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身陷“三无”困境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8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瞭望东方周刊》: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废除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有些地方已经做出实质的改变。你是怎么看的?
  李宪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废之争”由来已久,到目前为止至少经历了三轮。
  最早一轮发生在政府部门之间,后来国务院统一了意见要求全国推行。2001年全国推行之时,医药行业几大协会联合上书反对,但也没有提出更好的方案。
  这些年来,企业反对声此起彼伏,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也都会有交锋,但这些争论意义不大。
  除了“存废之争”,还有“量价挂钩”、“款价挂钩”、“两票制”“双信封”、“单一货源承诺”等至少十几个方面,都是持续有争论无结论。这是造成行业一直混战、内耗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一直在围绕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权力、利益调配在争论在折腾,但对其本身却缺乏探索和研究。
  看上去这是企业和政府间的博弈,实则是政府各部门间的利益博弈。
  我认为,这么多年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不太成功的原因就是:“有方向无路径、有概念无细节、有争论无结论”。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路径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李宪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通俗地说不就是团购吗,团购肯定是有好处的,问题在于我们有了方向却没有找到路径。
  这些年来,政府成为药品供应链的一个节点,有人认为只有政府干预,甚至政府包办才能做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政府的介入似乎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约束甚至打破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医生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但是多年事实证明,流通是市场行为,政府介入就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只会增加寻租机会,而不可能修正供应链的模式缺陷。
  事实也证明,政府的职责就是管理,直接上阵总是会出错,不是此错就是彼错。只不过现在的错误表现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被异化,它已被异化成地方政府的准入和限价。这不是市场之间的博弈,而是权力和市场的博弈。
  《瞭望东方周刊》:既然政府不宜介入过深,为什么要求政府规定一些细节?这样会不会束缚了市场各方的手脚?
  李宪法:我个人认为卫生部门十几年前的工作比现在做得细。
  比如最初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时候,卫生部是积极倡导的,先后发布了招标采购的规范文件和范本,将药品招标采购的流程、规则、要求说得非常清楚。地方想作修改需要得到卫生部批准、备案。整体工作很细致。
  当时一些细致的具体做法,企业界大致也是支持的。可是后来卫生部把自己颁发的文件废止了,背后原因很复杂。
  比如,网络技术发展很快,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开始推行。可是网上操作和手工操作又有很大的区别,这就意味着要重新订立规范、范本,必然需要更大量的、细致的工作。当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已经推动起来,很多人不愿再去做这件吃力可能还不讨好的事。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其他原因。再比如,2007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地方政府需要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现准入和限价,导致其被异化。
  《瞭望东方周刊》:有哪些方面存在“有概念没细节”的问题?
  李宪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处理大量操作方面的问题。但没有更细致的要求,各地自行其是,一件好事做得不漂亮,甚至办坏了。
  比如“量价挂钩”,其实就是“批量作价”,这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基本要求。这个“量价挂钩”是国务院文件提出的,但没有具体说明这个概念怎样落实。
  “量价挂钩”的细节策划非常复杂、专业,在欧美国家这可能诞生出一个新的服务行业。美国大量存在的第三方性质的“药品集中采购组织”,其使命就是按照“量价挂钩”的原则作出标准的“量价挂钩”合同,通过市场化的纽带将各市场主体(包括医院)联系起来。
  可是在中国,很多人反对“量价挂钩”。我仔细观察和思考过,在目前这种被异化的情形下,我觉得反对者说的也有道理。
  这件事现在成了一群精明人做的一件粗活,导致各地政府爱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招就怎么招。今天集中招标,明天交易所,后天不知道怎么玩儿。
  《瞭望东方周刊》:那药品交易所这种创新形式究竟好不好?
  李宪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探索了这么多年,可能药交所是最后的归宿,也是最好的归宿。但是,它也有可能导致另外的结局。
  我不是反对建立药交所,只是觉得应该统筹考虑全国市场,避免各地盲目攀比、重复建设。重复建设不仅会再一次造成巨大浪费,还会将艰难建立的全国统一市场又割裂开来。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跟一些部委沟通这个事情,2000年我就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药品交易所的建议。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组织了一次调研,当时我就向他提交了建立全国性药品交易所的建议。
  以前可能还是觉得条件不具备,现在我觉得机会来了,建立药交所应该成为相关部门高度关注的一个改革方向。
  药交所能生成一种价格发现和形成机制,它也是组织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药品流通方式。有了药品交易所之后,以前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争论和问题,就可以找到一种市场化的解决办法。另外,它也将会促使采购政策和价格政策的融合。
  《瞭望东方周刊》:一些地方还想着通过集中招标采购、药交所等为抓手来降药价。你怎么看?
  李宪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决定的是医院药品的购入价格,但是决定医疗总费用的是零售价格。
  至于购入价格、零售价格、医疗总费用之间的关系就更复杂了。购入价格低并不意味着老百姓看病费用就会更便宜。采购政策的确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政策。
  总之,老百姓的医疗费用是由药品的采购政策、价格政策、支付政策等方面综合决定的,单方面强调任何一项政策,或者寄希望于任何一项政策来降药价,对解决“看病贵”问题都不会有明显效果。
  现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之后,医疗机构的收入并没有减少,有的医务人员回扣照拿不误,企业商业贿赂依然盛行,利益各方皆大欢喜。可是老百姓“看病贵”有本质的改变吗?
  此外,国外医院成本支出的大头往往是人力资源,国内医院支出的至少2/ 3往往是物化支出,包括大量浪费、药品回扣等都包括在物化支出里面。
其他文献
“寻觅你梦寐以求的生活真谛,使您的人生境界超越奢华定义……”  新丰江水库上的地产“大动作”丝毫不低调,在进入河源的高速公路路口,人们就可以看到巨大的广告牌- - -“给世界一个万绿湖”。  这个超越了“奢华”的定义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设想一下,华南第一大湖,国家级森林公园,4A级旅游区,湖光山色的“广东水塔”,珠江流域最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有着全广东最好的水和空气,青山绿水间还惊现桃花水母等
曾国藩晚年在家书中回忆,“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大名大位者之一,就是那位因鸦片战争而出名的琦善。琦善出身贵族,身名早达,二十岁就当了河南巡抚。一度位极人臣,在朝廷中根深蒂固。虽因鸦片战争而被道光“革职锁拿,查抄家产”,但不久就获重新起用,任陕甘总督。咸丰即位后,有人参奏他在陕甘总督任内“妄加诛戮”,“将雍沙番族刑求逼供,杀毙多名”。皇帝命革职交刑
我是一个喜欢“理财”的人,不但一直奉行“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而且对各种理财产品都保持着极大的好奇心。正因如此,这不,到年末了,我的手机上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八九条来自各种理财机构发来的产品信息。  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理财产品的收益自然一高再高,信托、期货之类的高风险产品不用说,就连定位于低风险理财产品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分级债优先份额、货币基金也都拿出了让人心动的收益。例如,中国银行推出了
在中国发展事业,翻译非常重要。前段时间我去拜访空调制造商大金的上海公司总经理时,他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翻译人员的报酬高理所应当- - -在重大会谈或商务谈判等场合,确保双方的真正意图得以正确传达是非常关键的。”  但或许是由于我自己渐渐能够听懂中文的原因,各种会议上我时常会听到翻译的种种不妥之处- - -大意虽然是传达了,但其背后所隐藏的“潜含义”却常常没有传达出来。  我个人的感觉是,
遗忘是最好的开始,剪不断的却是乡愁。    假如我再也不能回到故乡/请别为我感到悲伤/可以的话/我真的希望/你的泪水/和多弗尔湾的潮浪一样/把我送回家乡  假如我再也不能回到故乡/我不会再仰望天上/可知以后的每个夜晚/她也会轻轻推窗/她眼眸里的月光/却变成我心中的太阳/刺得人九曲回肠  假如我再也不能回到故乡/就让回忆似水流长/母亲的呢喃/孩提时的影像/是梦是真/又有什么相干?  假如我再也不能回
11月27日一早,晨雾尚未散尽。背着装满便携医疗设备和药品的背囊,医务人员顺着湿滑的软梯,从离海面20多米高的甲板换乘到冲锋艇。海风吹拂,软梯随着舰艇高低起伏,小艇随着波浪晃个不停。  20分钟后,衣服已经被海水湿透的医务人员登上卡车,驶向莱特湾附近最大的灾民安置点,开始巡诊。  抵达菲律宾仅3天,中国海军的和平方舟医院船已在菲律宾灾区建立起以医院船为主平台,以前置医院为支点,以当地医院坐诊和灾民
出国前,女儿在上海读小学三年级。  她所在的上海小学,是从一年级开始教英语的。她大约5岁时,妈妈也带她去上过外面的英语培训班,每周两次,有中国老师也有外教。但说实在的,直到出国前,她的英语仍然很一般。也就是目前国内很多家长看到的自己孩子那样,知道几个单词,但根本张不了嘴。或者就是,真正英美人张嘴说话时,根本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  当年去美国时,我们非常担心她的英语- - -她能适应吗?是否该从一年
情急之下,植物园的10名青年工作者,在竖排的信纸上,用毛笔工工整整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求解决植物园的永久性园址    1956年5月18日,历时6年,北京植物园筹建一事终于敲定。  这一天,时任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批文,由财政部拨专款563万元,作为第一期建园经费。  来自华北、西北、东北等地的1000多种植物,不再东搬西迁,在北京西山卧佛寺、樱桃沟一带安营扎寨。    乱葬岗    苍松零落,荒
沈飞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即将毕业之际,他的舅舅刘教授给他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去“货币研究所”工作。沈飞感到很诧异- - -货币有什么好研究的,在电话里问,“舅舅,您那里是研究纸币的防伪、印刷的吗?和我的专业不太符合吧?”  刘教授倒是很痛快,让他去研究所先看看。  沈飞带着满腹疑惑来到了“货币研究所”,只见里面有“设计室”、“分析室”、“印制室”等多个部门。刘教授先带着沈飞来到了“分析室”,拿
2011年12月15日,一张内容为“太原理工大学公告 关于不再保留田有亮等103名出国逾期不归人员公职的决定”(下简称公告)的照片现身微博,其后一周多时间里,这张照片被网友疯传。  103名“出国逾期不归人员”都是什么人?太原理工大学为何在行使“一年后是否保留公职由派出单位决定”权力上“出头”?  “出国逾期不归人员”是遗留问题  12月28日,太原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刘光焕向《望东方周刊》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