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u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28-01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部分,叶老先生曾浼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的人才。
  1 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起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这门学科。所以,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数学接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才能自如、实在。
  在教学“长方形认识”时,先让学生列举出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物体,如“黑板、桌面、书本”等。让学生感知“长方”,弄清这些物体为何要做成长方形的道理,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很实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
  教学中还要联系生活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激发越强烈,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求长方体的体积”后,可设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放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全体学生愣住了,不知从何找答案,有的会想,如果将苹果捏成长方体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可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成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容器里,只要求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算出苹果的体积了。以此类推,不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计算,其他类似物体的体积均可计算。
  这一设计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创设情境,調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下学习,才 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 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树立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 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之中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 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轻松愉快,造就一个无拘无束的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精神放松的心理状态中。教师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练‘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获取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
  3 注重指导,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3.1 动手实践,在具体操作中学会创新。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不应只是机械地讲解,还要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两个梯形完全一样)。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纸板,把它们转化成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利用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得到培养。
  3.2 引导质疑,让学生会创新。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提问氛围,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的见解。
  3.3 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开放性问题,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新的理念,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分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题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开放式的提问,必然会使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产生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可能出现。提问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培养,创新意识也会随之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24-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现代心理
期刊
为探索数字媒体时代设计的跨界与融合状态,从2012级学生的毕业考察到2017级学生的专业考察,江西服装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师生在广州珠三角地区相关企业及创意园进行了历时5
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罗中立以油画作品《父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26-01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就会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期刊
1998年6月19日19时38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了大型电视纪录片《跨世纪的握手——江泽民主席访美纪行》。这部长达60分钟的专题片再现了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江泽民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26-02  “数学素养”一词出现在我国数学新课标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
期刊
【摘 要】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时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進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出现的错误来发现省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本文就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解题错误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30-01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小学教育呈现在“老师教、学生学,读死书、死读书”的旧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我探讨、创新发展。因此,导致学生学习动力匮乏,适应社会能力较差。在小学教学中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自觉地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得
期刊
苏新平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一系列草原题材的石版画享誉美术界.当时的文化界正处于“85新潮”美术运动如火如荼的阶段,性格沉毅内敛的苏新平虽然身处北京这一运动中心,平时
期刊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慢,在学科定位、学科目标、人才培养方法、教学体系、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要促进其发展,必定要成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