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中学生学生逆反心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发展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究其原因,不外乎自身因素(主观)和外在因素(客观)。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逆反心理状态及其形成根源,要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对中学生的影响,从而用科学的方法对逆反心理进行调适。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健康成长。
  【关键词】逆反心理;形成;影响;调适
  
  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常常遇到中学生有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你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这在教育过程中,使广大教师比较苦恼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影响、调适等方面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以便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逆反心理的形成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在这个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1主观因素。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
  1.1.1中学生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过程中中学生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1.1.2中学生时期中学生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别意识、性意识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
  1.1.3中学生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教师的对立面上。比如,我校不让学生留长发,有的学生干脆将自己的头理成光头,教师批评他时还振振有词的说:“留长发不行,理光头也不行,那我理什么头。”将事情走向两个极端。
  1.2客观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2.1学生所处的狭隘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既给中学生认识活动造成困难,也使他们同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和所采取的行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拍马屁”;把向老师汇报情况帮助同学进步说成是“告状”“出卖朋友”;把做好人好事讥为“傻瓜”等等,这样的认识一旦在班集体中形成一种错误的舆论氛围,就会导致学生认知障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1.2.2教师工作中的失误。教师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如罚站、辱骂、赶出教室,甚至出手打人等,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生硬、呆板,没有因材施教,而搞满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良好成绩,消极情绪逐渐占上风,与教师的敌对情绪也就形成了,就产生了逆反心理。
  教师自身言行不一。教师把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传播给学生有两条途径,一是口头讲解或劝导,另一条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这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教师说的是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就很难发挥教育作用,这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也会使学生反感,使学生对一些正面宣传教育的信息产生逆反心理。
  1.2.3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范围内,社会、家庭中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家庭的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媒体等,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理的产生。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所突出的一种心理特征,我们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一种现象,正确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不能将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视为洪水猛兽,这对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是不利的。
  2.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
  逆反心理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通俗一点说,就是指约束自己行为难控制或别人的语言要求有意违抗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消极影响: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学生思维活跃、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它反映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的特征是学生对教师和家长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如: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越禁止,我越感兴趣;你说他好,我看他糟等等。比如,有的学生家长反映,天气凉了,孩子出门时,家长要求多加一件衣服,孩子就是不愿意,回家后孩子感冒了;或一问到孩子的成绩孩子就反感、回避等。这些消极的心理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甚至会影响到以后社会的安定及和谐。
  与学习其它学科相比,中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的逆反心理表现的较明显、强烈。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逆反心理具有排斥性,它严重影响着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信任,往往对思想品德教育采取冷淡、怀疑的态度,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一个学生说话办事常常有逆反心理支配着,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他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和群的病态性格,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不利于正确人生观的形成。逆反心理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大大削弱甚至葬送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及时调适,使之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积极影响:对于逆反心理我们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我们老师和父母都不是圣人,在教育方面,我们难免也有误区。从一定意义上说,逆反心理中也蕴涵着独立、主体意识的觉醒,蕴涵着求异、创新,崇尚自我,民主、平等的时代精神。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使学生能够以健康的态度迎接竞争和挑战。
  总之,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逆反心理向积极的方面发展,调适其消极的方面,这样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
  3.思想品德教育中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方法
  逆反心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逆反心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这一种现象,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认真分析,努力解决,可以避免向消极方面发展,甚至可以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形成独特的个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3.1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这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育学生,不了解学生是行不通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如此。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思想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既具有一般普遍的身心特点,同时,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差异,各个学生表现的个性心理及品德的差异也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是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因为个性差异往往是他们产生与众不同或逆反心理的一个诱因。了解学生还要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观察分析,发现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中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了进步,就应该立即表扬,特别对待后进生,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的同时,恳切的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进步得更快,这样对于疏导中学生逆反心理是大有益处的。
  3.2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更是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承担者,党和国家把如此重大的责任教给了我们,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采取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责任。在疏导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
  3.2.1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用一颗充满挚爱的心去感化学生。面对有逆反行为的学生,教师会产生不满和急躁的情绪,这时要控制和提醒自己,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要用成人的成熟与冷静控制住事态的发展,要用爱去感化,用心去安抚。
  3.2.2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此话说明了我们要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首先要有较扎实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功底。为此,我们必须要坚定对自己所教理论的信仰,坚信它是科学的,是真理,而且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的才智、能力、水平、德行与所履行的职责相符合,榜样示范,现身教育,才最有说服力。
  3.2.3优化教育手段,讲究教育艺术。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师应该是一个播种、诱发和培养感情的园艺家,而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教书匠”。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更要讲究教育艺术。一方面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方式,如开导式、归谬式、激将式、爱心式等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根据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社会大课堂、调查分析、辩论赛等。另外,得体有度地利用逆反心理来消除逆反心理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有些教师让逆反心理较强的学生当班委,让他参与班级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机智,方式手段使用得好,将会事半功倍。
  3.2.4善于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对社会现实生活存在的许多热点、焦点问题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等,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加以现实的、全面的、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例如,网络游戏、歌星、影星及学生感兴趣的影视作品、特别是流行音乐要敢于分析,决不可回避,避而不谈反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比如中学生喜欢周杰伦,我们成年人对周杰伦不可能崇拜。但我就买了一些周杰伦的歌碟,查找了一些周杰伦的资料,发现周杰伦的一些闪光点,其歌词非常具有中国文化底蕴,而且周杰伦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我校举办的一次文艺晚会上,我唱了一首他的《青花瓷》,很受学生欢迎,这样就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3.3加强心理辅导,重视学生自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中中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要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同时也要重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成绩,帮助学生提高信心;指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明辩是非的能力,最大可能地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总之,我们从中学生逆反心里的形成中可以看出,逆反心理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要认真对待这一种现象,我们所要做的是认真分析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个体产生这一现象的具体应对方法,尽量避免因为教师原因产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我们也要及时的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适,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教育的真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游季浦编著《青少年社会心理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2]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发中心,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收稿日期:2011-05-06
其他文献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做法的几点见解:   1.备课常规  认真备课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前提。思想品德课的备课,主要应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1学期备课(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总的说明和教学进度两部分。1.总的说明应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总时数;
期刊
当今,我国小学生心理素质不佳已成为困扰全社会的一个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中,依赖心理过分严重,事事家长包办,处处教师指导的现象尤为突出,久而久之,导致许多小学生自信心不足,不管做什么事做了总是不放心,唯恐做不对,最好等待家长、教师来帮助解决。因此,解决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是各学科的共同任务。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及时鼓励予以强化  在教学中,对动作的完成给予及时的鼓励
期刊
当一张张天真生动的面孔在专注的听着你的讲解,课堂接近尾声时,几十个幼稚可爱的学生在专心的做你布置的作业,这时,站在教室一角的你,心底里蓦地会涌起一种感觉:周围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芬芳,心中落英缤纷,温馨而宁静,心情舒畅而愉快,犹如进入天籁之境。你感到了当老师是如此的愉快,而这个曾经又乱又差的班级,成了现在的模样,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事吗?  而这种效果的取得,与你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因为,你的班级
期刊
体育课要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让学生的创造精神、个性得到发展和培养,而有的体育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结构单调、教法欠活,这样沉闷的教学气氛、单调陈旧的教学程序,我认为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摆正教与学间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实现由被动体育转变为主动体育的教育思想。目前,由于受传统陈腐的教育思想、方法的束缚,教学中产生“我要学生练”的教师强制(主宰)代主导和“教师要我练”的
期刊
【摘要】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是我县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而我县又是我省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少数民族众多90%的学校和80%的学生在乡镇及农村。因此,农村学校体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县体育、健康和发展的水平。通过对我县农村初中体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然后采取一定的具体措施,实施体育教学改革,这对推动我县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积极意义。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
期刊
由于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学过程的形成,学生领悟知识的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美术教学领域,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直接进行绘画、设计,使创造力发挥得到普遍进步,进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认识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并运用其进行美术教学,是促进美术教学向最优化,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所在。我通过以下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论述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
期刊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里,到处都充满了音乐:人的呼吸一强一弱、说话的抑扬顿挫、雨滴、风声、四季的变换……都是一种节奏;音乐伴随着人类,。中小学生学音乐,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人人都要成为音乐家而是希望他们获得音乐能力后,再到别的领域去表现更高的能力。就像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是一位小提琴名手一样,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因此教师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
期刊
【摘要】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主要表现为:课程目标越来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弹性化,课程评价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发展,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体育教师专业的能力势必越来越专业化、创新化、全面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改革;发展;专业能力     1.前言  纵观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因素往往成为左右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都
期刊
当前,有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时常叹息“课难教,师难当”。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来自社会的“读书无用”、“向钱看”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思想片面、方法简单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没有做好调动学生“注意与兴趣”的工作,这是造成“课难教,师难当”的一个原因。  如何在死思品课上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又使他们感兴趣呢?我
期刊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层次是产业技术方式的转变,这是与职业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层次。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