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有效的语文课堂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做到智、情、意三者并重。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带来许多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许多挑战,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更好地探究适合中职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中职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感悟,挖掘语文的真善美,培养学生学做真人,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真善美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有效的语文教学要重视智、情、意三者,应在三者统一的教育中使学生的人格获得发展。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联系生活,回归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挖掘语文本的真善美,实现语文课的优化教学。
  一、闲花落地听无声——语文教学要重视“悟”
  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学生感悟语文课上的教学内容,促进思维的发展,透过启发性的普通教育,感悟、领悟语文学习内容,这样的语文教学更有序高效。
  1.创设情境,促进自悟。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要入“迷”,“迷”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唤起兴趣”。语文课本中选的课文篇目都是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华,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开发学生潜能,和学生共同探讨文本,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感悟、讨论“性格与成败”的话题,培养学生的自悟能力。又如教学《诗经·蒹葭》和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播放《在水一方》和《月满西楼》的歌曲,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进入诗歌学习,让学生领悟诗歌之美,开发潜能。
  2.读中悟用,巩固提高。
  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是师生互动,要让学生多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学以致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
  如阅读教学,在学生读了大量作品后,归纳出一种阅读方法就是把握主旨法阅读文本,首先,教师告诉学生读完文本后先说出作者的意图,概括文章的主旨;其次,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作者所用材料的作用和独特的构思,感悟作者的写作思想。以此类推,要充分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方法,有效运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以情激悟,激发创造。
  教师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如赏析曾巩的《咏柳》和贺知章的《咏柳》后,引导学生了解赏析咏物诗的方法,并且为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我提笔写下了如“和风吹绿柳,春雨润校园”“和风送暖柳枝舞,蕙兰并茂春光浓”等一些描写校园柳树的对联。学生在我的影响下也写了诗,其中有位学生写的《帆香永在心中》刊登在学校的“浪潮”文学杂志上,增强学生的创造性。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要强调“真”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呼唤教育的真挚、真诚、真实,教育引导人们追求世间的至真、至善、至美。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必须强调“真”,让学生联系生活,回归生活,感悟生命,做到文道合一。
  1.走进文本,品味生活。
  语文课本上很多文章都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教学应该像雨露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走进文本、透过文本品味生活。学杜甫的《登高》让学生体会杜甫的孤独寂寞,领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联系生活实际,如何做好事情,为社会作出贡献。让学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体会生活的坎坷与磨难,激发学习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2.回归生活,发展个性。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语文教学的源头来自生活,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在生活中让学生汲取营养,特别是写作,教师要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到作文中,除此之外,课堂上还要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如读文章后,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能一锤定音,学生的思维被扼杀,就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3.感悟生命,文道合一。
  教师的情感修养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教师要关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科肩负的使命,要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学习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让学生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赏析《离骚》,学生和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的思想产生共鸣。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重视对学生真善美的培养。
  三、绝胜烟柳满皇都——语文教学要挖掘“美”
  语文教学是真善美合一的诗化教育。情感丰富、健康的人才能拥有生活、学习、工作的动力源泉,才会有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语文教学是诗意的,课本中所选内容都是美的,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的美,有发现美的眼光,引导学生鉴赏美,体会美,感受人性美。
  1.挖掘文本,体会鉴赏美。
  语文课本中美学内容极为丰富,教师要创设造美的意境,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诗歌、小说、散文蕴含的美都可以引导学生鉴赏美。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利用文本让学生体会鉴赏美。如课本中蕴含的自然界的美,要让学生体会骏马奔驰、层林尽染、长江一泻千里的壮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美。
  2.丰富内容,创造表达美。
  语文课堂内容非常丰富,要充实所教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美。如教完《故都的秋》后,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如汪曾祺的《冬天》、林徽因的《给秋天》。后来我自己写了一篇《秋日》激励学生表达对生活的赞美,激发学生表达美的感情。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体会文中蕴涵的人文气息,荡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人性美。
  3.师生平等,营造和谐美。
  教师的情感修养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教师有了爱心,才能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感情,创造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生活、教学环境。实践时,我们要以“爱满天下”的襟怀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特别需要帮助的学生。简而言之,就是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培育爱满天下的人。
  要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营造和谐美的氛围。语文学习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应该亦师亦友。有不同的借鉴和看法可以互相讨论,教师切不可高高在上,要尊重学生,这样课堂才会高效,课堂才能和谐。要引领学生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语文的芳香,领悟作者及文本中蕴含的真情真意。
  总之,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每日三省吾身,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充分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学习热情,明确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有序高效的课堂教学,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那么语文教学质量就能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读悟结合积累深化.山东教育,2002,(7).
  [2]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
  [3]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5]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共时层面中,重庆方言中“幺儿”不仅可指最小的儿子和女儿,而且可指独生儿子和独生女儿,更可指宠物等。“幺儿”的使用人群多为女性,造成这种原因是语用移情。  关键词: “幺儿” 重庆话 语用移情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句话在云贵川等方言中比较流行,意思是皇帝疼爱自己的长子,老百姓喜欢自己的小儿子。  一、“幺儿”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四川方言词语汇释》:名词,排行最小的儿子。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作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会观察的行为特点,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引导大学
主要介绍了基于事例的宾馆职业服装款式智能化在线设计系统的结构、款式特征信息库(事例库)的表示形式及智能化设计过程:
针织物在绳状松式染色过程中,染色工艺和染色机性能是直接影响产品染色质量的二个关键要素。本文论述二者相关因素对针织物染色质量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在来华留学大发展的总体形势下,地方财经类高校由于受制于自身发展阶段、专业特点与管理体制,其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缓慢,面临诸多挑战。为改变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格局下的边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传统的重“言”轻“文”的教学模式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有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弊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与“言
造成仔猪在分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是母猪体重过大,仔猪不易产出,分娩的时间过长;二是母猪年老体弱,分娩无力,仔猪产出困难;三是仔猪脐带断得过短或拉扯过猛,引起流血不止、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粒径为229n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以单分散PS微球和粒径为10nm的硅溶胶为原料,采用蒸发自组装法在气-液界面上二元共沉积,制备了大孔SiO2材料。结果表
凉山半细毛羊的多项生理指标与羊毛的细度、长度、净毛率、含脂率以及剪毛量等的相关不显著(P>0.05).血液中红细胞数与育成剪毛量呈负相关(r=-0.5319,0.01<P<0.05);呼吸频率和1h
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畜牧业近期生产发展的重要工作方针.四川南溪县根据当地实际,狠抓草食水禽四川白鹅生产,以种草养鹅为调整结构的突破口,取得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