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文化的产生及发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在日本语言文字中,汉语言文字的烙印尤为鲜明,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在学习日语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这样的看法并不全面,本文从文化的渗透和文化的差异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人在日语学习中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掌握日语的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优势与劣势;文化差异;文化借鉴
掌握一种语言必须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风土民俗内涵。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建立在社会文化基础之上的。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对于学习日语来说至关重要。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用汉文记事。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间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民族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假名,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单从日本文字的创造便可看出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日本不仅在文字的创造上,还在佛教、医学、政治制度上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大。中国的学生学习日语在很大程度上占一定的优势也正因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日语不用学,日语几乎都是汉字,没学也大概意思都明白了。这些话不假,很多日语的汉字与中文是完全相同的。中国人学习日语所占的优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 日语汉字与中文汉字的书写与词义完全相同
比如上、下、猫、青年、以、男女、自由、事故、妻、独身、中国人、大学生、内容、告白、原因、意见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以上列出的这些词汇,不仅书写与中文完全相同,而且意思也与中文完全相同。这就给我们学习日语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我们只要背会它的读音就可以了。
二、日语汉字与中文的繁体字相同
比如開ける、意見、鉛筆、結婚、ご飯、現在、感動、主婦、成績、体育館、島、時間、東北、貼る、愉快、恋愛等。这些词汇中的汉字大多与中国的繁体字相同,有的也许略微有差距。与第一种情况相比,也许书写上稍微有点难度,但对中国的学生来说,书写汉字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些词汇与中文的意思又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以让只要背它的读音就可以了。
三、日语的训读读音与中国读音相似
比如道路、道理、道具、報道、茶道等,这里的“道”都读“どう”。比如観光地、観測、主観、客観、楽観、人生観等,这里的“観”都读“かん”。比如命令、生命、任命、革命、救命、宿命等,这里的“命”都读“めい”。日语的发音有训读和音读。训读是日语原有的音,音读是模仿汉字的读音。只要是音读的音除了特殊的几个以外它的发音都完全相同。所以日语的发音学的越多越好记,甚至虽然是不认识的词汇,只要是音读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的单词完全可以猜出其读音,而且不难看出这些音读的词汇意思与中文意思相同。
综上所述,在日语学习方面,中国学生比别的国家的学生的确占非常大的优势。当然日本的外来语是用英语的语音标出来的。这一点上也许英语国家的学生能比中国学生稍占优势,但是终归日本文字中汉字还是占主导地位,外来语只是它的一小部分,而且中国的学生也大量学习英文,在学习外来语方面也不比英语国家的学生差。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的绝对优势,不过日本是“日本”、中国是“中国”。对于两个不同的国家而言,许多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与日本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截然不同。日本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吸收了中华文化也吸收了西方文化,并把外来文化巧妙地移植到了日本本民族精神上。因此,无论在语言表述上,还是在行为方式上均表现出典型的异质文化的痕迹。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此中国学生学习日语依旧有着以下不可回避的劣势。
一、有些汉字与中文相同但意思截然不同
比如,“先生”这一词中文中指男士,但日文中的意思是老师。而且特定身份的人才能称之为先生。比如老师、医生、律师、国会议员等,不分男女性别。还有“娘”,中文的意思是妈妈,但日文中的意思是女儿。“我孫子”在日本是一个地名。“手紙”日文中的意思是书信。“引越し”的意思是搬家。“謝る”的意思是道歉。这些词单从字面上理解会出很大的笑话,所以要特别留心记。这一类的词既要记住其发音,也要记住其语意,因此比起前面所讲的单词记起来相对困难得多。
二、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比如,中国人接受礼物肯定会非常高兴地说“谢谢”,但是日本人除了谢谢之外还可以用“悪いですね”来表达。假如不懂得日本人的这种谦虚的表达方式的话,送礼物的人会误解的。苦恼为什么我送你礼物,你还说我坏呢。还有日本人拒绝人的时候用“結構です或いいです”来表达。明明是好的意思,为什么是拒绝呢。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是日本特有的文化特征。所以听听力也好,还是与人交流也好,一定要掌握语境,不然往往会造成误解。这一点也是我们学习日语所处的劣势地位吧。
三、日语词性中有活用词,这是日语单词的一大特点
活用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和助动词。这些词的词尾都是可以变化的。比如,“食べる”当中词尾 “る”可以转换成“食べている”、“食べました”“食べれば”的形式。因此,如果想学好日语,各类词所对应的各种形态就都得掌握,这也是日語学习中的难点。能够很好地转换各种活用词的形态,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提高,才能够自如地表达想表达的意思。
除以上所提各点外,日语与中文还有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比如口语表达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的不同,日语习惯性的固定表达方式的不同,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区别,语气助词的正确运用等等。有一些习惯用语是一定要死记硬背的,完全按中国的语法套路硬往里套用会听起来不顺耳,别扭,容易让日本人听不懂。
世界进入国际化的当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各国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入,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学习语言时,要掌握该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意识地导入文化知识,了解彼此的文化内涵,把握文化要素、文化共性、文化差异。只有了解了各国文化的渗透与差异,受该国文化的熏陶,才能迅速、快捷、准确地掌握该国语言。全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必须坚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交流与借鉴中学习,从而达成更好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成岗. 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J].日语教学与研究,1998
[2] 郭萍. 从中日语言浅析隐喻产生的文化背景[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3] 潘蕊. 日本社会文化的渗透对于非日语专业学生学好日语的重要作用[J],科教文汇,2009(11)
[4] 王颀. 略论外语教学法与日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5)
[5] 吴廷璎. 外语教学中文化概论课的重要性口[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1)
[6] 徐一平. 日本语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李梅花(1974.12~ ),女,朝鲜族,辽宁本溪人,日本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为辽宁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及朝鲜语教育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国际教育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国外教育发展趋势及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NGJ131330
关键词:优势与劣势;文化差异;文化借鉴
掌握一种语言必须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风土民俗内涵。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建立在社会文化基础之上的。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对于学习日语来说至关重要。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用汉文记事。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间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民族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假名,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单从日本文字的创造便可看出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日本不仅在文字的创造上,还在佛教、医学、政治制度上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大。中国的学生学习日语在很大程度上占一定的优势也正因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日语不用学,日语几乎都是汉字,没学也大概意思都明白了。这些话不假,很多日语的汉字与中文是完全相同的。中国人学习日语所占的优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 日语汉字与中文汉字的书写与词义完全相同
比如上、下、猫、青年、以、男女、自由、事故、妻、独身、中国人、大学生、内容、告白、原因、意见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以上列出的这些词汇,不仅书写与中文完全相同,而且意思也与中文完全相同。这就给我们学习日语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我们只要背会它的读音就可以了。
二、日语汉字与中文的繁体字相同
比如開ける、意見、鉛筆、結婚、ご飯、現在、感動、主婦、成績、体育館、島、時間、東北、貼る、愉快、恋愛等。这些词汇中的汉字大多与中国的繁体字相同,有的也许略微有差距。与第一种情况相比,也许书写上稍微有点难度,但对中国的学生来说,书写汉字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些词汇与中文的意思又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以让只要背它的读音就可以了。
三、日语的训读读音与中国读音相似
比如道路、道理、道具、報道、茶道等,这里的“道”都读“どう”。比如観光地、観測、主観、客観、楽観、人生観等,这里的“観”都读“かん”。比如命令、生命、任命、革命、救命、宿命等,这里的“命”都读“めい”。日语的发音有训读和音读。训读是日语原有的音,音读是模仿汉字的读音。只要是音读的音除了特殊的几个以外它的发音都完全相同。所以日语的发音学的越多越好记,甚至虽然是不认识的词汇,只要是音读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的单词完全可以猜出其读音,而且不难看出这些音读的词汇意思与中文意思相同。
综上所述,在日语学习方面,中国学生比别的国家的学生的确占非常大的优势。当然日本的外来语是用英语的语音标出来的。这一点上也许英语国家的学生能比中国学生稍占优势,但是终归日本文字中汉字还是占主导地位,外来语只是它的一小部分,而且中国的学生也大量学习英文,在学习外来语方面也不比英语国家的学生差。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的绝对优势,不过日本是“日本”、中国是“中国”。对于两个不同的国家而言,许多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与日本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截然不同。日本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吸收了中华文化也吸收了西方文化,并把外来文化巧妙地移植到了日本本民族精神上。因此,无论在语言表述上,还是在行为方式上均表现出典型的异质文化的痕迹。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此中国学生学习日语依旧有着以下不可回避的劣势。
一、有些汉字与中文相同但意思截然不同
比如,“先生”这一词中文中指男士,但日文中的意思是老师。而且特定身份的人才能称之为先生。比如老师、医生、律师、国会议员等,不分男女性别。还有“娘”,中文的意思是妈妈,但日文中的意思是女儿。“我孫子”在日本是一个地名。“手紙”日文中的意思是书信。“引越し”的意思是搬家。“謝る”的意思是道歉。这些词单从字面上理解会出很大的笑话,所以要特别留心记。这一类的词既要记住其发音,也要记住其语意,因此比起前面所讲的单词记起来相对困难得多。
二、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比如,中国人接受礼物肯定会非常高兴地说“谢谢”,但是日本人除了谢谢之外还可以用“悪いですね”来表达。假如不懂得日本人的这种谦虚的表达方式的话,送礼物的人会误解的。苦恼为什么我送你礼物,你还说我坏呢。还有日本人拒绝人的时候用“結構です或いいです”来表达。明明是好的意思,为什么是拒绝呢。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是日本特有的文化特征。所以听听力也好,还是与人交流也好,一定要掌握语境,不然往往会造成误解。这一点也是我们学习日语所处的劣势地位吧。
三、日语词性中有活用词,这是日语单词的一大特点
活用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和助动词。这些词的词尾都是可以变化的。比如,“食べる”当中词尾 “る”可以转换成“食べている”、“食べました”“食べれば”的形式。因此,如果想学好日语,各类词所对应的各种形态就都得掌握,这也是日語学习中的难点。能够很好地转换各种活用词的形态,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提高,才能够自如地表达想表达的意思。
除以上所提各点外,日语与中文还有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比如口语表达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的不同,日语习惯性的固定表达方式的不同,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区别,语气助词的正确运用等等。有一些习惯用语是一定要死记硬背的,完全按中国的语法套路硬往里套用会听起来不顺耳,别扭,容易让日本人听不懂。
世界进入国际化的当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各国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入,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学习语言时,要掌握该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意识地导入文化知识,了解彼此的文化内涵,把握文化要素、文化共性、文化差异。只有了解了各国文化的渗透与差异,受该国文化的熏陶,才能迅速、快捷、准确地掌握该国语言。全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必须坚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交流与借鉴中学习,从而达成更好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成岗. 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J].日语教学与研究,1998
[2] 郭萍. 从中日语言浅析隐喻产生的文化背景[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3] 潘蕊. 日本社会文化的渗透对于非日语专业学生学好日语的重要作用[J],科教文汇,2009(11)
[4] 王颀. 略论外语教学法与日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5)
[5] 吴廷璎. 外语教学中文化概论课的重要性口[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1)
[6] 徐一平. 日本语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李梅花(1974.12~ ),女,朝鲜族,辽宁本溪人,日本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为辽宁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及朝鲜语教育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国际教育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国外教育发展趋势及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NGJ13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