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神病学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它既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的特点,有其特殊的专科背景。在精神病学教学中不仅要结合临床本科生基本培养要求,强调整体医学观念和素质教育;同时还需要优化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内容,构架科学和完善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并且要加强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改革课程反馈及考核方式等各方面,实施整体的教学改革,从而构建具有科学化的精神病学教学模式,对此我们教研室对精神病学整体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研究,进行了许多改革实践尝试并取得一些经验和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病学 整体教学模式 改革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b)-0182-02
我院是一所集教学、医疗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我院临床心理科是自治区重点学科。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的必修课程,更是临床实践的关键学科。该科长期以来承担着临床医学生精神病学教学任务,本研究结合多年在精神病学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在精神病学整体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创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以下几点。
1 教学方法改革
1.1 PBL 教学法在精神病学教学中实施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专家Barrows教授首次提出并试行了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1]。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的相关人士也曾评价说:“PBL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课程”[3]。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方法是完全相反的,传统的LBL教学的授课方式十分古板,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没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学结果不理想。
而PBL教学法建立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以具体的病例为关键,以学生为主体,由老师作为引导而进行的“自主式学习”。通过实践进行完善而成为了一种很流行的国际教学方式,也成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2]。该科的PBL 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是在精神病学教学中以10~15做名学生为单位形成小组围绕着某一个具体疾病的治疗等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具体步骤如下:(1)该疾病的基本情况(如症状等)介绍。(2)通过疾病的症状寻找发病原因。(3)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4)通过所诊断病例症状和特点来进行探索性和针对性的提问。(5)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共同分享体会。PBL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科带教教师通过PBL教学真正到教与学相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双语教学在精神病学教学中应用
双语教学是值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一般在小班授课或是教学查房中使用双语教学,选择具有较高学历并且英语表达能力强的教师进行授课,要求在授课过程中使用60%以上的英语,仅在对一些重要的概念或必要时进行汉语的解释,学生也要求必须使用英语进行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在授课时,课件采用全英文的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完全的英语环境,这样不仅学习了专业课程,还提高了学生的医学英语能力,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今后还将逐步加大英语教学的比例。
1.3 多媒体教学方法在精神病学教学中应用
精神病学具有丰富多样的症状类型与庞杂的表现形式,且具有较为特殊的专科背景,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很多内容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4],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见习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设置为情境,引导学生面对“医患”情境进行生动体验[5]。我科精神病学多媒体教学由该学科的教师和相关专业人员共建,采用了Demo Builder软件设计和创建了教学的情景演示视频,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专业课的课程特点,增强了课件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教学视频适当增添了国内外精神医学网站的有关图片或者是视频片段,使教学内容设计更加丰富多彩,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学生对该情景的理解和掌握。在我们教学实践中获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 考试方式改革
现阶段,我们精神病学的考试是采用实践操作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前我们只有理论考试一部分,主要以名词解释、选择题、解答题等形式,考察的也是理论性的内容,学生临时突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就可以得到高分,这样只能够培养理论型和应试型的人才,不利于培养开拓型和实用型的学生。因此,我们将考试内容改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题也是以病例分析为主, 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还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如果学生无理论和实习的双重功底,仅凭借猜题和死记硬背是不能考较高的分数的。实践操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检查体格,神经系统查体及精神检查等内容,考试采取抽签形式由学生抽取其中一种进行操作;以某一个方面为主进行综合检查,我科教研室通过三年的考试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果。
3 教学反馈方式改革
(1)学生反馈。传统的反馈主要是由学生进行单方面的反馈评价,通过学生给老师问卷评分进行反馈,趋于简单且流于形式,因此我们通过设置两部分评分:一部分是基本分;另一部分是本次课程讲授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找出其中反馈效果的关键,总结是否达到加深学习的目的;通过反馈找到症结所在,共同找到寻找解决学习难点及重点的更好的学习方法。
(2)授课教师反馈。例如:45名学生中,36名(36/45,80%)积极主动参与了讨论;9名学生(9/45,20%)正确诊断,30名(30/45,66.7%)误诊。分析原因如下:①学生缺乏临床经验,对疾病综合认识及分析能力不足,分析角度比较局限,且学生独立诊断困难;②教师综课前准备不足,影响教学引导效果;通过反馈使教师熟悉教学进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把握课堂节奏,另外对于课堂中突发问题也可提供参考的应对方式和方法;提供可选择的案例资源库,发现本次教学病例是否资料完整,同事进行及时的教学整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精神病学 整体教学模式 改革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b)-0182-02
我院是一所集教学、医疗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我院临床心理科是自治区重点学科。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的必修课程,更是临床实践的关键学科。该科长期以来承担着临床医学生精神病学教学任务,本研究结合多年在精神病学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在精神病学整体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创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以下几点。
1 教学方法改革
1.1 PBL 教学法在精神病学教学中实施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专家Barrows教授首次提出并试行了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1]。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的相关人士也曾评价说:“PBL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课程”[3]。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方法是完全相反的,传统的LBL教学的授课方式十分古板,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没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学结果不理想。
而PBL教学法建立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以具体的病例为关键,以学生为主体,由老师作为引导而进行的“自主式学习”。通过实践进行完善而成为了一种很流行的国际教学方式,也成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2]。该科的PBL 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是在精神病学教学中以10~15做名学生为单位形成小组围绕着某一个具体疾病的治疗等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具体步骤如下:(1)该疾病的基本情况(如症状等)介绍。(2)通过疾病的症状寻找发病原因。(3)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4)通过所诊断病例症状和特点来进行探索性和针对性的提问。(5)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共同分享体会。PBL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科带教教师通过PBL教学真正到教与学相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双语教学在精神病学教学中应用
双语教学是值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一般在小班授课或是教学查房中使用双语教学,选择具有较高学历并且英语表达能力强的教师进行授课,要求在授课过程中使用60%以上的英语,仅在对一些重要的概念或必要时进行汉语的解释,学生也要求必须使用英语进行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在授课时,课件采用全英文的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完全的英语环境,这样不仅学习了专业课程,还提高了学生的医学英语能力,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今后还将逐步加大英语教学的比例。
1.3 多媒体教学方法在精神病学教学中应用
精神病学具有丰富多样的症状类型与庞杂的表现形式,且具有较为特殊的专科背景,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很多内容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4],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见习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设置为情境,引导学生面对“医患”情境进行生动体验[5]。我科精神病学多媒体教学由该学科的教师和相关专业人员共建,采用了Demo Builder软件设计和创建了教学的情景演示视频,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专业课的课程特点,增强了课件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教学视频适当增添了国内外精神医学网站的有关图片或者是视频片段,使教学内容设计更加丰富多彩,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学生对该情景的理解和掌握。在我们教学实践中获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 考试方式改革
现阶段,我们精神病学的考试是采用实践操作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前我们只有理论考试一部分,主要以名词解释、选择题、解答题等形式,考察的也是理论性的内容,学生临时突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就可以得到高分,这样只能够培养理论型和应试型的人才,不利于培养开拓型和实用型的学生。因此,我们将考试内容改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题也是以病例分析为主, 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还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如果学生无理论和实习的双重功底,仅凭借猜题和死记硬背是不能考较高的分数的。实践操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检查体格,神经系统查体及精神检查等内容,考试采取抽签形式由学生抽取其中一种进行操作;以某一个方面为主进行综合检查,我科教研室通过三年的考试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果。
3 教学反馈方式改革
(1)学生反馈。传统的反馈主要是由学生进行单方面的反馈评价,通过学生给老师问卷评分进行反馈,趋于简单且流于形式,因此我们通过设置两部分评分:一部分是基本分;另一部分是本次课程讲授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找出其中反馈效果的关键,总结是否达到加深学习的目的;通过反馈找到症结所在,共同找到寻找解决学习难点及重点的更好的学习方法。
(2)授课教师反馈。例如:45名学生中,36名(36/45,80%)积极主动参与了讨论;9名学生(9/45,20%)正确诊断,30名(30/45,66.7%)误诊。分析原因如下:①学生缺乏临床经验,对疾病综合认识及分析能力不足,分析角度比较局限,且学生独立诊断困难;②教师综课前准备不足,影响教学引导效果;通过反馈使教师熟悉教学进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把握课堂节奏,另外对于课堂中突发问题也可提供参考的应对方式和方法;提供可选择的案例资源库,发现本次教学病例是否资料完整,同事进行及时的教学整改,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