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模式红椎及马尾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状况研究

来源 :园艺与种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0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不同模式红椎及马尾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状况。[方法]对环江县华山林场4种林分(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红椎与马尾松同龄混交林、红椎与马尾松异龄混交林)建立固定幼苗样方,进行林下幼苗更新研究。[结果]乔木层中自然更新情况一般,主要表现为物种数、个体数稀少;灌木层中的乔木树种的个体大部分为人工林目标树种的幼树,自然更新的乔木幼树在各林分中所占比例很低。[结论]结果为红椎、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为探索四川中东部丘陵稻区油麦后水稻直播适宜播期,以川优6203等5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分期直播对杂交水稻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生育进程呈现播种—抽穗期和全生育期缩短,而抽穗—成熟期延长的趋势,且播期间变化幅度随播期后移逐渐增大;播种—抽穗期缩短的天数大于抽穗—成熟期延长的天数,致使全生育期缩短;播种—抽穗期、抽穗—成熟期、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均呈现递减的趋势;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5月2—13日播种,各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均较高,其产量范围为8.76~1
为筛选出诱导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最佳诱导因子及其诱导最佳条件,在水稻苗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苯并噻二唑(BTH)、壳寡糖(COS)、吡咯喹啉醌(PQQ)、前胡提取液、益农和翠倍加,开
蓉优189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贡恢189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抗病不育系蓉18A配组育成的迟熟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201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Z两优68是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选的不育系Z9S与恢复系D6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组合。总结了该组合的亲本特征特性及其在郴州的春季高产制种技术。
全151S是以柱头外露率高和抗倒性强的1892S与分蘖力强、米质优的新安S杂交后再与1892S回交育成的新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株高矮、茎秆粗壮、配组优势强、异交结实率高等优点,2017年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利用全151S组配育成的杂交组合Q两优851和Q两优丝苗已经通过长江中下游中籼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稻20196111和国审稻20196109。
粳优586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以不育系粳139A为母本,以恢复系C58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杂交粳稻组合,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
月季是全球流行性的观赏花卉之一,盆栽月季的栽培受到公众的追捧。从品种选择、盆土配制、栽培管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盆栽月季的养护要点,为正确地栽培月季提供技术指导。
恒59S是湖南恒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Y58S为母本与自育优质抗稻瘟病中间材料5739-5-6杂交,通过在湖南桃江和海南三亚连续6 a 12代的南北穿梭育种,利用人工低温和自然生态低温相结合进行育性筛选、田间和室内米质筛选、稻瘟病抗性表型鉴定以及配合力测定,于2016年育成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019年5月恒59S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恒59S所配组合恒两优金农丝苗米质达到部颁2级优质稻标准。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移栽期和密度试验,研究其对超级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播期、移栽期、密度及其互作对甬优1540的产量
旱优540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用沪旱5A作母本,以旱恢840作父本配组育成的籼型高产优质节水抗旱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节水抗旱、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等优点,2019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