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命中的安宁和静谧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7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相信,《夜晚》中作者表达的感受,对于大多数城里人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已经很久见不到月光皎洁的夜晚了,甚至连“皎洁”这个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几乎用滥了的词,现在也已经久违了。夜总会震耳欲聋的音乐麻痹着我们,网络游戏光怪陆离的虚幻世界诱惑着我们,紧张的学习和工作节奏围困着我们。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见到当年那种令人迷恋的月色。“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情景,变成了真正的古典,更是早已离我们而去,甚至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得干干净净。
  然而,《夜晚》中描写的情景把它复活了。在这篇文章中,月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它们在禾苗上飘摇,在溪流上跳动,在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月光是有声音的,它们时而叮叮当当,时而哗啦哗啦。它们像水,能让你在里面浮游;它们像血,能在你的静脉里流动。就这样,回到真正的夜晚,回到月光下,在月光的浸泡里,享受生命中难得的安宁和静谧。这便是作者试图引导我们进入的境界。
  人们需要白天,需要工作,需要奋斗,需要活力的张扬,通过这些才能体现我们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也需要夜晚,需要安宁,需要思考,需要确认我们生命的意义。一个正常的人,不可能只做一个经济动物、一个工作机器、一个学习机器。我们需要在繁忙的工作、紧张的学习和激烈的竞争之余,时时进行精神的调整和反思,享受灵魂的安宁。
  人忙碌着,或沉溺于热闹的场所,常常会“忘记”自己。置身于真正的夜晚,置身于具有镇静作用的月光下,人会由浮躁转向平静,在平静中“想起”自己,发现自己,感受自己,进而才有可能反省和反思。提醒人们尤其是易在喧嚣中迷失自己的城里人,享受生命的和谐与安宁,在和谐安宁中感受自己內心的风景,这也许就是《夜晚》这类作品存在的理由。
其他文献
蚂蚁是一种生命不息便工作不止的昆虫。  目前,世界上共有蚂蚁16000多种。蚂蚁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昆虫”的特征,在数量庞大的蚂蚁家族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明确的分工,其中兵蚁和工蚁将一生劳作。  生活在美洲的切叶蚁是一种聪明有趣的蚂蚁,它们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自己“种植”粮食。一群工蚁外出寻找新鲜植物的叶子,当它们发现目标之后,就会返回巢穴报信。沿途它们会分泌一种叫做信息素的化学物质,作为联络媒介,将
小时候我不爱干活儿,几乎是一个懒人。可我娘老是说,一只鸡带俩爪儿,一只蛤蟆四两力。在这样的观点支配下,一遇到合适的小活儿,娘就会拉上我,动用一下我的“俩爪儿”,发挥一下我的“四两力”。秋天,生产队给各家各户分红薯。鮮红薯不易保存,把一块块红薯削开,削成一片片红薯片子,摊在地里晒干,才便于保存。削红薯片子是技术活儿,由娘操作。娘分派给我的任务,是犯湿红薯片子运到刚耩上小麦的麦子地里,一片一片摊开。这
平时我们的眼睛似乎不易疲劳,即使视力有一定程度下降也往往不易发觉。但等到自已感觉眼睛不太好时,多数人视力下降已相当厉害了。因此,我们理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多关注自己,尽早发现眼底先兆,及时检查视力,以便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发生视力减退乃至成为近视患者,有三个方面的先兆症状:  一是眼的疲劳症状。表现为看书时,有感觉字迹重影、浮动不稳的现象。有些人在望远处久后移向近处物体,或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