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选择,未必有不同的结果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nvenx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陈红霞(1991.12-),女,汉,甘肃平凉人,在校研究生,天水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摘要:在《窦娥冤》这篇课文中,窦娥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而这种悲剧性不仅体现在她的人生遭遇上,更体现在张驴儿误毒死他父亲后的一系列选择上。不管怎样选择,她终究难逃死亡的结局。
  关键词:窦娥;选择;死亡
  中图分类号:P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71-01
  在《窦娥冤》这篇课文中,三个残缺的家庭:窦家缺妻,蔡家缺夫,张家缺妻。这三个残缺的家庭交织在一起演出了一幕幕悲剧,而终将以残缺告终:窦天章失去女儿,蔡婆婆失去儿媳,他们都孑然一身,遭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张驴儿不仅失去父亲,最后被判刑处死。虽然最后窦娥的冤案被重新审判,但三个家庭都付出代价:以家庭的破灭或家人的失去而终结。可以说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而在这过程中,窦娥是一个悲剧性最明显的人物:三岁亡母,七岁成为童养媳,婚后丈夫夭折,遭张驴儿欺负,最后被冤判刑处死。可以说窦娥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不幸的。而这不幸更体现在窦娥人生关键点的选择上:张驴儿误毒死他父亲后,不管窦娥选择那一条路结果是相同的。
  著名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说: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但在窦娥身上未必行的通。文中窦娥在生命悠关中面临两次大的选择。第一次是张驴儿误毒死他父亲后,窦娥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官休,一是私休。而张驴儿私休的条件在文中的描述是:“你早些与我做了老婆,倒也便宜了你”。而这与窦娥没打算再嫁的本意不符合,文中的描述是:“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因此蔡婆婆在张驴儿父子的威胁下答应婚事后,试图说服窦娥,但窦娥坚决不答应。而当张驴儿误毒其父亲后威逼窦娥嫁给他时,从心理上说窦娥对张驴儿心怀恨意,更不可能嫁给他。但假若窦娥真的嫁给张驴儿,窦娥也未必有好结果:文中的描述为:“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说家克计,则打听些闲是非;说一会不明白打风的机关,使了些调虚嚣捞龙的见识。”一方面如果窦娥嫁给张驴儿,她会受到周围人的流言蜚语。另一方面“在蒙元统治的元文宗时期,政府专门立法,命妇夫死不许再嫁。相比于王朝初建之时,元朝对妇女再嫁问题十分严厉。章义和等人在著作中也指出:‘元代的妇女贞节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1]因此,窦娥假若改嫁,不仅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而且在道德上很可能会像《祝福》中的祥林嫂,“被逼再嫁的祥林嫂在鲁镇文化和鲁镇上的人们并没有给祥林嫂逃出幽闭的精神恐怖以任何出路,相反,正是鲁镇文化和鲁镇上的人们却使祥林嫂陷人更加幽闭的精神恐怖之中。[2]选择公休,窦娥认为自己没有犯罪,因此官府会还她一个清白。但恰巧她遇到的是“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人是贱虫,不打不招”的判官,窦娥想让官府还一个公道的希望破灭了。这也应证了张驴儿“你要官休呵,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问!你这等瘦弱身子,当不过拷打,怕你不招认药死我老子的罪犯!”的话,可见张驴儿是早有准备的。假如张驴儿按照预期计划毒死蔡婆婆,窦娥面临的问题也是一样,要么私休,要么官休。而这两种结局对张驴儿千方百计想要得到窦娥的目的毫无影响。
  第二次选择是在官府中面对昏庸官吏的强行拷打,窦娥为自己的清白始终没有招供,希望判官能够看出她是冤枉的。但判官无法得到答案把矛头指向蔡婆婆时,窦娥为婆婆的身体着想便招了,最后被判为死刑。窦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善良和孝顺。这在文中体现为“(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假若窦娥没有顶替蔡婆婆,蔡婆婆可能将矛头指向窦娥,这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在蔡婆婆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威胁时,“(卜儿背云)我不依他,他又勒杀我。罢、罢、罢,你爷儿两个,随我到家中去来。”另一处是张驴儿误毒死他父亲后,张驴儿和蔡婆婆的对话:“(张驴儿云)你可怕麼?(卜儿云)可知怕哩。(张驴儿云)你要饶麼?(卜儿云)可知要饶哩。(张驴儿云)你教窦娥随顺了我,叫我三声嫡嫡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他。(卜儿云)孩儿也,你随顺了他罢。”可见,在蔡婆婆的眼里活着是最重要的,假若没有窦娥的顶替,蔡婆婆有可能会成为张驴儿的帮凶。因此,窦娥也可能被判刑。即使蔡婆婆没有招供而被活活打死,那么逼着招供的仍是窦娥。因为蔡婆婆招供自己毒死了张驴儿父亲,没有达到张驴儿的预期目标,可能会导致窦娥认罪。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窦娥招供与否,最终还是难逃死亡的命运。
  总之,窦娥注定要走向死亡。“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指出:‘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鲁迅认定的悲剧本质精髓有二:一是悲剧表现的是‘人生有价值的’;二是这种‘人生有价值的’发展终极是被‘毁灭’。”[3]而在《窦娥冤》中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善良,除此之外还有窦娥的生命。在窦娥身上,我们看到命运始终在推着窦娥被动地走。她无法掌控一些不幸的遭遇,更在她关乎生命的关键点上,虽然存在着分歧式的选择,但这些选择的结果是一元的,就像在一个节点分开的两条路最终又交汇在一起,而它造成的结果是将窦娥推向死亡的道路。可以说窦娥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选择都注定窦娥要走向死亡,她身上所承载的善良和生命也终将在三个残缺的家庭偶然与必然的交织中走向毁灭。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董明倬.《元典章》中妇女再嫁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4,481(35):252.
  [2]杨朴,杨旸.鲁镇文化和祥林嫂的幽闭恐怖症—《祝福》主题的重新解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48.
  [3]王庆芳.《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J].孝感学院学报,2001.8,21(4):48.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季翊(1986-),女,山东济南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应用语言学。  摘要:英语存在句教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其进行的课堂教学十分必要。任务型教学法以其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做中学原则,能有效帮助学生建构存在句的语法体系,促进其语言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存在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作者简介:杜家伟(1976.10-),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04-01  2010年3月,我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经反复论证开始建立,6年间,面向全体学生共选拔出七届计375位学生校长助理,协助学校完善各项工作,其制度本身也在不断优化,从个人负责制逐渐过渡为团队合作制。如今
期刊
摘要:高校宣传工作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高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它直接服务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宣传越来越重视,中办、国办专门针对高校宣传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的文件。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以下简称翰林学院)的宣传工作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校党政中心工作,以为学校教育的
期刊
作者简介:李迎春(1971.10-),男,江苏徐州人,副研究员,陶瓷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党政管理。  邓举青(1982.05-),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陶瓷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陶瓷艺术。  摘要: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党总支把握主题,创新载体,探索三级党风廉政督察员的工作机制,有创新性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工作。  关
期刊
作者简介:杨武成(1968-),男,汉族,山东潍坊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副教授,硕士。  刘帆(1992-),女,河北保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研究生。  赵振华(1982-),男,山东诸城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管理与发展等。  摘要:空间形态、视觉效应及其互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特定文化景观的性质和内涵。中国石油
期刊
作者简介:贾良(1986-),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研究生,中学一级,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就职于包头市第九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27-0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
期刊
作者简介:王燕(1986-),女,甘肃张掖人,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陈德林(1963-),男,重庆合川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监测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关键环节的控制策略选择问题。从整体层面看,高职院校人才质量受前期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人才培养过程把控、人才的社会应用评估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因此,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做好科学谋划尤为重要。从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校频繁发生大学生被诈骗事件。大学生由于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防范意识差等原因,常常上当受骗。本文通过我校大学生被骗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试图探求大学生正确防范各类诈骗行为,在不幸受骗的过程中积极应对,避免损失。作为高校辅导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明确角色定位,正确引导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提高防范意识、学会明辨是非,保护自身。  关键词:大学生;受骗;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61-01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发挥出一种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就像一个桥梁拉近了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使学生们学习的动机由认知需要而上升为情感需要,同时也使我们教师的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了职责需要。  然而,很多老师在说到和谐师生关系时,总是认为这是一件艰难的工作。其实,良好的
期刊
作者简介:马静(1982.1-),女,宁夏固原人,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方面。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评价教师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出发,阐述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含义与内容,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从更新观念、增加评价教师素养的标准以及为教师搭建信息平台三方面来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