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转型是国家和教育部为适应当今中国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在当今中国,大部分毕业生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数控机床》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和机械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关系到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能否适应当今企业的工作需要。本文从《数控机床》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方法两方面作出探讨。
关键词:高校转型;数控机床;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转型是国家和教育部为适应当今中国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在当今中国,大部分毕业生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要花费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培养招聘的毕业生来适应企业的工作。我们的高校在招生生源递减的将来,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要改革。毕业生高就业率和毕业生良好的社会口碑,才是我们高校竞争力和生存之根本。为了适应毕业生高就业率的需要,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和本科机械专业也要进行教学改革,其中,《数控机床》是这两个专业的重要专业课[1],所以要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将从《数控机床》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数控机床》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高精度、多轴联动、超高速、智能型数控机床呈井喷式发展。但是,我们的高校却和企业脱轨,培养的数控专业和机械专业的毕业生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高校在《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方面遇到了下列问题:
(1)教材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很多高校的《数控机床》教材都是沿用5年前的教材,或者用新出版的但是内容没有跟上当今机床行业发展的教材。一方面,教材中有很多内容表述不详,关键部件的结构不详,有些在企业常用的技术、工艺问题避而不谈;另一方面,内容陈旧,跟不上当今机床行业的新发展。
(2)教师在数控机床方面工程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足
高校的《数控机床》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部分没有数控机床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他们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关于数控机床的实践知识匮乏。所以,一方面,授课过程中对工程实践中常用到的重要结构和重要技术、工艺的讲解仅限教材所述。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工程案例和工程实践知识的配合,使学生感觉内容枯燥,注意力不集中,授课效果不佳。
(3)学生工程实践环节缺失或实践不充分
《数控机床》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大一部分要进入机床类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相关零部件的生产、装配、维修等。所以,为了适应企业的需要,他们在这门课程学习时就应该打好数控机床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
但是,大多相关高校的学生工程实践环节缺失或实践环节不充分。当然,这里一部分高校有资金、场地和设备方面的限制和困难。但是,在目前高校转型背景下,保持一定数量的教学用数控机床是必需的。使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和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结构原理、安装和拆卸是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提出的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这方面的实践环节是不可缺失的,而且是应该加强的。
2 《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2.1 改革教材、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为了适应当前数控机床发展的需要,对于《数控机床》课程的教材,高校应该组织先进的数控机床企业的权威工程师参与编写。数控机床是集机械、液压、强电控制、弱电控制于一体的集大成者[2]。所以教材内容既要有常用数控机床的相关重要零部机和整机的结构,也应该有速度,位移检测装置的相关内容。既要有机械系统的内容,也应该有CNC、PLC、伺服驱动器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内容。当然,常用的数控编程指令和强电部分的常用电路配置和控制原理也是必要的。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机械、液压、电气、编程等知识,才能讲好这门专业课。
2.2 增强教师数控机床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
由于《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与数控机床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知识和实践经验。所以,高校在这门课程的教师选择时应该选择具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的教师来担任。如果没有这样的教师,那就需要外聘或培养。增强教师在数控机床方面的实践经验的方法是有的。一方面,可以安排教师去实践基地进行机床编程、调试、操作、零件加工等。另一方面,应该派遣教师去机床企业学习。让教师跟企业工程师学习各种数控机床的操作,零件加工、装配、机床调试、维护等相关环节所需要的知识。只有经历了这些环节的学习,我们的教师才能够胜任这门课的教学,才可能教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
2.3 增强学生数控机床实践环节的学习
在很多高校,学习《数控机床》课程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操作过数控机床,这是一个严重的实践环节的欠缺。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将来会进入机床类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相关零部件的生产、装配、维修等,其余大部分也会进入机械类企业,机床与他们将来的工作相关。所以,他们必须有具备一定的数控机床的实践经验。
在增强学生数控机床的实践环节学习的方法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数控机床编程、操作,零件加工。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购置一批教学专用的透明数控车床和机床上典型的部件,比如主轴箱,溜板箱,进给箱,刀库,换刀机械手等。安排学生进行机床的模拟操作和观察机床各部件的结构、联结方式、动作方法等。在这方面,沈阳工业大学化工装备学院就做的很好,通过这两种途径,数控技术专业和机械专业的学生在机床方面的实践能力必定会大大提高,对《数控机床》课程的学习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4 增强学生数控机床模拟操作方面的实践学习
在当今软件盛行的时代,我们可以购置数控机床模拟加工操作软件,这种模拟软件成本大多在十萬左右,相当于购买一台中低档数控机床的价格。通过这种模拟软件可以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数控编程能力和模拟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2)掌握机床各零部件的结构[3],掌握机床各零部件的装配方式、装配顺序和装配工具。(3)掌握机床的故障检测和维修能力。在这方面,沈阳工业大学化工装备学院做的也很好,相关高校可以作为一种借鉴。
经过以上教学改革,我们的《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必定能上一个台阶,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必定会有高的就业率和良好的社会口碑。
参考文献
[1]闫存富,刘学友.《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0,25(6):173-174.
[2]闫存富,马小玲.《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2,129(5):157-159.
[3]吴波,伊延吉.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科技信息,2010,8(19):93-94.
关键词:高校转型;数控机床;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转型是国家和教育部为适应当今中国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在当今中国,大部分毕业生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要花费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培养招聘的毕业生来适应企业的工作。我们的高校在招生生源递减的将来,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要改革。毕业生高就业率和毕业生良好的社会口碑,才是我们高校竞争力和生存之根本。为了适应毕业生高就业率的需要,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和本科机械专业也要进行教学改革,其中,《数控机床》是这两个专业的重要专业课[1],所以要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将从《数控机床》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数控机床》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高精度、多轴联动、超高速、智能型数控机床呈井喷式发展。但是,我们的高校却和企业脱轨,培养的数控专业和机械专业的毕业生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高校在《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方面遇到了下列问题:
(1)教材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很多高校的《数控机床》教材都是沿用5年前的教材,或者用新出版的但是内容没有跟上当今机床行业发展的教材。一方面,教材中有很多内容表述不详,关键部件的结构不详,有些在企业常用的技术、工艺问题避而不谈;另一方面,内容陈旧,跟不上当今机床行业的新发展。
(2)教师在数控机床方面工程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足
高校的《数控机床》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部分没有数控机床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他们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关于数控机床的实践知识匮乏。所以,一方面,授课过程中对工程实践中常用到的重要结构和重要技术、工艺的讲解仅限教材所述。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工程案例和工程实践知识的配合,使学生感觉内容枯燥,注意力不集中,授课效果不佳。
(3)学生工程实践环节缺失或实践不充分
《数控机床》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大一部分要进入机床类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相关零部件的生产、装配、维修等。所以,为了适应企业的需要,他们在这门课程学习时就应该打好数控机床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
但是,大多相关高校的学生工程实践环节缺失或实践环节不充分。当然,这里一部分高校有资金、场地和设备方面的限制和困难。但是,在目前高校转型背景下,保持一定数量的教学用数控机床是必需的。使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和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结构原理、安装和拆卸是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提出的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这方面的实践环节是不可缺失的,而且是应该加强的。
2 《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2.1 改革教材、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为了适应当前数控机床发展的需要,对于《数控机床》课程的教材,高校应该组织先进的数控机床企业的权威工程师参与编写。数控机床是集机械、液压、强电控制、弱电控制于一体的集大成者[2]。所以教材内容既要有常用数控机床的相关重要零部机和整机的结构,也应该有速度,位移检测装置的相关内容。既要有机械系统的内容,也应该有CNC、PLC、伺服驱动器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内容。当然,常用的数控编程指令和强电部分的常用电路配置和控制原理也是必要的。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机械、液压、电气、编程等知识,才能讲好这门专业课。
2.2 增强教师数控机床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
由于《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与数控机床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知识和实践经验。所以,高校在这门课程的教师选择时应该选择具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的教师来担任。如果没有这样的教师,那就需要外聘或培养。增强教师在数控机床方面的实践经验的方法是有的。一方面,可以安排教师去实践基地进行机床编程、调试、操作、零件加工等。另一方面,应该派遣教师去机床企业学习。让教师跟企业工程师学习各种数控机床的操作,零件加工、装配、机床调试、维护等相关环节所需要的知识。只有经历了这些环节的学习,我们的教师才能够胜任这门课的教学,才可能教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
2.3 增强学生数控机床实践环节的学习
在很多高校,学习《数控机床》课程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操作过数控机床,这是一个严重的实践环节的欠缺。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将来会进入机床类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相关零部件的生产、装配、维修等,其余大部分也会进入机械类企业,机床与他们将来的工作相关。所以,他们必须有具备一定的数控机床的实践经验。
在增强学生数控机床的实践环节学习的方法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数控机床编程、操作,零件加工。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购置一批教学专用的透明数控车床和机床上典型的部件,比如主轴箱,溜板箱,进给箱,刀库,换刀机械手等。安排学生进行机床的模拟操作和观察机床各部件的结构、联结方式、动作方法等。在这方面,沈阳工业大学化工装备学院就做的很好,通过这两种途径,数控技术专业和机械专业的学生在机床方面的实践能力必定会大大提高,对《数控机床》课程的学习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4 增强学生数控机床模拟操作方面的实践学习
在当今软件盛行的时代,我们可以购置数控机床模拟加工操作软件,这种模拟软件成本大多在十萬左右,相当于购买一台中低档数控机床的价格。通过这种模拟软件可以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数控编程能力和模拟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2)掌握机床各零部件的结构[3],掌握机床各零部件的装配方式、装配顺序和装配工具。(3)掌握机床的故障检测和维修能力。在这方面,沈阳工业大学化工装备学院做的也很好,相关高校可以作为一种借鉴。
经过以上教学改革,我们的《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必定能上一个台阶,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必定会有高的就业率和良好的社会口碑。
参考文献
[1]闫存富,刘学友.《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0,25(6):173-174.
[2]闫存富,马小玲.《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2,129(5):157-159.
[3]吴波,伊延吉.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科技信息,2010,8(1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