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园两校”即一所初中一所中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关键词:“一园两校”;中职学校;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已成为一国经济实现潜在发展能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目标,表明我国教育公平进入新发展阶段。2020年我国已实现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高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教育公平,特别是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公平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针对“一园两校”出现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策略探究。
一、一园两校,基教职教融合共促人才培养的意义
2020年11月以来,铜陵市第九中学与安徽玉成汽车职业学校,根据区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努力融合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谋划人才梯次培养,着力解决“高不成低不就”岗位用工难和企业“用工难”突出问题,努力为培养多用途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做出新贡献,努力为完善教育结构不合理问题提供新实践。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最有效、最基础的途径。同时,职业教育也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对接,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一园两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策略
(一)落实专创融合教育方案
开展专创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要推行专创融合,要解决管理者及师生对“一园两校”教育认识片面的普遍性问题,学校要加大宣传、加强知识普及、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如:引导、支持教师将“一园两校”教育理念、内容、方法融入专业教育,加大对专业教师双创教育的培训,设立“一园两校”融合的教研与科研项目;推行企业家进课堂授课,补足学校教师在创业实践上的短板,实现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深度融合。
(二)坚持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即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在于产业一线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有着特殊的规律、特征和要求。职业性是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最根本特征,是由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决定的。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优秀的职业能力,应有能力构思并制定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并在实践生产中将其一一落实;应有能力察觉、剖析并处理实践过程中纷繁复杂的技术问题;应有能力从专业技术与专业知識等层面提供多维度的技术技能服务。
(三)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不断消解传统职业,带来进一步的社会精细化分工,新职业、新岗位层出不穷,不同岗位间分工界限越来越模糊,岗位间的交叉协作越来越常见,导致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变革和重构。为此,职业技术学校应坚持以职业工作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任务为逻辑起点,吸引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的各个环节,构建起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首先,深入开展行业调研,和行业权威专家一同剖析毕业生将要面临的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等,按照“群”的理念构建具有前瞻性的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然后,课程开发过程中,让企业专家充分参与,积极汲取企业专家的建议,共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共同开发课程及学习项目。
(四)拓展“引育并举”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
一是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除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外,教师招聘重点应面向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技能大师、行业领军人才,全力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二是强化教师培训,打造“双师”型教师。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学校应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实行企业实践、项目实践和全员轮训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开展个性化培训。针对新进教师,既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法方面的培训,更要加强企业实践经验的积累,该类教师必须要到企业实践半年或一年以上才能开展教学;针对实践能力不足的老教师,职校应该积极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加强职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教师与企业工人的交流,依托基地开展教师实岗培训,促进教师理论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提高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
三、结语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要把职业教育办为和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就必须坚持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发展职业教育,拓宽学生的选择,还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为受教育人提供最低限度的教育,其目的是发掘个体自身潜力,实现个人本体价值,并为个体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楠、林嘉彬、李建军:《基础教育机会不平等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8期。
[2]张文宏、蔡思斯:《教育公平的累积效应——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3]杨磊、朱德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业态、新问题、新路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关键词:“一园两校”;中职学校;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已成为一国经济实现潜在发展能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目标,表明我国教育公平进入新发展阶段。2020年我国已实现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高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教育公平,特别是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公平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针对“一园两校”出现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策略探究。
一、一园两校,基教职教融合共促人才培养的意义
2020年11月以来,铜陵市第九中学与安徽玉成汽车职业学校,根据区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努力融合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谋划人才梯次培养,着力解决“高不成低不就”岗位用工难和企业“用工难”突出问题,努力为培养多用途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做出新贡献,努力为完善教育结构不合理问题提供新实践。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最有效、最基础的途径。同时,职业教育也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对接,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一园两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策略
(一)落实专创融合教育方案
开展专创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要推行专创融合,要解决管理者及师生对“一园两校”教育认识片面的普遍性问题,学校要加大宣传、加强知识普及、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如:引导、支持教师将“一园两校”教育理念、内容、方法融入专业教育,加大对专业教师双创教育的培训,设立“一园两校”融合的教研与科研项目;推行企业家进课堂授课,补足学校教师在创业实践上的短板,实现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深度融合。
(二)坚持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即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在于产业一线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有着特殊的规律、特征和要求。职业性是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最根本特征,是由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决定的。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优秀的职业能力,应有能力构思并制定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并在实践生产中将其一一落实;应有能力察觉、剖析并处理实践过程中纷繁复杂的技术问题;应有能力从专业技术与专业知識等层面提供多维度的技术技能服务。
(三)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不断消解传统职业,带来进一步的社会精细化分工,新职业、新岗位层出不穷,不同岗位间分工界限越来越模糊,岗位间的交叉协作越来越常见,导致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变革和重构。为此,职业技术学校应坚持以职业工作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任务为逻辑起点,吸引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的各个环节,构建起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首先,深入开展行业调研,和行业权威专家一同剖析毕业生将要面临的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等,按照“群”的理念构建具有前瞻性的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然后,课程开发过程中,让企业专家充分参与,积极汲取企业专家的建议,共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共同开发课程及学习项目。
(四)拓展“引育并举”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
一是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除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外,教师招聘重点应面向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技能大师、行业领军人才,全力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二是强化教师培训,打造“双师”型教师。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学校应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实行企业实践、项目实践和全员轮训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开展个性化培训。针对新进教师,既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法方面的培训,更要加强企业实践经验的积累,该类教师必须要到企业实践半年或一年以上才能开展教学;针对实践能力不足的老教师,职校应该积极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加强职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教师与企业工人的交流,依托基地开展教师实岗培训,促进教师理论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提高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
三、结语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要把职业教育办为和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就必须坚持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发展职业教育,拓宽学生的选择,还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为受教育人提供最低限度的教育,其目的是发掘个体自身潜力,实现个人本体价值,并为个体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楠、林嘉彬、李建军:《基础教育机会不平等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8期。
[2]张文宏、蔡思斯:《教育公平的累积效应——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3]杨磊、朱德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业态、新问题、新路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