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高效阅读教学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而语文课堂,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更显其重大的意义。教学策略研究正是这种研究的一个部分。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在教学第一线开展语文高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面临着对整个基础教育效果的集成和检测,高效的阅读教学重要性尤为突出。
   一、高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1.语文新课程改革期待着高效的阅读教学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向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呼唤高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
   3.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目标
   以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困惑和难点作为研究对象,以高中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整体规划,以及具体办法为研究目标。
   二、高效阅读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内容
   (一)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
   1.关于“高效阅读”:高效阅读指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效果。阅读的高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高效果:指对阅读活动结果与预期阅读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高效率:阅读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阅读效率可表述为:阅读效率=阅读产出(效果)/阅读投入,或阅读效率=高效阅读时间/实际阅读时间;(3)高效益:指阅读活动收益、阅读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阅读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阅读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2.关于“阅读教学策略”:“策略”,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高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高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二)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内容
   1.从宏观角度出发,归纳“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
   2.从阅读思路角度出发,梳理思维路径
   与五步阅读法环节相匹配,每一个能力点的训练我们都寻求其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路标可寻,有台阶可登,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含义理解法。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是体现阅读能力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难点。常常耗时多,错误率高,直接制约阅读的效率。
   探究评价法。阅读中的探究活动,可以评价人物性格、行为、作者观点,可以是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见解。虽然带有很强的阅读者的主观倾向,但解答时还是要从分析文章客观的情景出发,作出科学合理的评判。我们给出的思维点是,文章观点与时代背景的交叉点,与现实生活的交叉点,引导学生去探究其合理性,发表自己的观点。
   3.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高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其他文献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种题型最早于1999年高考问世后,人们在惊诧中冠以“话题作文”,而后一片呼声。之所以受欢迎正是体现了对传统封闭式作文的否定,为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空间。自诞生之日起,迅速体现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和新课标的欢迎之列。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话题作文也不例外。从全国受欢迎的程度看,话题作文体现了选材的开放性和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原则性,然而回顾话题作文这种题型的成
期刊
作文就是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的方式,它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本人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肤浅认识。   首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带有情绪色彩的倾向。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
期刊
对于我们语文教师而言,环保措施固然重要,但如果把环保教育渗透在我们的教学当中,用孩子的手拉动家长和社会,那样就会把环保往前推进一大步。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责无旁贷,应该努力设法将我们的环保教育巧妙地、自然地、正确地、有机地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把环保教育的资料展示到上面,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当中的环保知识,心中树立起利于环境的道德观念,真正做到为环境保护,减少污
期刊
教学设计   在对胡适有了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通过故事,层层设疑,不断解疑。让学生在故事中,通过“质疑——寻找——解疑”的过程,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运用文中的生活智慧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胡适   胡适,字适之,原名胡洪骍,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学者。主要作品有:《尝试集》、《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存》、《中
期刊
绘画基础训练中凭记忆作画,凭记忆取舍加工,在记忆基础上重新创造出新的图形和形象,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思维训练方法,我把它称之为“默功”。   传统的学院素描基础训练,从静止直接写生开始,到静止的直接写生结束,模拟对象的过度追求,甚至刻意求工,往往把形象的外形“逼真”当作艺术追求的最高唯一目标。忽记忆性的默写训练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忽视艺术处理和加工,忽视艺术笔墨语言的研究,是个很大的误区。  
期刊
一、导语   审题立意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意”犹如一军之帅,是灵魂,立意如何决定着文章的质量。高考作文,可谓是成也立意,败也立意,集中进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势在必行。   二、知识梳理   1.什么是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   2.材料作文中“材料”的特点:   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
期刊
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核心。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和思维相统一的实践应用学科,故语文教学既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发展其思维。   一、思维的内容相同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目的分步骤展开的学习活动。这要求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对每一个学生而言,课堂学生的内容相同,思维大同小异。例如快速默读《社戏》,整体感知。学生读的课文是《社戏》,其方式是
期刊
《新大纲》共有四处提到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强调“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注重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自课程改革以来,“探究”就是标新领异的标石和教学改革的利剑,但“探究”究竟该探究什么?怎样探究?面对这个似微实巨的话题,我唯有怀惴惴之心,发几句懵懂之语。   一、探究内容普遍化   探究是一种精
期刊
信息时代,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我们的课堂,对我们教师来说又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社会发展,物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低。面对现代的孩子,我们如何走进课堂,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手中的电脑、手机为我们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面对现实问题,我想谈谈一下几点做法。   1.改变自身,增强学生对你的信任。   现在家庭都比较富裕,电脑、手机普遍。
期刊
高中课本中有大量的文言文,学习这些文言文需要我们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透过这些文言文我们还可以了解许多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其实,除此之外,这些古文还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值得思考、分析的作文素材,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把作文教学贯穿到古文教学中,使古文教学更丰富、更有价值。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新材料作文居多,出题者给学生一则材料,让学生自己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