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学校在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和注重培养综合性人才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成果。  【关键词】中学美术 青年教师 新课改 综合素质  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论点。他指出:“教育应该是人自出生后所有教育经历的集合,是自呱呱落地到寿终正寝的全过程。”这也就是俗语中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起源于200年Galvani和Volta的电生理研究工作.20世纪初,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研究粒子和射线对人体的影响,标志着生物医学工程进入了第二个历史阶段,这一阶段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  【摘要】培养现代军人的国际素养已成为当前我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迫切需要。对此,需要从理论上明确现代军人国际素养的内涵,从实践上探讨提升现代军人国际素养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现代军人;国际素养;提升路径  随着我国大国地位的崛起,我军参与执行的国际军事交流活动和军事行动日益增多。因此,培养现代军人的国际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力图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