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ng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chronic exertional compartment syndrome,CECS)是一种运动相关的疾病,主要因为紧缩的筋膜难以适应收缩或肿胀的肌肉,致使组织出现可逆性缺血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自从Mayor在1956年报道了第1例CECS,国内外学者对其关注度也逐年增加。CECS通常好发于下肢,以运动时渐进性疼痛、休息后疼痛缓解为特点,也可发生于足部、上肢、竖脊肌等筋膜室中[1]。其发病率尚不明确,骨科医生往往对其认识不足,而且患者休息状态下体格检查症状并不明显[2],因此临床上容易漏诊。疾病长期发展容易转变成急性[3],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大鼠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胆道周围血管丛(PVP)的影响。方法将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Saline)、空病毒组(Adv)、诱导组(Adv-HO-1)和抑制组(HO-1 siRNA),每组各32只。分别于术前24 h经阴茎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空白腺病毒、HO-1腺病毒和siRNA腺病毒0.5 ml,腺病毒注射剂量为2×109 TU/只。再灌注1 h
患者 男性,32岁,发现血糖升高4年余,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血糖控制不理想,间断注射胰岛素,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肥胖体型,体重106 kg,身高178 cm,体重指数33.5 kg/m2,体格检查无异常,胃镜检查未见异常。由于患者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等相关代谢性疾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胃旁路术是其最佳的减重术式。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1
期刊
目的研究叶酸受体α(FR-α)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患者标本组织共计48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12例,星形细胞瘤(WHOⅡ、Ⅲ级)各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Ⅲ级)各6例,少突星形细胞瘤(WHOⅡ、Ⅲ级)各6例。另取6例颅脑外伤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取1例胎盘组织(已征得母体及家属同意)作为阳性对照。
患者 男性,64岁,汉族,务农。因“蛇咬伤10 d腹痛3 d”于2012年8月7日入院。患者10余天前被蛇咬伤左手食指(图1),到当地医院就诊,住院6 d后出院,具体用药不详。3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恶心,无呕吐、腹泻、反酸,烧心等,偶伴心悸。当地医院就诊,腹痛逐渐加剧并弥漫至全腹。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及脾脏病史;否认毒蛇咬伤后外伤史。体格检查: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明显外伤,结膜苍
期刊
目的研究丙酮酸盐-糖液对烧伤休克犬口服补液时血流动力学、脏器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28只雄性Beagle犬施行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胃及空肠置管术,24 h后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烧伤。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单纯烧伤组(NR组,n=8)、NaHCO3盐-糖液组(OH组,n=10)和丙酮酸盐-糖液组(OP组,n=10)。NR组不予补液治疗;补液组于伤后30 min根据Parkland
目的探讨术前体重减轻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72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体重减轻百分比将所有患者分为:无体重减轻组(0%)、轻度体重减轻组(<10%)和重度体重减轻组(≥10%)。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体重减轻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本组672例胃癌
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尽管发生率不高,但是其出血率却远远高于脑内其他部位同类病变,尤其是在发生过一次出血后其再出血率为30%~60%[1]。脑干富含神经核团及长束纤维,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常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对有出血史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应当积极手术治疗[2-3]。现对我院近9年来所治疗的19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进行回顾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作为冠心病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技术成熟并疗效显著,但仍有多种因素造成术后卒中等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术中升主动脉操作,如对升主动脉钳夹造成的主动脉壁钙化斑块碎片脱落是最主要的原因[1]。虽然非体外循环CABG避免了心肺转流插管、冷灌等升主动脉操作,使得因钙化斑块碎片脱落的相关并发症减少[2],但传统的桥血管近端吻合
期刊
2013年3月,第13届国际乳腺癌会议在欧洲小镇圣加伦(St. Gallen)召开,会议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早期乳腺癌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领域热点问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并对有分歧的观点作出客观评价。最终汇总结果刊登于2013年7月的Ann Oncol。本年度专家共识重点内容包括:多基因序列分析领域已经成熟,倾向于用基因分析结果取代过去免疫组化替代分型以制定Luminal型患者的基础化疗方案
期刊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一期吻合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已除外造口患者)共1 381例,其中男性762例,女性619例;年龄20~90岁,中位年龄67岁;体重指数21.0~35.6 kg/m2,平均(27.7±3.7)kg/m2。记录患者术前、手术情况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