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

来源 :七彩语文·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ang28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进喜,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劳动模范,被誉为油田铁人。由他带领的钻井队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①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
  一定要摘掉“煤气包”
  1923年,王进喜出生在甘肃省一个贫农家庭,从小靠讨饭、给地主放牛为生,15岁就到玉门油矿做苦工。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练就了他刚毅坚韧的性格。
  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第一批钻井工人。他很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在工作中吃苦耐劳,各种杂活抢着干。因为表现突出,1959年王进喜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到北京参加“群英会”。
  休会期间,王进喜和几位代表一起外出参观。他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都背着重重的“壳”,觉得很奇怪。
  同行的人告诉他,因为中国缺少石油,没有石油就没汽油烧,汽车就只好烧煤气了。车顶上背的就是煤气包。听到这儿,王进喜沉默了。他这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虽然新中国成立十年了,但我们国家还是那么缺乏石油!
  这个西北汉子蹲在北京街头,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从此,这个“煤气包”就沉甸甸地压在王进喜的心头,成为他后半生为油而战的精神动力。
  1960年春天,一列火车轰鸣而过,载着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日夜兼程地从玉门油田赶往大庆。原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了大庆油田。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在此拉开序幕。
  荒原上燃起激情
  王进喜下了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记录是多少……当时的大庆条件很艰苦,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帶领大家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三天三夜,让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矗立在荒原上。
  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带领工人到附近破冰取水,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运来50吨水,保证了按时开钻。面对重重困难,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仅用了五天时间就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铁人”的由来
  在打第二口井时,一根几百斤的钻杆突然掉了下来,正好砸到了王进喜的大腿。他一下子昏了过去,醒来后发现大家停下了工作,在检查他的伤势,他不顾自己受伤的腿,立马指挥大家继续干活。
  在医院经过简单的包扎后,王进喜又拄着拐杖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他心中挂念着一件急事。一个新的井位正处于高压区,十分危险,很容易发生井喷。
  可王进喜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钻机打到高压层后,井喷发生了。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一袋袋水泥被倒进了泥浆池,新问题又出现了,水泥搅拌不开。
  如果不堵住缺口,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甩掉拐杖,大喊一声“跳”,便带头跃进齐腰深的泥浆池中。他奋力地晃动自己的身体,用双腿把泥浆池底的水泥搅上来。在王进喜的带领下,大家奋战了3个多小时,终于制服了井喷。
  井喷被制服了,王进喜的腿伤却更严重了,手脚也被水泥浆烫起了大泡。他的房东赵大娘见他累不垮、压不倒,既心疼又敬佩,直夸他是个铁人。从此,“王铁人”的名号就叫开了。一时间,一股学铁人、做铁人的热潮在大庆油田蓬勃兴起。
其他文献
翻譯帽
期刊
織巢鸟的选择
期刊
幻窟隱龙3
期刊
隋唐科举
期刊
當我有了一个弟弟
期刊
新人报到,我叫张津
期刊
春到人間草木知
期刊
有人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只有零星几个小型油田,石油基本靠进口,戴着“贫油国”的帽子。大庆油田的发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而铁人王进喜就是在石油大会战中孕育的英雄模范。  在王进喜等人的带领下,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迅猛,只用三年半时间,使得我国原油已经可以基本自给。  辉煌成绩的取得,靠的是“铁人精神”的支撑。有一次打试验井,王进喜废寢忘食连轴转,刚端起饭碗便靠在钻
期刊
“没有营養”的膳食纤维
期刊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牙牙的爸爸告诉她:“就像一年有四季一样,两千多年前,我们聪明的祖先观察自然的变化,对一年做了更细致的划分,发明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具体地说,五天为一候,三候為一节气,六个节气就是一个季节。有了二十四节气,农民伯伯就知道‘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小朋友就知道‘春分燕归来,白露燕南去’。”  一到“立春”,大家就知道春天的脚步已经到来了;到了“雨水”那天,农民伯伯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