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写意”之名——丧失笔墨内蕴的当代书画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338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周易·系辞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立象以尽意。”“立象以尽意”,立象是手段,尽意是目的,象是为了更深刻地表达意。因此,《周易》之卦象,汉字之形象,绘画的客体形象,都是为了表达意。绘画写形,文字象形,皆为达意。中国人崇拜“万物有灵”的生生不息的精神,首先为“意”注入了无穷“生意”:崇拜生命,重视感性生命,并在哲学体系中提炼、抽绎出一种生命精神,作为对宇宙本质的重要认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