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重污染区LUCC及驱动因素分析

来源 :环境科技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pluto_j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太湖流域重污染区1999年和2007年的2期遥感影像数据解译结果的分析,获取了太湖流域重污染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分析了8年来研究区内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趋势,并对区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1999~2007年间,太湖流域重污染区内耕地面积减少,而林地、建设用地、园地、水域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在区域结构中,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主要是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推进、人口增长以及政策因素这4个方面,而研究区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其他文献
针对我国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污水除P要求高的现状,分析Fe除P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并阐述了在铁氧化菌的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加快Fe^2+,Fe^3+之间的转化速度,从而达到很好的除P效果,研究发
以氯化氢和乙炔为主要原料,对无汞催化剂上氢氯化合成氯乙烯的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导出乙炔氢氯化反应无汞催化剂的动力学方程为:-τA=kKApAPH/1+KAPA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磁流体的投加量、pH值、温度、搅拌时间对印染废水色度和CODcr的去除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流体A、磁流体B和磁流体C投加量分别为6,4,5mL,pH值为6,温度为
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技术改造工程实例,对老氧化沟进行功能区划分,确定明显的缺氧区和好氧区,采取措施增加好氧区溶解氧浓度,降低缺氧区溶解氧浓度。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出
通过对某地区4个有代表性的燃煤电厂汞排放的数据分析,研究了国内燃煤电厂汞排放的一些特征,并同发达国家燃煤电厂汞排放和汞脱除的情况作了比较,分析了我国燃煤电厂在汞排放和
对Fe3+/UV/O2光催化体系降解染料酸性橙Ⅱ(AOⅡ)的作用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发生光解反应产生·OH是染料降解的主要途径,通入空气能够实现Fe3+的光氧化
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绿色废物处理技术,归纳总结了国外SCWO技术工业化应用现状,国内利用此技术处理有机废物的研究现状及开发的SCWO装备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大规模应用
对钱塘江杭州段沿岸土壤11个采样点中的铁锰及相关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Fe,Mn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97%(425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3%,37%。土壤pH值范围在4.64~7.56,处于酸
研究以粉煤灰、沸石、膨润土为骨架,工业淀粉为粘结剂混合造粒,以偶氮废水为降解对象,详细探讨了各组分配比及焙烧温度对偶氮废水脱色率的影响。m(粉煤灰):m(沸石):3:7,另加入质量分数分
应用生物吸附的方法来处理重金属的污染显示出了非常好的特性,但是,有机阴离子可能影响细胞表面与吸附相关的基团的活性状态,从而改变吸附的效果。利用有机阴离子对钝顶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