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明晰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一些政治学教科书上对分权论、分权制的介绍,过于简单,亦带有不同程度的说教味。所以我们对分权论和分权制的了解,也就不免失之简单、片面。《以权力制约权力》一书的出版,或可补此一缺了。
  首先,该书追溯了分权论的理论源头,描述了现代意义上的分权论创立、完善和到达理论顶峰的过程,从而在理论上对分权论作了一个概述。古希腊城邦高度繁荣的民主政治生活哺育了“百科全书似的”智者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就已有了分权论的萌芽:“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和审判机能——“一个优良的立法家在创制时必须考虑到每一个因素,怎样才能适合于其所构成的政体。倘使三个要素(部分)都有良好的组织,整个政体也将是一个健全的机构”。如果说亚翁是从权力划分的角度提出分权设想的话,那么比他晚百年的波里比阿,则侧重于从权力制衡的角度发展了他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种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必须相互制衡。亚里士多德和波里比阿的分权思想,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分权论的历史渊源。但在中世纪,他们的分权思想被忽视了,直到近代,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反抗封建专制的有力工具时,才为人所重视。生活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洛克,受亚里士多德和波里比阿的启发,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自己的分权论,现代意义上的分权学说,由此开始。稍后几十年,生活于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孟德斯鸠,以“不分之权,便是专制”的执着信念,对分权进行了悉心的研究,于一七四八年出版了《论法的精神》,从而给洛克提出的分权学说提供了完满的结构和形态。美国独立战争后,杰斐逊和潘恩,则在“洛克一孟德斯鸠分权和制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双重分权”学说(联邦政府和州分权,联邦政府、州政府又各分三权),从而使分权论达到了理论的顶点。正如作者所说的,在大约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分权论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由兴起到发展,再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完成的历史脉胳,也迅速地完成了由提出、发展、完善,到达自身顶点的过程。”
  接着,作者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四种分权模式: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内阁制、法国的总统内阁制和瑞士联邦的委员会制。为使读者全面了解,作者不只介绍了四种模式各自的特点,还简略分析了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最后,作者阐述了自己对分权论,的特殊性质和历史命运的看法。对分权论的性质,他认为,以“社会契约论”和“性恶论”为理论前提的分权论,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由社会分工的极端化发展带来的,作为资产阶级民主的具体内容,它执行着间接地为资本服务的任务。对分权制的历史命运,作者指出:分权制在由反抗封建专制的武器转变为捍卫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后,“行政权正逐步僭越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之上,初露冲破三大平衡状态之端倪,资产阶级政党正愈益成为三大国家权力机关幕后的‘一体化向心力量’,也违反了分权论的初衷……分权制背离分权论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它开始走向堕落的过程”。
  就这样,作者为研究而进行介绍,在介绍基础上进行研究,简明而又不失详细地回答了下列问题:分权论是怎样产生的?分权学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当代分权制有哪几种主要模式?应当怎样看待分权论和分权制的性质和地位?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避免了贴“政治标签”的作法。在前言中,作者指出:“那些不是建筑于具体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极其精练的批判用语,除了导致某些僵死的、抽象的印象和观念以外,并不能多少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对分权论和分权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进行抽象的定性批判,而是结合历史,肯定了其在历史上反封建专制的功绩,结合现实,指出它们在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生活中的活力并没有消失,肯定了它们的合理因素和成分,从而对它们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当然,此书虽好,但也许是我们过于苛求吧,掩卷之余,我们仍不免感到有点遗憾:
  由于本书的副标题是“西方分权,论和分权制评述”,因此对于分权论和分权制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有何可借鉴之处,作者没有进一步研究。而我们以为这种研究相当重要。
  
  (《以权力制约权力》,朱光磊著,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五月第一版,1.00元)
其他文献
〔摘要〕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遵循“以生为本、奠基人生、张扬个性、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出發点和立足点,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该校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的工作路线,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高质量的培训学习,创造性地整合多种教育方法,发动全体教师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心灵按摩师。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教育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态;团体辅导;青春期;初中生  【设计理念】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孩子要经历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痛苦,才能真正长大。青春期,是孩子的烦恼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思想上要独立,经济上又独立不了;充满对异性的渴望,心理又很封闭;理想与现实经常冲突……此团体辅导旨在帮助学生改变认知方式,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和处理成长中的问题和烦恼,提升生命质量。  【设计方法】以心理剧引
〔关键词〕隐喻辅导;故事;心理辅导  一、隐喻  “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最初指把某物“运走”或者“转移”。在交流中,它是指把一个形象或概念转换成另一种形象或概念。亚里斯多德将它定位为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与明喻有所不同,在字面意思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和内心体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与思维中,它源于生动而鲜活的生活素材,满足了人们对内在的情感体
〔摘要〕学生作为教与学的关键参与者,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资源。但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心理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生成性课程资源,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本文将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现状、比较传授知识与运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生成性课程资源使用的注意事项与对策三个方面,来谈谈初中心理课中运用学生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必要性与运用策略。  〔关键词〕生成性课程资
二○○六年十二月报载:由于“龙”字在英文中通常译为“dragon”,而在西方文化里,后一“动物”通常具有邪恶的意涵,所以有关当局为免外人误解,为和“世界接轨”,已责成上海某大学以专题计划的方式研究,拟放弃以龙为民族与国家图腾的历史常态,转而另觅其他吉祥物以代之。公布以来,这件事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而媒体向来喜欢耸人听闻,于是有报纸马上联想到侯德建的名曲,斗大的标题谓:中国人可能“不当龙的传人”了
英国十九世纪作家吉辛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书呆子。他在《我的藏书》一文中说,为了占有书籍他衣食住行皆可牺牲,用自己的肉体营养精神。他经常漫步在人行道上,指头捏着仅有的铜板,眼巴巴地瞪着书摊,经历内心两种食欲的剧烈搏斗,经常的结果是精神战胜了物质。他用gloatedover the pages(贪婪地读书)来抚柔口腹的不满。尽管贫寒交困,他还是说:“当我把一本书抓在手中,心头会泛起一股多么奇妙的柔情啊!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日益重视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通过专题辅导、讲座、团体活动等,着手维护师生的心理健康,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师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如果教师心情焦虑、苦恼,学生情绪混乱,教育教学效果必然不会令人满意。  优秀教师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成功,首先是他们都重视接受学生的现状,鼓励他们自我表达;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让孩子在悲苦的情感体验中得到锻炼、磨练,才能为他们将来适应复杂的人生,经受各种考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之初,性本善。在幼小孩子的眼里到处是和煦的春风和明媚的阳光,在众多师长的关心与呵护下,他们好像生活在美丽的童话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以往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时,快乐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它的另一个侧面——悲伤,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目前幼儿园所采用的幼儿用书,无论是儿歌、故事还是看图说话等
〔关键词〕生涯规划;学业规划;教学案例;高中  一、案例实施背景  依据目前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界定,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其中学业规划主要是指学生发掘自身学习潜能,发展学科特长,寻找适合高中阶段和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寻找适合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学业路径并培养出相应的学习能力。目前各省正在试行或已经公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中,不再进行文
作为拓荒之作,近期问世的新著《青年学》,是引人注目的。  二十世纪可以说是“青年的世纪”。青年的创造力正是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日益普遍的承认以至赞赏,与此同时,青年问题也引起举世的侧目。事情大约总有两个方面的。所以,随着青年力量在这急剧膨胀的工业社会中的空前凸现,这凸现所触发的文化冲突也就启人忧思了。冲突的一方是日新不已的“青年文化”,如“怀疑的一代”、“反抗的一代”、“逃避的一代”所代表的那些生活方