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估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间浙江省台州医院共对1 1例局部中晚期(ⅡB~ⅢA期)食管癌患者予以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术前化疗采取NP方案(长春瑞滨加顺铂)或TP方案(紫杉醇加顺铂)静脉注射;同期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放疗剂量40 Gy/20 d.放化疗后4~6周施行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食管癌
【机 构】
:
317000浙江临海,浙江省台州医院心胸外科,317000浙江临海,浙江省台州医院心胸外科,317000浙江临海,浙江省台州医院心胸外科,317000浙江临海,浙江省台州医院心胸外科,317000浙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间浙江省台州医院共对1 1例局部中晚期(ⅡB~ⅢA期)食管癌患者予以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术前化疗采取NP方案(长春瑞滨加顺铂)或TP方案(紫杉醇加顺铂)静脉注射;同期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放疗剂量40 Gy/20 d.放化疗后4~6周施行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结果 11例患者均完成预定同步放疗方案,期间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放化疗结束至手术的时间为(49.6±15.4)d.术中除1例患者(放化疗后75 d手术)局部纤维化形成外,其余10例患者手术难度并未增加;与同期15例行单纯腔镜食管切除术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242.3±27.0) min比(280.5±27.2) min,P=0.002],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68.2±95.6) ml比(244.5±84.8) ml,P=0.042],淋巴结清扫数量相当[(19.5±5.8)枚/例比(20.5±7.1)枚/例,P=0.683],但术后住院时间延长[(18.9±10.3)d比(12.5±4.6)d,P=0.020].术后病理示,4例瘤体明显缩小,7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4%(4/11),其中颈部吻合口瘘并肺部感染1例、颈部吻合口瘘并声嘶l例、肺部感染并胸腔积液2例.术后随访1~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少儿胃癌的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总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于2011年12月17日收治的1例经胃镜确诊的少儿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查阅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发表的关于少儿胃癌的文献,具体检索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网页MEDLINE、EMB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词为“Children/Pediatric gastric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主办的第12届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定于2012年9月21-3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本次大会将重点围绕胃肠外科疾病规范化治疗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并采用精品手术录像演示等多媒体展播形式.结合典型病例和临床外科医师所关注的核心问题,邀请知名专家和与会者深入研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ELWR)治疗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6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腹腔镜ELWR治疗的31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胃GIST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5.5岁.肿瘤位于胃底22例,胃体前壁9例;肿瘤直径(3.3±1.5) cm.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了ELWR,无一例
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EA)是胚胎时期在食管发育过程中空泡期发生障碍引起的畸形,常可因食管气管间的分隔不全而形成食管气管瘘,发病率为1/4000~1/2000[1].关键词: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
腹腔镜用于瘤体直径小、恶性程度低的胃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治疗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肯定,而腹腔镜胃腔外局部切除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1].但对于靠近贲门或幽门腔内生长的胃GIST,由于显露困难,常规的胃腔外切除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易引起贲门或幽门狭窄.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胃;腹腔镜;外科手术
美国疾控中心正式发布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指南已有10余年,而去年根据大量研究结果再次发布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更新,主要针对减少污染、减少污染的影响、改善机体防御机能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对此更新作一解读,以利于外科医生改进临床实践,进一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目的 评价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内镜下组织黏合剂(α-氰丙稀酸烷基酯)注射治疗的169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169例患者中男性128例,女性41例,年龄37~85(平均56.8)岁.169例患者中131例注射组织黏合剂1次,38例注射2次或2次以上,平均1.12次/例
继首届中美胃肠疾病高峰论坛于2011年4月在广州成功举办后,第二届中美胃肠疾病高峰论坛将于2012年6月15-17日在广州举行。会议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美国克利夫兰医院消化病中心及国际医学继续教育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共同举办。
患者男,62岁,因“肛门部肿块胀痛2个月加重半个月”于2011年4月15日入院.专科检查:肛门外观未见异常;指诊:截石位3点处肛旁2 cm触及—指向肛管的条索状硬结,肛内可触及黏膜下肿块,表面光滑质韧,未及全貌.肠镜示:距肛缘3 cm处见一肿物,表面黏膜正常,未见肛瘘内口,见图1;病理活检:直肠肛管黏膜示中度急、慢性炎。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行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386例年龄70岁以上的Ⅱ~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26例接受术后化疗,160例(41.4%)拒绝化疗.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客观因素.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拒绝或未能完成术后化疗患者的主观原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体质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