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散瞳超广角成像系统与免散瞳两个视野45°数码成像系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快速筛查结果的评估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免散瞳超广角成像系统与免散瞳2个视野45°数码成像系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结果的一致性及差异性。

方法

由2名技术人员在同一天分别对社区规范化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一患者的同一只眼行免散瞳超广角成像系统和免散瞳2个视野45°数码成像系统检查,同时成功采集两组图像的717例患者1434只眼纳入统计。图像采集后由2名经验丰富的眼底病专科医生分别对两组图像进行阅片和DR分期。对于分期结果不一致的图像,由第3位眼底病专家单独进行图像并排式对比判别,并选择用于评估DR的首选方法。以免散瞳2个视野45°数码成像判读结果为标准,评价免散瞳超广角成像系统判读结果的一致性。统计指标包括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诊断试验一致性(Kappa值);同时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

结果

免散瞳超广角成像系统分级,无明显DR(NDR)1062只眼,占74.1%;DR 340只眼,占23.7%;无法判读32只眼,占2.2%。DR 340只眼中,轻度非增生型DR(NPDR)48只眼;中度NPDR 216只眼;重度NPDR 57只眼;增生型DR (PDR) 19只眼。免散瞳2个视野45°数码成像系统分级,NDR 1080只眼,占75.3%;DR 270只眼,占18.8%;无法判读84只眼,占5.6%。DR 270只眼中,轻度NPDR 36只眼;中度NPDR 175只眼;重度NPDR 53只眼;PDR 6只眼。与免散瞳2个视野45°数码成像系统分级结果比较,免散瞳超广角成像系统DR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0%、95.0%,Kappa值为0.87;重度NPDR及以上分期患者,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99.0%,Kappa值为0.94。两种检查方法在DR检出率及图像无法判读的比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

结论

免散瞳超广角成像系统与免散瞳2个视野45°数码成像系统DR筛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免散瞳超广角成像系统有更好的适应性、更全面严谨。

其他文献
眼底照相与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超声及其他影像技术和视觉电生理技术的应用,为小儿视网膜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病理机制探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由于小儿解剖生理、生长发育阶段的特殊性以及小儿视网膜疾病发生发展、临床表现与转归机制与成人眼底疾病的差异,对于小儿眼底影像设备和检查操作技术提出了有别于成人的更高要求;临床工作中也不能将成人眼底影像检查结果诠释的原则和方法简单套用于小儿视网膜疾病眼底影像检查中。
睫状体离断是一种以低眼压、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少见疾病。通过前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及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对睫状体离断进行评估,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睫状体离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激光光凝、经巩膜透热疗法、睫状体冷冻及睫状体缝合手术等。药物治疗适用于睫状体离断范围小,特别是睫状体与离断区巩膜突附近存在丝状连接者,但目前对于治疗适应证的认识及疗程确定尚未形成共识。虽然激光光凝、经巩膜
目的观察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眼硅油取出手术前后黄斑区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拟行硅油取出手术的39例患者3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24只眼,女性15例15只眼。平均年龄(53.05±4.03)岁。硅油填充时间3~7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双目间接检眼镜及傅立叶OCT检查。硅油取出手术后1、3、6个月采用手术前
眼底影像检查诊断技术最新进展的标志性特征是成像层次与深度上分层与复合相结合以及成像角度向广角、超广角发展。其中,广角、超广角眼底检查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了解周边视网膜的作用,加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型与治疗再认知,提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可靠性、改进分型诊断与治疗决策,而且还有利于指导和改进激光光凝治疗方式。在包括广角眼底检查诊断新技术在内的眼底影像检查诊断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必
期刊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TOD)具有相关性,颈动脉病变属于高血压TOD之一,二者常合并存在。颈动脉病变又与心脑血管疾病及终点事件密切相关,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重要依据。颈动脉病变相关性眼缺血性疾病及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均可导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了解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二者与TOD的关系,对于预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早期筛选患者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